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9篇
  免费   454篇
  国内免费   600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597篇
地球物理   380篇
地质学   1200篇
海洋学   468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05篇
自然地理   21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64篇
  2015年   155篇
  2014年   240篇
  2013年   293篇
  2012年   244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84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211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143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和全球性经向构造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简述了我国及其邻区区域性规模的南北向构造带的现位展布及其表现形式,讨论了它们可能的成因类型和构造性质,分析了全球经向构造体系和区域性南北向构造带的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992.
用环境同位素论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冬光 《地球科学》2002,27(2):141-147
从可持续角度提出了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的概念; 分析了含水层系统中地下水质点的时间效应; 利用大量同位素资料分析了不同区域含水层系统中的地下水资源属性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资源属性的影响.指出利用环境同位素是研究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正确认识评价区域地下水资源属性对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及其在我国地区差异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区域差异及其变化是区域经济学和地理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探讨区域差异研究中不同模型之间的关系,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指出了基尼系数等指标在描述区域差异方面的局限性。考察了库兹涅茨比率的独特作用,通过对库兹涅茨比率的分解和计算,发现了导致中国区域差异变化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区域差异的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同阶段差异的表现和内在原因不同,取决于低收入地区人口比例和高收入地区经济总量所占比例这两个因素的对比。西部大开发战略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效果,未来国内区域差异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相似文献   
994.
刘晓南  王为  吴志峰 《地理学报》2004,59(6):911-917
将广东沿海划分成粤东、珠江口和粤西3个区域,采用每个区域主要城市有关经济指标与广东沿海1980~2002年赤潮发生频率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2年间广东沿海出现了2次赤潮高峰期,分别为1987~1992年和1998~2000年;珠江口海域为珠江水系入海口集中区域,广东陆源污染物集中于此出海,是赤潮发生的敏感区域。随城市的发展,陆源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数量加大,临近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珠江口海域赤潮出现的频率高于其他城市化相对较慢的海域,同时沿海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赤潮出现的高峰期。  相似文献   
995.
汶川县生物多样性保育与区域发展的综合地域划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依据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 2 0个指标 ,应用模糊聚类算法对汶川县的综合地域划分研究表明 ,汶川县可以划分为 4个综合地域类型 :发展主导型 (Ⅰ ) ,占县域面积的4 3% ;特色开发型 (Ⅱ ) ,占县域面积的 2 3 5 % ;发展支持型 (Ⅲ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 ;生态保育和限制性开发型 (Ⅳ ) ,占县域面积的 6 5 7%。县域水平上协调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发展关系的空间策略是东西分治 ,东部 (Ⅰ、Ⅱ、Ⅲ )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主 ,西部 (Ⅳ )以生态保育为主。在区域发展的产业选择上应重视产业的生态化 ,突出地域优势与特色。  相似文献   
996.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区域空间结构变化   总被引:39,自引:5,他引:34  
管卫华  赵媛  林振山 《地理研究》2004,23(4):541-550
以县 (市 )域作为空间结构研究的点要素 ,对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进行定量研究 ,分析了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的区域发展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江苏区域发展在 2 0世纪 80年代 ,以域面要素变化为主  90年代 ,以空间点要素变化为主。最后 ,通过分析江苏区域发展差异的空间机制得出 :当前各轴线的地位差异显著 ,以沿江轴线为主 ;各地空间结构发育程度存在差异 ,苏南以沪宁线为主要轴线 ,处于由轴线向网络化发展阶段 ,苏中处于由点向轴线发展的阶段 ,苏北处于增长极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97.
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于GIS技术研究开发了一套地质图切剖面计算机辅助编绘系统。该系统能较好地解决褶皱构造岩性花纹及常规花纹的填充问题,同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大大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程度。以北京周口店地质图的图切剖面编绘为例,证明该系统效率高,质量好,基本可以满足现有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切剖面的制作要求。   相似文献   
998.
刘玉  刘毅 《地理研究》2003,22(2):192-200
论文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我国区域政策的调控效应。认为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虽存在不足,但对调控区域经济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首先,财政转移支付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欠发达地区的财政困难。其次,财政转移支付与大多数地区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较强。目前欠发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低于发达地区,与各区域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资金投向有关。第三,财政转移支付对欠发达地区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测评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任志远  李晶 《地理学报》2003,58(4):503-511
根据秦巴山区20世纪末植被类型及覆盖度的分布,在GIS支持下测定秦巴山区植被生产和生态调节的物质量。利用生态经济学方法,测定各类植被生态功能的价值,建立秦巴山区植被生态数据库及植被生态账户。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测评中,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的覆盖度差异,并结合能量平衡、水量平衡和区域蒸散模式,测评结果表明:陕南秦巴山区植被生态系统有机质生产价值为199.6×108 元/a;植被保持土壤经济价值为22.64×108元/a;植被涵养水源的经济价值为22.66×108 元/a;植被固定CO2价值为352.24×108元/a;释放O2价值为374.19×108 元/a;陕南秦巴山区植被有机物生产、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固定CO2和释放O2 5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共968.33×108 元/a。其中温带落叶阔叶林贡献率最高占29.35%,亚热带竹林、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原、山麓果树生态服务价值比重均在1%以下。  相似文献   
1000.
区域发展规划的人地系统动力学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发展规划研究的出发点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地关系的协调共生是区域发展规划的灵魂。文章依据耗散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提出了人地系统协调共生的4种状态 ,重点分析了人地系统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在时空层次上的动态关联方式及动力结构 ,旨在为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奠定坚实的动力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