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122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27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3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爽  王少剑  王泽宍 《热带地理》2019,39(5):678-688
以2000—2018年国内外期刊数据库合作论文数据为基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结构指数法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空间网络结构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知识网络格局由广州的“一家独大”逐渐演变为广州、深圳、香港“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香港虽然处于知识网络的核心位置,但受行政壁垒的影响,主要与广州、深圳高等级的城市建立紧密的知识合作联系。2)粤港澳大湾区知识联系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西部地区知识联系远低于东部地区,虽然研究期内湾区的知识网络的极化特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不均衡性仍然显著。3)湾区知识活动主体的自身需求是促进城市间知识合作的内在驱动力,知识环境和知识联系通道是区域知识合作网络外在推动力,在内生作用和外生作用的共同影响下,知识合作产出得以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知识网络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42.
钱肖颖  孙斌栋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1):1822-1831
产业分工联系是区域一体化的基础,但已有产业技术关联的文献主要关注区域内部,缺乏对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的探究。由于中国省际产业联系数据难以获取,论文运用引力模型和交叉熵法,基于2002、2007、2012年30省的投入产出表拟合出省际产业贸易流量矩阵,并进一步计算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指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尤其是城市群内部各地区产业之间的联系。基于2002、2007、2012年中国30个省16个制造业部门的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进一步考察了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有利于区域产业创新,但在本地产业技术联系较强的地区,跨区域产业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正效应会被削弱,本地产业技术关联和省际产业技术关联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知识产权的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因此,政策上应倡导扫清制度障碍、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进跨区域产业对本地的技术溢出,进一步推动区域产业创新。  相似文献   
43.
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及学科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大数据能够反映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产生的位移与时空轨迹,不仅能够满足学者们在微观尺度更深入、更精细的研究粒度要求,而且能够为宏观尺度的研究提供广范围、多视角的连续性观测,其研究与发展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带来了新思路和新技术。本文以交通大数据的研究前沿为基础,梳理了区位论、时空行为、复杂网络、流空间等理论研究的发展方向,勾勒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框架体系,探讨了新旧技术方法融合的可能性,并讨论了对各个分支学科相关研究的影响。接着,本文总结了交通大数据在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主要应用方向与趋势,主要包括出行即服务的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城市管理科学,大尺度交通流迁移的模拟,以及“流空间”与“场所空间”的多维度研究等。最后,本文指出了交通大数据应用在获取难度和数据有偏性等方面值得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文中对目前我国物理海洋要素观测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我国的物理海洋观测传感器技术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国际上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水平相比,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仍有较大差距。随着未来海洋观测需求的不断发展,小型、轻重量、低功耗、高精度、高灵敏、智能化新型传感器必将是今后5~10年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45.
以《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二卷编制的具体情况为例,对图集的开本设计、内容结构设计、封面和版式设计、整体设计、创新源,以及图集编制取得的经验进行了论述,为以后类似图集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6.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of clean energy technologies to achieve universal energy access is challenging due to the inherent complexities of the energy sector, and the energy governance and financial systems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Innov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successfully addressing these difficulties. Duplicating the energy infrastructure model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will not be sufficient to meet the needs of poor consumers. To the extent that innovation can accelerate energy acces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types of innovations that are necessary and how they might be facilitated. The general features of existing international clean energy innovation systems, which are predominantly driven by the markets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mechanisms of developed and rapidly growing emerging economies, are reviewed and the alignment of these systems to the innovation processes required to extend energy access globally is evaluated. Drawing on the innovation policy literature, the attributes of effectiv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energy innovation systems that are pro-poor and the associated policy approaches a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47.
The rol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P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er of climate change technologies has been a contentious issue in negotiations under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Irreconcilable differences seem to oppose those who believe IPRs are an inherent barrier to the transfer of climate change technologies and those who argue they are an essential incentive to innovation. After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 polarized debate on this issue,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and looks into some practical initiatives and recent developments. Finally, it seeks to identify a way forward that could help overcome the current stalemate in international deliberations by suggesting a number of parameters to structure the discussion on this complex issue.  相似文献   
48.
论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知识经济、信息管理高速发展的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与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本文将从地质资料档案管理特点、创新服务模式的必然性、实现创新的具体措施等几个方面阐述新时期地质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模式,充分发挥地质资料档案对社会经济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
为深入揭示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及其影响机理,促进我国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文章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经济发展2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为实例,利用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的协调度及其演化趋势,进一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海洋科技创新影响海洋经济发展的驱动路径,以此分析其影响因素和影响效应,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6年辽宁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分为中度失调衰退、严重失调衰退、中度协调发展和良好协调发展4个主要阶段;海洋科技创新通过海洋资源水平、海洋经济规模和海洋经济结构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海洋经济规模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间接效应,即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未来应统筹海洋科技与海洋经济的协调发展,扩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和产出,积极培育海洋科研人才和新兴海洋产业,注重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发展港口经济。  相似文献   
50.
基于2005—2019年中国26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评价城市绿色创新水平,刻画城市绿色创新的空间演变格局,最后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视角下城市绿色创新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时序发展上,研究期内城市绿色创新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依次减弱的态势,总体上表现为“双M”型波动上升趋势,未来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2)空间演化上,城市绿色创新在空间分布格局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整体表现为东部地区主导发展的特征;(3)城市绿色创新在正式环境规制视角下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在非正式环境规制视角下未产生显著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