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37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69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128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态移民下农民要面临新的经济、社会和心理风险,亟需关注并增进其福祉水平,以尽快融入迁入地、嵌入新生活。从微观农户视角出发,基于Amartya Sen的能力理论,结合文献研究和参与式农村评估的成果,通过构建生态移民福祉多维指标体系分析生态移民作用下农民福祉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生态移民搬迁下农民受到家庭福祉、外部福祉和心理福祉共同作用,但影响程度差异显著;移民面临福祉维护向福祉提升的转变,外部福祉发挥主导作用,家庭福祉和心理福祉相互作用、协调推进;生活水平、健康、安全、社会联系、环境文化、信息交流、时间利用、社会适应、公平权利、生活实现这10大生活功能项结成复杂的耦合关系,通过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民福祉整体水平,其中社会联系作用最为显著,公平权利方面的诉求最为激烈,时间利用间接作用较为突出。据此,研究提出生态移民实施的具体建议,要兼顾移民家庭、外部和心理福祉水平,重视移民福祉与政策实施的联系,通过惠农政策的持续供给、重点保障和全方位扶持,保证移民享受到持久、稳定、更高水平的福祉。  相似文献   
992.
人穷还是地穷?空间贫困陷阱的地统计学检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振邦  陈兴鹏  贾卓  吕鹏 《地理研究》2018,37(10):1997-2010
引入地统计学的变异函数和交叉相关图方法,以甘肃省六盘山片区为案例区,通过分析村级贫困的空间格局及其与地理因子关系随空间尺度的变化,提供空间贫困陷阱检验关于尺度的深入理解。结果表明:地统计学方法兼具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反映地理因素—贫困状况关系随时空的变化,对“人地关系”视角下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案例区空间贫困陷阱问题突出,村级贫困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具有自相关性,空间总变异中自相关部分远高于随机性部分,这与不同尺度上地形、气候、区位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和控制有关,总体上到县城距离、海拔和总人口3个因子的影响范围和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993.
彭华  何瑞翔  翁时秀 《地理研究》2018,37(12):2383-2398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地的城镇化研究亟需总结更多更好的中国经验。福建省泰宁县水际村1991-2016年的旅游城镇化体现了一种学界尚未关注到的多主体共治模式,村民在保持地权关系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主体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就地城镇化。在城镇化过程中,得益于政府的引导、培育和制度建设,乡村经济在利益冲突中保持韧性并持续发展;外来企业的进入则带动了村民经济收入的增长,村民在商业运营中完成了生活方式现代化和思维观念市民化。本文按照案例研究的逻辑,分析了多主体共治状态的形成过程、核心要素及其作用机制。多类主体实现共治的核心要素是有效的制度供给、合理的科层制分工、灵活的产权设计、实现分配正义的市场规则和多类主体之间的理性互动与权力制衡。基于这些核心要素的共同作用,多类主体之间实现共同利益最大化,保障资源效益可以有效地进行再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旅游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城镇化目标。可以认为,多主体共同治理是实现乡村旅游城镇化的有效途径。总结这种模式有利于丰富新型城镇化的乡村个案,同时为新时期乡村转型的有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分析框架构建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湘西州6个传统村落327户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获取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类型、程度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农户适应类型可划分为全面适应型、认知缺失型、生态主导型、政策缺失型、文化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6种,各类型特点不一; 农户总体适应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面适应型、文化主导型、认知缺失型、政策缺失型、生态主导型和发展滞后型,全面适应型为比较适应,其他均为一般适应; 每种适应类型在6类因子适应程度上表现有内部差异,除全面适应型外,其他适应类型在社会、文化、经济三类因子的适应程度上普遍较低; 政策、社会、生态、经济和心理5类因子中有13个影响因素对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有影响,影响程度不一。最后,从农户、社区和政府3个层面提出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995.
