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7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244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多边断层在世界50多个沉积盆地中均有发现,它是指平面上走向多方位且相互交叉组合成多边形形态、具有层控特征的伸展断裂系统,主要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内克拉通盆地内的细粒沉积物中。这类断层为非构造成因断层,目前占主流地位的成因机制有密度反转、脱水收缩和重力载荷机制;与构造正断层相比,多边断层明显具有层控性、多边性和体积应变等方性等特点。共同的几何学特征有:延伸长度短,多为平直或铲式断层,倾角变化范围为30°~70°(平均为45°),走向随机,断层平面交叉组合呈多边形形态。多边断层对储层砂体形态以及流体、天然气水合物的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的意义。文中综合了自多边断层提出以来的国内外研究资料,概括了多边断层发育的几何学特征和成因机制以及多边断层对流体运移的影响,希望能对中国以后的多边断层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2.
从伊通盆地复杂的表层结构及深层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复杂构造区信噪比和分辨率的主要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研究了复杂构造下的观测系统设计及照明分析技术、复杂地表结构条件下的表层调查技术、提高信噪比的组合检波压制干扰波技术和基于表层调查的激发技术。通过一系列技术研究,形成了三分、三优选的技术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伊通盆地复杂构造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提高了西北缘山地的成像质量,满足了油气勘探的需求。  相似文献   
723.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吉林探区的地震采集转向了岩性油藏、隐蔽油藏他和深层火山岩勘探,要求地震采集资料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和精度。而由观测系统设计参数产生的采集脚印及激发接收条件差异产生的子波不一致,影响了采集中处理精度的提高和解释中地震属性的精度提高。因此,从影响子波一致性的原因入手,从观测系统设计、激发和接收因素的选择上加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减弱影响子波一致性的技术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复杂地表的地震采集资料品质。  相似文献   
724.
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扩展的方式及最新扩展边界的位置,是目前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变形研究的热点.基于近年来对阿拉善地块南缘及邻区活动构造运动特征调查和定量研究结果,重点总结了阿拉善地块南缘活动断裂几何图像及运动特征,指出以前普遍认为的稳定阿拉善地块内部在新生代晚期发育了一系列规模不等、运动性质各异的活动断裂,这些活动断裂是青...  相似文献   
725.
Traditional methods of studying natural folds are reviewed. A new method of describing cleavage attitude in folds is presented; the β plot. The combined graph of dip isogon angle ϕ (Hudleston 1973) and cleavage angle β is proposed as a linked classification of fold and cleavage geometry. Plots of β and βϕ are given for three natural fold examples. The classification is extended to the geometry and strain attitude (βϕ5) of two finite-element models and the classical folding models.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some tentative conclusions drawn on the relationship of cleavage, the XY plane of strain and dip isogons.  相似文献   
72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