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10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评价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检查及其各种强化参数对肺内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期间行MR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55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包括常规MRI、DCE-MR。DCE-MR检查的主要测量参数包括,SIep、SImax...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宝石CT低剂量双期扫描测定肺体积在煤工尘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煤工尘肺男性患者行吸气相与呼气相双期低剂量宝石探测器64排HDCT胸部检查,图像重建采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并在CT检查后3日内完成肺功能检查(PFT)。从既往行常规剂量64排VCT胸部检查的男性患者中选取30例做为对照组。得出各组图像的噪声和每次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DLP,ED)。两组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以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扫描剂量及不同呼吸状态下的图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全肺各容积指标(Vin,Vex,Vin–Vex,Vex/Vin,Vin–Vex/Vin 100%)与PFT指标(FVC,FEV1,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所有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均在中等评级以上,两组扫描的图像噪声无统计学意义;HDCT低剂量扫描并采用ASIR技术双相扫描剂量之和低于VCT常规剂量单次扫描剂量。煤工尘肺患者的肺容积指标(Vin,Vex,Vex/Vin,Vin–Vex/Vin100%)与PFT指标(FVC,FEV1%,FEV1/FVC%)三者均有比较好的相关性,其中Vex、Vex/Vin与PFT指标的相关性更好(P值均<0.01)。结论:宝石CT低剂量双相扫描肺体积指标可用于评价煤工尘肺患者肺功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7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肺部孤立肿块患者共84例,将其分为周围型肺癌组38例和肺炎性肿块组46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观察其检查结果,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静脉期下周围型肺癌在不同ke V的CT值均明显高于肺炎性肿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动脉期下周围型肺癌在不同ke V的CT值均明显高于肺炎性肿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周围型肺癌的碘浓度与能谱斜率在动静脉期与肺炎性肿块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水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能谱CT成像定量分析对于周围型肺癌和肺炎性肿块的鉴别诊断准确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空洞性肺结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空洞性肺结核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CT诊断该病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21例空洞性肺结构病人均做胸部CT和胸片检查,分析CT所见并与病理、胸片对照,10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11例痰检和临床证实。结果:(1)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为空洞性肺结核的好发部位;(2)空洞呈圆形或椭圆形,空洞外壁较光整,空洞壁常有钙化;(3)空洞所属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4)临近空洞胸膜局限性增厚;(5)空洞以外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辨治规律及处方用药。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运用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病案,通过Medcase V5.2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频数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从临床症状、舌象、脉象、病机、处方用药等多方面对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病案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晚期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咳嗽、疲倦乏力、食欲不振、胸闷、易醒、入睡困难等;频数较高的舌象有舌质暗红、舌质红、舌质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苔黄腻;频数较高的脉象有细、弦、滑、沉、数、弱;病机主要为癌毒郁肺、肺脾气虚、肺失宣肃、肝郁化火、痰热壅肺、水饮停肺;常用药物有茯苓、法半夏、炙甘草、大枣、桂枝、柴胡等;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0组关联症状、28组关联病机、30组病机与临床症状关联。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法能够反映经方治疗晚期肺癌的辨治规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HRCT及螺旋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RCT及螺旋CT增强扫描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直径≤3cm)46例,全部行HRCT扫描,分析其各种CT征象。25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对病灶强化前后CT值增幅特点进行分析。结果:HRCT表现:①分叶征(91.3%);②毛刺征(87%);③胸膜凹陷征(78.3%);④血管集束征(54.3%);⑤空气支气管征及空泡征(34.8%);⑥棘状突起(32.6%);⑦磨玻璃样密度(10.9%);⑧钙化(8.7%)。强化前后CT值增幅20~30HU占16%,30~65HU占76%,>65HU占8%。结论 :HRCT及螺旋CT增强扫描是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手段。同时具备3个及其以上CT征象,尤其是前5个征象中2个以上即可确诊,其正确率为91.3%。强化前后CT值增幅在20~65HU之间,对于肺癌诊断更加可靠,正确率达9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相关疲乏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 例Ⅲ~IV期非小细胞肺癌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 例。对照组单用化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对2组进行疲乏评估,同时比较2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卡氏评分(KPS)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6 例,对照组脱落4 例。治疗后,治疗组Piper疲乏修订量表积分低于对照组,尤其是在情感、躯体及认知维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其神疲乏力、自汗症状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且治疗组在提升KPS积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有20例发生不良反应,共出现25次不良事件;对照组中有36例发生不良反应,共出现48次不良事件,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有助于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气虚证患者的疲乏症状,改善体力状况,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能谱CT虚拟平扫与常规CT扫描对亚实性肺腺癌密度(CT值)的一致性;增强扫描对亚实性肺腺癌侵袭性判断的价值。方法:46例患者胸部CT平扫首次发现肺部亚实性结节患者行能谱CT增强扫描,符合条件39例患者共45个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及其癌前病变入组。在工作站获取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病灶、周围正常肺组织及椎旁肌各组能谱数据感兴趣区的平均HU值有无差异及其相关性;根据预后及侵袭性分为癌前病变及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并比较两者的差异。结果:病灶、周围肺组织及椎旁肌的普通平扫与虚拟平扫CT净增值之间无显著差异,且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HU净增值及碘浓度在癌前病变及微浸润性腺癌组、浸润性腺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增强扫描在鉴别肺腺癌浸润性方面无阳性结果。结论:应用能谱CT虚拟平扫HU值与普通平扫无统计学差异并显著相关,增强扫描对鉴别肺腺癌浸润性方面无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比较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低剂量CT进行早期肺癌筛查的效果,为临床早期肺癌筛查手段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体检的256例早期肺癌高危患者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分别采用计算机辅助技术与人工判读对肺结节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低剂量CT人工判读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2例,检出率为16.4%;计算机辅助技术(人工纠错)检出肺结节的人数为43例,检出率为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905)。人工判读与计算机辅助技术高危可疑患者检出一致性高(k=0.986)。计算机辅助技术所用时间低于人工判读,节约约70%时间((59.95±12.93) vs.(194.98±70.61)s,t=30.474,P=0.000)。结论:本研究发现通过计算机辅助(人工纠错)进行低剂量CT筛查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的效率明显优于人工判读,具有简单、高效、灵敏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43例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患者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43例经纤维支气管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EBTB患者的临床表现、CT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其CT特点。结果:EBTB的CT特点为:(1)病变累及范围广,可多支支气管同时受侵犯,以上叶支气管多见;(2)支气管壁多呈不规则增厚,管腔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支气管走形僵直,少数管腔闭塞致肺不张发生;(3)多数支气管壁可见线条状钙化;(4)胸内多见结核并发灶;(5)肺门、纵隔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结论:多层螺旋CT能更清楚地观察支气管管壁、管腔受侵犯情况及肺内并发灶,为EBTB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提高其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