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1篇
  免费   681篇
  国内免费   630篇
测绘学   2002篇
大气科学   589篇
地球物理   1546篇
地质学   1451篇
海洋学   543篇
天文学   59篇
综合类   720篇
自然地理   164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0篇
  2022年   360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75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219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299篇
  2014年   344篇
  2013年   441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387篇
  2010年   310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457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25篇
  2004年   308篇
  2003年   284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45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74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GALILEO系统局域完备性概念和网络RTK的基本理论,建立导航系统局域网络完备性监测理论和算法。算法主要包括网络系统完备性算法和用户完备性算法,内容包括网络误差模型的建立、插值算法的选择、误差改正数完备性指标的计算、完备性指标的验证和用户保护水平的计算等。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网络RTK技术和完备性监测算法,飞机的平面保护水平和垂直保护水平均小于完备性告警门限值,可以满足飞机Ⅱ类和Ⅲ类精密进近的完备性要求,为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中的应用提供完备性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工程,对晋城某矿南翼大巷东南区5m×5m×1ms的三维地震数据体,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参数预测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3煤层、15煤层10ms时窗提取地震属性42种,根据钻孔资料,计算出煤厚与地震属性相关系数;从中优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35的地震属性,其中3煤层9个、15煤层10个;然后进行地震属性互相关分析,优选出与3煤、15煤层厚度相关系数较大的4种属性,建立预测煤厚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选取3煤层12个、15煤层4个实测数据作为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以钻孔地震属性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获得全区煤层厚度。经与预留钻孔成果资料对比,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用。  相似文献   
93.
网络服务是煤炭地质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解决在公共网络传输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虚拟专用网络技术,通过分析其应用于煤炭地质档案网络服务中的优势,为行业内外部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4.
张涛  张爱民 《现代测绘》2008,31(2):16-18
本文首先介绍了南京市首级高程控制网的概况,接着重点讨论了跨江水准测量方法的选择,并全面分析了测距三角高程法影响精度的三个因素,结合南京市首级高程控制网全面介绍了数据处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北京遥测地震台网近年来记录到的北京及邻区地震的震中分布,地震活动频度及能量释放强度的分析,得到本区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聚堆性”。在年发震频度,地震强度和能释放方面均具有双峰值特征,并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条带特征,且形成北东~南西和北西~南东的两条相互交汇的条带。又通过统计分析得到本区发震概率最大的时间段是每年的10月前后,而地震主要发生在北西~南东带上。  相似文献   
96.
The application of neural networks as classifiers of seismic events is described with the aim of developing an automatic system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explosion quakes at the Stromboli volcano.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network that we trained to identify four different classes of shocks was a Multi-Layer Perceptron, using the Back Error Propagation algorithm. Five different approaches for representing the information embedded in the seismograms, both in the time and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were considered, and the results compared. The direct use of the time series of the shocks was not satisfactory.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worked well, but in some cases it was misleading. A better performance was obtained with a frequency domain representation. Finally, the use of the envelope function did not work well. Combining parameters such as the auto-correlation and envelope functions can improve one source of error, but it may introduce new ones. The performance obtaine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the data attributes used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network. Topologies with eight neurons in a single hidden layer gave, on average, the best results among the considered neural network structures. The overall results provide a large number of events (89% with the best performance) correctly classified, indicating that this automatic technique is reliable, and encouraging further applications in the field of volcanic seismology.  相似文献   
97.
利用地球化学数据,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美国密苏里州东南Bonneterre组(寒武纪)滨海相的白云岩进行了分类、识别,判别率达100%,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可望成为岩石分类、判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8.
Since cities and towns are places where those nonagricultural industries are centralized, urbanization is greatly interrelated with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agriculturalization. By means of this kind of interrelationship, Chinese urbanization level may be estimated with the formulas: P1=I1/I0/u0, Pr = N1/N0/u0. The urbanization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5 stages: the stage at the out set of industrialization (1949-1957); the high-speed urbanization stage (1958-1960); the first counter-urbanization stage (1961-1965); the second counter-urbanization stage (1966-1976); and the high-speed urbanization stage (1978-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urbanization are: the industrialization launched by the government;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of cities and urbanization of rural areas; the quite low capability of urbanization to absorb nonagricultural labor force; the incoordinate development of cities, etc. Before establishing a  相似文献   
9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青蛇方外用治疗湿疹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TCMSP和UniProt数据库平台查询青蛇方组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靶基因,与疾病靶基因取交集后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应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核心作用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分子对接原理论证青蛇方生物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结合能力。结果:筛选出青蛇方有效成分63种,作用靶点99个;主要有β-谷甾醇、2,4,7-三羟基-9,10-二氢菲、靛蓝素、豆甾醇、色氨酸等关键成分;转录因子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NF)、原癌基因(RELA)、干扰素γ(IFN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核心基因。关键信号通路有癌症信号通路、恰加斯病通路、弓形体病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基因结合能力较强。结论:青蛇方外用可以通过多种活性成分、多种通路有效抑制免疫炎症反应,促进免疫系统正常运行,从而达到治疗湿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0.
张烨方  刘冰  冯真祯  朱彪 《气象科技》2021,49(6):953-959
为了研究福建省有效致灾雷电的分布情况,基于福建省2004—2012年闪电定位数据及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福建省L17级谷歌遥感影像瓦片,引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遥感影像所在区域是否属于人员活动的属性进行建模、训练和预测,得到福建省人员活动属性的格点产品,结合福建省历史雷电数据对有效致灾的雷电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设计的遥感影像+CNN识别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准确率,通过显著性水平为0.01的假设检验;②福建省有63.55%的格点为无人员活动区域;③平均有45.36%的闪电落在无人员活动的区域,因地制宜地对其他致灾闪电进行预警是提高应急减灾服务效果的可行途径;④有效致灾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远大于常规雷电密度与历史雷击人员伤亡数据的相关性,有效致灾雷电分布在表征雷电灾害上比常规雷电分布更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