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118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83篇
海洋学   232篇
天文学   106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针对NPP/VⅡRS影像含有短暂光源和背景噪声的问题,研究了月度影像的辐射特征,提出了多时相夜光遥感影像校正方法。该方法采用峰值特征化放大影像的辐射差异,通过卷积运算区分稳定像元与异常像元,结合最大熵阈值自适应滤波分割了卷积边界的混淆噪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修正了原始影像的异常波动,剔除了异常像元,影像拟合经济数据的能力明显提升,弥补了夜光数据微观小尺度研究的缺失,可为社会经济数据动态评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52.
DMSP/OLS作为最早的夜光遥感数据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解决该数据存在的模糊问题,能够大幅提高数据质量。本文分析模糊原因,提出了一种结合Pct影像发光频率滤波的正则化截断奇异值分解(RTSVD)算法,该算法能有效消除影像模糊现象并保留影像真实信息。首先考虑到光源像素发光频率必定高于非光源像素,利用Pct影像中的像素发光频率排除平均灯光影像中的非光源像素,然后利用L曲线求得正则化截断奇异值分解的截断参数,以此对影像进行分解重组。试验表明,结合Pct影像发光频率滤波的正则化截断奇异值分解法可在保留影像信息的基础上去除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953.
Recent declines in the foundation species Gelidium corneum (Hudson) J.V. Lamouroux in pristine coastal stretches of the Southeastern Bay of Biscay have been documented in which individuals showed a high bleaching incidence. Among the potential factorsthat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se changes in G. corneum abundance,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high levels of irradiance may be imposing stressfu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shallow populations. Given that light is reduced exponentially as depth increases, in this investigation we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depth on the stress of G. corneum b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several biochemical parameters and thallus size in plants collected at three different depth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plants growing in shallow waters showed lower antioxidant activity, lower concentration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Chl‐a, total carotenoids, phycoerythrin), lower internal nitrogen levels (higher C:N ratio) and shorter thallus lengths than those living in deeper waters. Some of these results may be an expression of photoacclimation, but the low antioxidant activity and total carotenoid concentration detected in plants living in shallow waters suggest that the phot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G. corneum may have failed to offset photodamage. If so, our findings support previous studies that suggest that recent changes in solar radiation are partially responsible for G. corneum declines. Nevertheless, given that the metabolic performance of macroalgae is determined by the inter‐play of irradiance with other factors, including temperature and nutrient availability,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reach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actors causing stress in G. corneum.  相似文献   
954.
光能一方面驱动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另一方面当光能过剩就会对光合细胞产生氧化性损伤,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硅藻等光合生物通过叶绿素荧光非光化学淬灭(NPQ)把过剩的光能转化为无害的热,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硅藻NPQ的诱导受硅甲藻黄素循环调节,并且与众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作者通过对海洋环境的模拟,研究了不同光质下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受到的影响测定并比较了红、绿、蓝3种单色光处理的三角褐指藻响应高光胁迫时的NPQ及硅甲藻黄素循环的差异。叶绿素荧光的结果显示,在相同的胁迫性强光和胁迫时间内,蓝光下处理的三角褐指藻形成的NPQ更高,而且胁迫阶段淬灭的荧光在低光阶段恢复的更快。色素测定的结果显示,3种单色光下处理的三角褐指藻的硅甲藻黄素循环的环脱氧比(DEPS)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结果表明,蓝光对三角褐指藻响应高光、形成NPQ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55.
根据在太平洋海底光缆中国段路由勘察中所获得的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海洋磁力、柱状取样等资料,结合勘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段路由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此段路由在大陆架路由区海底地形平缓,平均坡度小于2°,其中发现沙波、麻坑、冲刷沟等轻微不良地貌因素,跨越了黏土/粉砂、砂砾、砾/固结砂海底,地震活动少,地壳稳定性好,适合海底光缆铺设;在大陆架与大陆坡结合带地形起伏大,最大落差达500 m,发育有海底峡谷、海槽、陡坎等海底地形,路由条件相对较差,综合所获资料,针对路由不良区域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提出应对措施。调整后的路由基本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  相似文献   
956.
虫黄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并在珊瑚礁的建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探究虫黄藻对温度和光照的生理响应,本研究以E型虫黄藻(Symbiodinium voratum)为实验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并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建立了基于温度的虫黄藻生长速率的耐受性模型。结果显示:E型虫黄藻在光强90μE培养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2.56℃,适温范围为16.72—28.40℃;温度培养实验中,23℃时,虫黄藻中有机碳(C)、氮(N)积累最多; 27℃时,虫黄藻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温度组;光照培养实验中,E型虫黄藻在温度23℃培养下,光强的适宜范围为100—200μE;并通过提高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和Fv/Fm两种方式应对外界光照不足。  相似文献   
957.
