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125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综短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珍汉  江万 《地质论评》2000,46(6):561-568
通过共/轭剪切角变化及其与地壳缩短量的函数关系,计算了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构造变形量。结果表明,晚喜马拉雅期青藏高原中段地壳在近南北方向发生了巨量缩短,平均缩短量达30%;在近东西方向发生了巨量伸长,平均伸长量约74%。青藏高原中段晚喜马拉雅期地壳应变量尚表现出明显的分区性与自北向南逐步减少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2.
FINITE STAIN MEASUREMENT AND SHORTENING ANALYSI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63.
QFGZ型潜孔锤反循环跟管钻头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在复杂地层用同步跟管钻进工艺钻凿直径较大的桩孔和水井,设计了一种气动潜孔锤反循环跟管钻进钻头。介绍了该钻头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设计特点。与常规设计相比,该新型钻头流道设计可以增强排渣效果,保持孔底干净,减少重复破碎,提高钻进效率;边齿数量较多,耐磨损能力强,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4.
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工程后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江口深水航道三期整治工程前后,北槽洪枯季各测点水沙资料初步探讨了北槽洪枯季水沙运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槽洪枯季潮周期平均含沙量分布自上而下总体呈"低-高-低"的分布态势,中段含沙量较高。洪季北槽各测点潮周期平均含沙量与潮周期平均流速相关性较差,北槽泥沙输运以平流输移为主。枯季两者相关较好,北槽泥沙运动则以起悬输运为主。北槽悬沙输运主要以欧拉输运为主,洪季北槽悬沙净输运率要明显大于枯季。洪季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最为明显,枯季,除北槽上段外,潮泵及垂向环流作用较小,水沙输运方向较为相近。造成洪季北槽中段潮泵作用及垂向环流输沙较大的原因是由于北槽中段滩槽泥沙交换频繁,涨潮流经南槽拦门沙及九段沙滩面后,挟带一定高含沙水体进入北槽,进而造成北槽中段潮泵及垂向环流输沙明显。  相似文献   
65.
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于50~60 Ma碰撞而形成的全球最高最大的高原,已成为多数国内外学者的共识.然而,关于它的岩石圈变形机制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深地震反射剖面是精细揭示岩石圈结构、分辨变形样式的有效技术.重新处理的松潘地块一西秦岭造山带深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出岩石圈变形的细节,以地壳上部的双重逆冲构造、地壳中部...  相似文献   
66.
To determine the appropriate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for a river-crossing tunnel, freezing reinforcement design and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channel tunnel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Throug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s, two rows of horizontal perforated freezing pipes were designed and installed on both sides of a passage for tunnel reinforcement, which produced the thickness and strength of frozen crust that satisfied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ese information are valuable for guiding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river-crossing tunnels in coastal areas.  相似文献   
67.
陈发景  陈昭年 《现代地质》2021,35(6):1789-1796
纵向伸展断背斜是伸展断陷中重要的油气勘探领域。按照断背斜的几何形态将纵向伸展断背斜划分为双断型断背斜、单断型断背斜和叠合y型断背斜。根据渤海湾盆地新生代地质资料,讨论这3类纵向伸展断背斜的成因:(1)双断型断背斜发育于裂谷期,受对向双断断陷控制,主要是由于早期伸展过程中岩层局部缩短作用、晚期差异沉降和断块翘倾作用形成,其形成机制不同于前陆盆地的区域挤压作用产生的背斜;(2)单断型断背斜(或称逆牵引背斜)发育于裂谷期,受单断断陷控制,是由于控陷断层下降盘岩层下滑过程中岩层以逆牵引方式回倾、差异沉降和岩层弹性挠曲作用造成的,但岩层长度局部缩短作用仍是一个重要因素;(3)叠合y型断背斜发育于裂谷期后,受对称断陷和其中y形断洼控制,其形成与以纯剪切方式伸展运动和多期次断裂活动有关。它与走滑-伸展断背斜成因存在根本性差别,后者实质上不属于纵向伸展断背斜的范畴。  相似文献   
68.
段吉业  赵明胜  陆露 《地质通报》2018,37(10):1825-1830
郯庐断裂被认为是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以来,经多年研究已成为研究程度相当高的构造带。因其两盘构造复位依据粗略,长期存在争议。对断裂两盘构造复位所提出的地层新依据,来自怀远运动推进方向的独特性,现已查明,它是一次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翘板式差异性抬升,三山子组南北向巨型白云质地层穿时体,实为该运动推进全程的完整沉积记录。三山子组底界南部从张夏组顶面→中部从寒武系顶面→北部从亮甲山组顶面依次有序升高,从而在张夏组与下马家沟组之间的不同时期地层,出现了毗邻不同岩相带南北相间,同一岩相带东西延伸的现象。经地层与岩相特征的对比分析,郯庐断裂两盘间,大连与莒县—新泰、白山—本溪与唐山原分别为东西一线2个时期不同深水槽盆的中心带。这2个构造复位的地层标志层层位准确,厚度不大且特征鲜明。据其复位断层两盘经向(南北)错距,南部(大别山-苏鲁超高压变质带)500km,据地层依据的错距中部440km,北部210~310km,表明断层东盘盘内有南小北大的推覆缩距。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