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4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52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71.
从旅游线路组织模式的研究角度,重点分析世博旅游线路组织模式与规律,有助于对旅游地进行客源市场定位和产品开发。基于旅游社国内世博旅游线路报价单,统计并分析大小华东区域旅游线路组织模式的类型、特征,以及旅游线路中旅游目的地的组合规律。结果表明: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是大小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两种旅游线路模式;上海世博+古镇园林为主题的旅游路线最受世博游客欢迎;世博游客大都选择在小华东区域内进行游览;大小华东地区各目的地在旅游线路中出现频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整体上以上海、杭州、南京、苏州作为门户型和离境型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72.
中国内地已经成长为澳门最大的客源市场。论文依据澳门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并运用计量地理学及因子分析相关方法综合分析中国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南沿海省区仍将是澳门的主要客源地,从2011至2016年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均衡重心点逐渐向北-向西移动,中国内地客源市场北方省区、中西部省区游客赴澳门旅游的市场潜力不断增大,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空间集聚程度日益离散,经济发展基础及消费能力是影响中国内地客源赴澳门旅游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3.
ABSTRACT

Effective public transit planning needs to address realistic travel demands, which can be illustrated by corridors across major residential areas and activity centers. It is vital to identify public transit corridors that contain the most significant transit travel demand patterns. We propose a two-stage approach to discover primary public transit corridors at hig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s using massive real-world smart card and bus trajectory data, which manifest rich transit demand patterns over space and time. The first stage was to reconstruct chained trips for individual passengers using multi-source massive public transit data. In the second stage, a shared-flow clustering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public transit corridors based on reconstructed individual transit trips. The proposed approach was evaluated using transit data collected in Shenzhen, China.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a practical tool for extracting time-varying corridors for many potential applications, such as transit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74.
城市是游客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把握游客在城市间流动特征是探究区域城市旅游联系、明确旅游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机制与优化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布局及策略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借助聚类法、挖掘算法与网络分析法,以地理标记照片为研究对象,对泛长三角区域52个地级城市入境游客空间特征从分布、类型、流动、意象等视角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依据入境游客聚集程度泛长三角区域可被划分为入境旅游核心区、次核心区与边缘区,其中,核心区与区域经济中心高度吻合,次核心区旅游资源特色突出,边缘区旅游发展潜力较高。同时,入境游客流动网络密度由中部核心区向外部边缘区逐渐降低,形成一个包含四等级的网络层级结构。且各省市区域内部入境游客分布与流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并与各地资源禀赋、经济水平、交通条件和服务接待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最后,入境游客意象分析也在一定程度印证出目的地最本质的地方性特征对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和流动特征的影响及作用。  相似文献   
7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范围迅猛扩大,人口急剧膨胀,高层建筑林立,地下空间开发规模化,面临着水资源贫化、地质环境恶化和地质灾害频发等巨大挑战.为了有效地应对挑战,迫切需要在城市多要素地质环境调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开展面向“智慧城市”的精细、全息三维地质建模,即建立新型的城市“玻璃国土”,实现城市地质环境时空透视,然后利用传感器、物联网和云技术,建立城市地质资源、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动态监测数据链,最后基于地质科学大数据的同化、融合和挖掘技术,进行智能预警和管控.  相似文献   
76.
云计算是目前信息产业最热门的技术之一,GIS厂商纷纷将GIS软件迁移至云计算环境。与国外云计算部署不同,国内更青睐私有云技术,企业、政府机构纷纷搭建私有云GIS平台。针对风电场设计的特点,本文基于目前云计算应用和研究,构建了私有云GIS平台的体系框架,并对平台所涉及的主要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探索,对私有云GIS模式下的资源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包括核心服务、服务管理、用户访问接口3个部分。其中,核心服务将硬件基础设施、软件运行环境、应用程序抽象成服务,可满足多样化的风电场设计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77.
地理信息系统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地理信息是大部分智慧城市应用系统的基础信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三维地理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数据应用更加广泛。地理信息实时共享是开拓智慧城市应用领域的关键。因此,如何部署数据、计算、软件和软件模块资源,如何建设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对各种应用开发会产生重大影响。各种资源在网络中的部署、信息服务"供给侧"设计、网络业务的高效无缝集成,是对智慧城市设计者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8.
随着互联网技术支撑的实时以及动态的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智慧城市的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城市智慧管线系统是智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在传统平台的网络硬件支撑、数据支撑、服务支撑、应用及用户各个逻辑层面上,必须有新的技术手段应用和对传统技术的升级及替代。  相似文献   
79.
国内成品油资源与市场分布极不均衡,导致成品油物流运输跨度大、运输方式多、成本高.传统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基于固定流程,通过计量单据、报表进行物流活动的管理.随着GIS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各种定位手段、数据分析技术的日趋成熟,物流管理越来越趋向自动化、可视化、智能化,步入了成品油智慧物流时代.本文总结了成品油智慧物流的特点,搭建了智慧物流框架体系,介绍了基于GIS技术的成品油智慧物流系统建设方案与实现情况,突显出了GIS在物流运输可视化与物流空间分析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了物流服务效率和物流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0.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人口剧增的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同时,也面对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来自各方面的挑战。那么,如何破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诸多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呢?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目前,我国已有154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然而,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值得重视的问题,即一些城市对基础地理数据、空间信息以及基础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认识不明确,重视不够。搭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转型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和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是推进“互联网+”行动和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因此,必须按照先进性、现势性、完备性、实用性等原则搭建地理信息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