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3篇
  免费   1071篇
  国内免费   1249篇
测绘学   833篇
大气科学   768篇
地球物理   1709篇
地质学   2879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45篇
综合类   497篇
自然地理   1362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95篇
  2020年   298篇
  2019年   339篇
  2018年   294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337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464篇
  2011年   466篇
  2010年   390篇
  2009年   425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420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3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41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4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GC—MS的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鲈鱼分别暴露于0.1、1.0和10.0μg/dm^3质量浓度芘溶液中7d,水体中芘及其鲈鱼胆汁中芘和1-羟基芘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鲈鱼对水体中的芘具有非常显著的去除作用。(2)随着芘暴露浓度的增大,鲈鱼对芘的代谢去除作用增强。(3)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芘暴露浓度的增大,胆汁的1-羟基芘浓度递增。(4)鲈鱼胆汁具有较高的芘浓度,对海水中的芘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5)鲈鱼胆汁的1-羟基芘及芘的浓度与水体芘浓度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指示水体的芘污染程度具有一致性;可作为指示水体芘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2.
通过对南海4个岩心的74个样品进行Q型因子分析,求得4个浮游有孔虫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温凉组合,热带易溶组合和亚热带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为优势组合,它的发育状况反映了晚第四纪西太平洋热带海水对南海的影响程度,其因子载荷作为古海流特征的参数。温凉组合的发育与南海存在冷涡有关。利用转换函数FP-12E计算了南海南部表层古水温,冰期与间冰期的表层水温平均变化冬季为4.7℃和2.9℃,夏季为3.0℃和2.1℃,季节性温差冰期最大可达8.6℃,间冰期最大可达5.0℃,均比太平洋同一纬度海区的大。冬季表层古水温波动比夏季的大。全新世的表层水温呈上升趋势,但在NS86-43柱中有一变冷现象,这可能和the younger Younger Dryas有关。  相似文献   
5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海洋浮游植物色素浓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JGOFS计算和SeaWiFS计划推荐高效液相色谱(HPLC)作为海洋浮游植物色色浓度的测量方法。文章参考SeaWiFS计划制定的HPLC分析规范,叙述采用反相C18ODS色谱柱、996PDA、自动进样器(未配柱温箱)和三元梯度的色谱法测量海洋浮游植物色素浓度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54.
55.
台湾海峡毛颚动物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玫  王云龙  徐兆礼 《台湾海峡》2003,22(2):150-154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与台湾海峡西部、东海等邻近海域相比,本区毛颚动物具种数少,数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等特点.它的数量分布状况与闽斯沿岸流、南海西南季风漂流以及黑潮支流在本区运动消长有关。  相似文献   
56.
本文分析了东、黄海典型海区3个测站在2000~2003年间4个航次的叶绿素a周日变动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地理环境、水文特征以及季节差异,各海区叶绿素a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变动特点.在东海陆架区,日变化上表层各粒级主要以半日周期为主,受黑潮入侵程度不同而略有变化;长江口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各粒级的日变化同潮汐的涨落相对应,主要为半日周期;黄海中部海区叶绿素a尤其是NANO级浮游植物在周日变化上以全日周期为主,受黄海冷水团强弱不同而不同.本文进一步应用渐近回归初步分析了多种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周日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研究具有窄谱和Weibull波高分布的波群对非线性桩柱系统作用力的统计性质。求得了桩桩的波浪峰力的各种特征值及其比值。指出这些数值不仅是阻力一惯性力参数bH的函数,也随着波群因子而变化。本文模式更具广泛性。文中给出了一系列计算图表,可从理论计算波群作用于桩柱的波浪峰力。  相似文献   
58.
辽东半岛南部地区滨海黄土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李雪铭 《海洋科学》2001,25(1):32-35
分布在孙东半岛南端滨海地区的黄民庙岛群岛、胶辽半岛黄土一起构成了我国大陆黄土分布的最东界。通过对滨海马兰黄土粒度分布的因子对应分析、拟合度计算,结合滨海黄土的孢粉分析资料,初步认为:滨海黄土是风成的,是来自西北内陆的粉砂与冰期低海面海底砂混合堆积的产物,对应的样品因子载荷值及拟合度值计算表明,粒度分布中>4φ粒级的细粒部分主要来自西北内陆,<4φ粒级源于渤海湾西部。  相似文献   
59.
海水养殖鱼类细菌性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概述性地介绍了发生在海水养殖中的常见细菌性疾病包括弧菌现、链球菌症、卡诺氏菌症、细菌性肾病、巴斯德氏杀菌症、爱德华氏症、滑走细菌症和杀鲑气单胞菌症等的主要症状、流行情况及病原菌特征,通过遗传育种筛选有抗病力的养殖品种是人们正在努力的方向,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在鱼类抗病能力方差分析研究及抗病育种的方法研究,免疫接种是提高养殖鱼类对某一特定性病原菌的最有效的方法,目前已有三十多种菌苗上市,通过使用免疫刺激剂提高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已显示一定的应用前景,虽然抗菌素由于存在抗药菌株和鱼体残留,但它仍是目前对细菌性疾病疾病的常规疗法,而海洋藻类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已被人们所认识,它将会成为一种有潜力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0.
在洋浦近岸海域计算潮流场基础上,计算预选排污口附近海水质点运动轨迹及预测污染物浓度分布,最后,从环保角度出发,推荐了洋浦地区各开发区的排污口位置,为洋浦近岸海域污染控制规划方案的制定及其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