基于大数据方法和SOFM聚类的中国经济-环境综合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冯喆  蒋洪强  卢亚灵 《地理科学》2019,39(2):242-251
研究使用经济和环境多源大数据,建立包含人口、GDP等经济指标和空气质量等环境指标的中国经济-环境关联体系,识别各指标的热点、冷点时空变化特征,采用人工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对中国现阶段经济-环境进行综合分区。研究结果如下: 灯光平均强度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经济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区域为主要拉动引擎,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发展态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优于东北、中部和西南地区。PM2.5浓度呈现先增后减趋势,高污染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中等区域;东北方向逐步扩散,污染热点地区从辽东半岛、山海关一线向东北扩张;南方地区基本保持稳定态势。 采用自组织特征映射模型对2015年全国各地级市OLS灯光指数、人口、城市自然边界和年均PM2.5浓度4类指标进行聚类,第I类为经济极发达-环境恶化地区,主要位于华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第II类为经济发达-环境趋恶化地区,主要分布在第I类区域周边,特别是京津冀周边地区;第III类为经济发达-环境良好地区,广东、海南、江西、福建以及重庆等省市多属此类型;第IV类为经济不发达-环境优质地区,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北部、内蒙古、甘肃、贵州、新疆、青海、西藏等地。  相似文献   
958.
由美国国防气象卫星搭载的可见光成像线性扫描业务系统(DMSP/OLS)和国家极轨卫星搭载的可见光近红外成像辐射仪(NPP/VIIRS)获取的夜间灯光影像是监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自然现象(如林火、油气燃烧等)的主要数据源。然而,现有的夜间灯光数据存在缺乏星上的辐射定标、像元饱和、时间尺度不连续、多源夜间灯光影像辐射不一致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以中巴经济走廊区域为研究区,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拟合提取不变目标区域的方法,实现了DMSP/OLS影像间、DMSP/OLS与NPP/VIIRS两种数据间的相互校正。然后对中巴经济走廊的校正结果在不同空间尺度上选用区域灰度总量、标准化差异指数以及标准化差异指数和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校正模型的拟合优度均在0.78以上,校正后的DMSP/OLS影像灰度总量与GDP和人口数据的相关性显著提高(GDP:R~2=0.7689;人口:R~2=0.9033),且标准化差异指数明显降低;NPP/VIIRS影像经过与DMSP/OLS互校正后在辐射亮度、时空分布上与DMSP/OLS更加一致,空间细节信息更加突出,从而增强了多源夜间灯光影像的一致性,更加适合用于长时间序列社会经济要素发展趋势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9.
刘晨临  王秀良  林学政 《海洋学报》2020,42(10):110-120
南极红藻具有重要的生态学功能和开发利用价值。南极极端环境赋予了其独特的生理耐受机制,也是发现新基因和代谢途径的理想材料。我们测序分析了南极产胶红藻Iridaea cordata (Turner) Bory和Curdiea racovitzae Hariot的转录组序列,并与其常温近缘种进行了比较,同时挖掘了其与光限制和强紫外线辐射等光环境适应相关的基因。I. cordata和C. racovitzae的转录组序列分别拼接成了14055条和12006条非冗余基因,平均长度分别为1473 bp和1448 bp。在I. cordata转录组中发现多条与绿藻基因同源的捕光复合物LHC基因Lhca2、Lhca6和Lhcb,并且在两种南极红藻中都各发现了1条编码结合岩藻黄质和Chl a/c蛋白的Lhcf基因,目前尚未在其他红藻中发现这类基因。光裂解酶修复紫外线诱导DNA损伤,在I. cordata的转录组序列中发现了6?4光裂解酶,光裂解酶CPD I和CPD II基因,而C. racovitzae转录组序列中仅找到了光裂解酶CPD II基因。尽管南极红藻中这些特有基因的功能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但是本文为后续研究红藻的南极极端光环境适应机制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960.
格网化人口数据能够刻画实际人口空间分布状况,是实现人口数据更好地与自然、社会、经济等要素融合分析的有效途径。本文面向精细尺度格网人口数据的需求,以中国东部人口稠密的山东省为例,基于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研究了结合夜间灯光和土地利用数据的空间化方法。其中以EVI修正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来增加城镇用地内部人口分布的差异性,以城乡二级分区方法避免夜间灯光数据在农村低辐射亮度区模拟人口的缺点,提高了建模精度。利用其余地区的人口统计值检验建模精度,结果有78%的行政单元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20%。最终在2000年首次公布的乡镇级人口统计数据的基础上,生成了山东省100 m格网人口分布数据SDpop2000。通过与精度较高的全球WorldPop人口数据产品对比可见,SDpop2000和WorldPop在10 km网格尺度上的相关性系数高达0.93;SDpop2000在鲁中部、泰安西南部、济宁南部、临沂南部、枣庄北部和鲁北沿海等地的人口分布明显比WorldPop更准确;且SDpop2000较好地刻画了山东省在鲁西、鲁北平原区的人口较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北沿海和山东半岛丘陵区的人口更为稠密的人口分布趋势。本文构建的基于DMSP/OLS与土地利用的乡镇级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明显提高了空间化精度,适用于乡镇尺度的人口精细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