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Conventional agricultural land‐use theory overlooks labor location and its effects on land us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 labor‐intensive commercial agriculture where labor concentrates in large labor centers (villages), the distance from the labor center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distance from market in determining land use and land rent and is important at both the microscale and larger scales. Both qualitative observations and quantitative field level land‐use research in Jilin, China, support this approach. A new model is developed to incorporate labor location into the conventional land‐use model. It regards agriculture as an industry using localized gross inputs.  相似文献   
82.
Wildfires are increasing in severity and frequency in the American West, but there is limite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conomic effects at the community level. We conducted a case study of the impacts of large wildfires in 2008 in Trinity County, California, by examining labor market, suppression spending,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 data. We found that the 2008 fires had interrelated effects on several economic sectors in the county. Labor market data indicated a decrease in total private-sector employment and wages and an increase in public-sector employment and wages during the summer of 2008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 year, while interviews captured more nuanced impacts for individual businesses.  相似文献   
83.
基于中外五区比较的旅游劳工行业流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九寨沟为实证案例地,通过与我国九华山和国外匈牙利、英国萨默塞特和考文垂、加拿大温哥华岛的比较,探讨了不同背景下旅游劳工的行业流动模式、从业评价和驱动规律.研究发现:(1)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十分宽广.国外商业、服务业占据了主导行业,衰落产业劳工占据1/10比例.我国农业、制造业占据主导行业,首次就业人群比例高,年轻女...  相似文献   
84.
基于“人口红利”视角的东莞市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依靠外来劳动力发展经济最典型的地区东莞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口红利对东莞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外来工对东莞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东莞利用人口红利发展"外来工经济"的特征明显。但人口红利对东莞在产业升级、社会治安、资源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上也存在不利影响。东莞市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双转型的问题,必须从以"廉价劳动力优势"换取积累的模式转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轨道,可以通过转化加强职业教育投入、重视本土企业发展等措施应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5.
This paper, taking Nanhai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focuses on five interrelated aspects of the migrant labour force of China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is initially paid to the background of the labour migration from inland towards coastal area. Then,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grant labour force are analysed before turning to the analysis on the reasons for the migration. Fourthly, the impacts of the migrant workers on the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Nanhai City and the problems are examined. Finally, the prospects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abour migration are put forward. Migrant labour force is sometimes called floating population by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scholars.  相似文献   
86.
从湛江农业劳动力现状出发 ,估算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 ,分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障碍 ,提出湛江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7.
王庆国  夏凯  谭艳秋  杨浩  樊晨曲  朱澄均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17-118,128,15
完整而准确地记录绘图信息,是目前主流数字测图作业模式中,最影响工作效率和劳动强度,并容易出现错漏的一项工作。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借助常规数码影像记录相关信息辅助数字测图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显著降低在地形复杂地区外业绘制草图和记录属性等的难度和工作量,有效减少内业编辑成图的错误。  相似文献   
88.
谢永飞  梁波  林莉华 《热带地理》2022,42(8):1288-1300
基于个体心理决策视角,使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流出地的“家”和“业”对青年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过程。研究发现:文化意义上的“家”是影响青年农民工回流意愿的深层因素,但其影响还需要“业”的强化。流出地的“家”和“业”共同作用,形塑青年农民工的回流意愿。“家”的文化观念通过新的人生节点、具有挑战性的家庭责任和规划中的家庭发展触发青年农民工回流;“业”的想象则通过选择新的就业地点、渴望好的就业条件、寻找独特的创业资源和改变旧的发展路径增强青年农民工回流意愿,由此实现回流决策中的“家”“业”兼得。在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下,流出地政府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机会、提升收入水平,又要加大对回流的青年农民工的创业扶持,使他们的“业”得到持续强化,“家”“业”可以持续兼得。在对农民工群体进行研究时,可以把“家”作为一个关键的切入点,从“家”出发构建中国话语的分析框架,这蕴含了创建中国本土人口流动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
司文涛  孟霖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9):1770-1782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对迁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非认知能力是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论文将非认知能力划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系统分析非认知能力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并辨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情感联结即地方依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路径,进而探究非认知能力、地方依恋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 非认知能力中的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3个维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对地方依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 地方依恋在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地方依恋在外倾性、情绪稳定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论文丰富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范畴,可为促进农民工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融入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0.
以2020年脱贫摘帽的贵州省望谟县161个行政村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运用耦合协调评判模型,探究二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县域乡村振兴潜力水平整体偏低,空间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地域差异性,受县城经济辐射越强、环境资源及交通区位条件越好的村庄,乡村振兴潜力越高;(2)劳动力资源水平因自然禀赋较差以及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就业而相对较低,表现出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点;(3)县域乡村振兴潜力与劳动力资源以中度耦合为主,呈现基本协调的态势,耦合协调度较高的行政村主要分布在县域南部产业经济发展较好及区位交通较便捷的地区;(4)县域乡村振兴与劳动力资源耦合协调关系包括劳动力资源滞后型、乡村振兴滞后型和同步型,其中以同步型为主,该类型将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难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