朱媛媛  甘依霖  曾菊新  孙璇 《地理科学》2018,38(11):1855-1863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重塑中国现有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格局并形成城乡人居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侧重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并围绕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测度,遴选影响人居文化环境变化的关键人类活动因子,构建由目标层、系统指标层、目标分解层与具体指标层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借助Delphi及AHP法和ArcGIS平台探析2005~2015年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 长江中游城市群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呈现差异化上升的趋势。宜昌、长株潭地区的乡村人居文化环境质量一直处于优良级别,武汉、南昌两大省会所辖乡村地区发展迅速,衡阳市、常德市等传统工业基地已由优良等级逐步降为较差或恶劣等级。 乡村人居文化环境及子系统质量的演变并非完全同步。人居物质文化是人居文化环境系统演变的基础,直接带动了人居制度文化的优先演变,人居精神文化环境滞后于人居物质、制度文化环境的演变。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演变由政府体制机制扶持保障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支撑多元主体需求力、农村公共设施服务力“四轮”共同驱动。  相似文献   
996.
宁夏水贫困地域分异的WPI-Geodetector测度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贫困是长期以来备受西北地区关注的焦点问题。以宁夏为典型案例,通过建立水贫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WPI模型计算2011-2015年区域水贫困水平,并运用地理探测器诊断出水贫困分异的主导因素,揭示水贫困动力机制,总结出水贫困地域类型。结果表明:(1)水贫困指数时空分异显著。宁夏WPI值由2011年的0.393上升到2015年的0.404,水贫困呈现缓慢改善态势,但地区差距在扩大。(2)水贫困主导因素时空变化明显。从目标层看,资源系统对宁夏水贫困影响最大,但其决定力在变小;环境系统的决定力在增大;使用系统的决定力最小。从指标层看,年降水量等10个指标q值始终在0.8以上,而年径流深等7个指标对宁夏水贫困决定力在下降。从分地区看,银川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6个指标,需要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压力和合理配置生态用水;石嘴山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11个指标,客观表明作为资源型地区发展转型过程中的矛盾所在;吴忠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13个指标,今后着力要加强用水效率、用水管理和水资源高效利用水平等的统筹协调;固原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4个指标,重点要提高设施水平和污染治理能力;中卫市水贫困指数分异决定力q值>0.5的有15个指标,要突出提高用水效率和设施水平。(3)水贫困地域类型划分。在水资源共同约束背景下将研究区划分为途径(设施水平)约束型区域、能力-使用(用水管理-用水效率)约束型区域、环境(用水压力-生态环境)约束型区域等3 种水贫困地域类型。  相似文献   
997.
我国农村目前进行的土地产权确认工作,并不是新一轮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能解决现阶段农村集体土地存在的根本问题;对农村土地进行确认、确定的一系列权利,不是赋予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的新权利,因而不能解决农村集体土地存在的流转难以及侵权等实际问题。由于主体实际上存在缺位问题,所以只发权属证书,对于农民集体并无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的基本思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998.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农村宅基地确权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针对当前农村宅基地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本文在MapGIS 10平台原有的地理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了东莞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建库系统及登记发证系统,探讨了面向宅基地建库需求的地籍调查和权属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999.
北京秋季城区和近郊近地层O3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京十三陵地区出现O3高值,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秋季是北京地区高O3浓度季节,为此2001年9月7~17日在北京城区舞蹈学院楼顶和十三陵地区昭陵进行了一次以O3为主,并结合其前体物的综合比对实验.对北京城区和郊区地面O3特征进行了比对分析,目的是了解北京秋季近地面城乡O3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郊区O3浓度日均值普遍大于城区O3日均值,城区和郊区白天O3浓度接近,城乡O3平均浓度的差异是由于不同天气条件下城区夜间地面O3浓度很低,有时甚至接近于零,而郊区夜间O3依然维持一定浓度.其主要原因在于城区有较多的污染排放源,致使夜间NO浓度维持相对高值,其通过滴定过程大量消耗O3所致.观测中发现无论城区或郊区当小时平均NO浓度大于10×10-9(体积混合比)时,相应小时平均O3浓度接近于零.NO2/NO低值区对应于地面O3低浓度,城区夜间NO2/NO值低于郊区.由此可见城区O3日平均值较低和城区空气污染重于郊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甘肃省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肃省农村地震灾害严重。基于对甘肃省农村民房的调查和数次农村民房震害资料分析,概括论述了甘肃省农村民房的主要类型及其抗震性能,研究分析了甘肃农村民房地震易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涉及农村民房的建筑场地和地基基础、结构布局、施工技术、选材用料以及维护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