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7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沉积特征及地层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详细描述了四川名山建山大邑砾岩实测剖面,讨论了大邑砾岩的岩性组合特征及沉积环境。认为大邑砾岩主要为一套位于风化壳之上的河流-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由细变粗,属于物源区总体不断上升过程中的近源沉积。通过大邑砾岩中的孢粉组合,讨论了其地质时代。该剖面孢粉组合以水龙骨科孢子为主,年代地层归属于新近系上新统。  相似文献   
42.
尹凤娟  张子福 《地质通报》2001,20(4):377-383
哈密拗陷北部下侏罗统按其岩性、化石组合和地震波组等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两组所产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 Apiculatisporis 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 Pinuspollenites Cycadop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探讨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43.
福建省古田小溪组早白垩世孢粉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芬 《福建地质》1993,12(3):210-217
福建省古田小溪组下段含丰富的孢粉化石,其组合特征是以裸子植物花粉为主,蕨类植物孢子其次,被子植物花粉极少。主要成分有:Classopollis、Exesipollenites、Cicatricosisporites、Jugella、Tricolpopollenites等。它和中国南方白垩纪孢粉组合序列中的Classopollis-Cicatricosisporites-Tricolpoppllenites带相当。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的巴列姆期。  相似文献   
44.
徐州地区二叠纪地层连续,孢粉化石保存较好,依据孢粉组合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组合带,即A、B、C、D组合带,虽然其中的孢粉属种相对单凋,但可与华北大部分地区及邻区对比;此次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首次利用微体古生物方法划定研究区上石盒子组与石千峰组的界限.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孢粉化石及其时代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拉尔盆地大磨拐河组所产孢粉化石分属于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蕨类植物海金沙科孢子为主,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Cyathidites minor, C. gracilis, C. minutaestriatus, Appendicisporites problematicus, A.jonsonii,Pilosisporites verus, Impardecispora apiverrucata, I. purverulenta, Triporoletes reticulates, Aequitriradites echinatus等;中部孢粉组合则以两气囊花粉如Pinuspollenites, Piceaepollenites, Abietineaepollenites, Abiespollenites等占绝大多数,同时见少量被子植物花粉Asteropollis sp., Tricolpites sp.等;上部孢粉组合中裸子植物花粉略有减少,但仍占重要地位,重要分子有Cicatricosisporites australiensis, C. minutaestriatus,C. gushanensis, Impardecispora purverulenta ,Foraminisporites wonthagiensis, Aequitriradites verrucosus, Triporoletes singularis, T. reticulates, Polyporites? sp.等.上述孢粉组合大体可与松辽盆地登娄库组,黑龙江省东部城子河组、穆棱组,辽西地区沙海组、阜新组等对比,代表了中国北方早白垩世特有的植物群面貌,而其中Asteropollis, Tricolpites和Polyporites等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发现,可能暗示大磨拐河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巴列姆(Barremian)期-阿普第(Aptian)期,其上部可能上延至早阿尔必(Albian)期.  相似文献   
46.
青藏高原晚新生代孢粉组合与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取自沱沱河盆地、通天河盆地、那曲盆地、东温泉盆地、乌郁盆地的新近纪湖相沉积与取自巴斯错、错鄂、纳木错的晚第四纪湖相沉积,进行孢粉分析;结合西宁—民和盆地、伦坡拉盆地、南木林盆地、渭河盆地的孢粉资料,分析青藏及邻区新生代晚期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化过程。发现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青藏与周边邻区的古环境发生了显著分异,导致青藏地区热带亚热带植物濒临消亡,与全球温暖气候条件和青藏地区古纬度环境不符,是青藏高原隆升的重要标志。中新世早期—第四纪晚期,青藏高原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呈现总体减少趋势和准周期性波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呈良好对应关系。第四纪晚期草本植物含量逐步增高,出现蒿—松—桦为主,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木、草本植物混生的植被景观。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内蒙古巴丹吉林盆地额济纳旗凹陷中生代地层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三个孢粉化石组合(Pinuspolenites-Cycadopites组合、高Clasopolis组合、Cicatricosisporites-Clasopoli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共生的介形虫化石提出了三个孢粉组合分属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的观点。此外,还就孢粉组合植物群面貌及纵向变化特征探讨了当时的古气候特征和对石油地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分布在川西高原海拔4100m的章德第四纪复式沉积盆地,表部覆盖着Ⅰ-Ⅲ级河谷阶地沉积,其中合大量的植物孢粉化石。Ⅲ级阶地内植物孢粉组合为早中全新世温暖潮湿气候下形成;Ⅱ-Ⅰ级阶地的植物孢粉组合为晚全新世较干冷气候的森林草原环境形成。下伏的措普寺冰碛层为晚更新世第五冰期沉积。这为川西高原几大第四纪盆地内地层划分对比和环境研究提供了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49.
潘蔚  程捷  王树红 《铀矿地质》2003,19(6):333-338
本从吐鲁番盆地第四系典型剖面的岩性岩相和孢粉组合特征入手,分析了这些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类型和性质。结果表明,吐鲁番盆地第四纪以来以干凉为主,间有温和湿润的气候,比较有利于砂岩型铀矿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0.
金小赤  张建平等 《地质通报》2002,21(12):823-833
库车盆地的新生界发育比较完整,笔者在库车县城北东方向约50km的库尔哈村西的河谷中测制了剖面。于66层的44号样和90层的50号样品中获得了两个孢粉组合。66层和90层皆属于康村组,两个样品之间相差约200m(真厚度)。在此之前,尚未见到有关康村组孢粉化石的报道。44号样的孢粉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占绝对优势,含量高达94.5%,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均少量出现。孢粉面貌反映以草原和灌丛为主的植被类型。50号样的孢粉组合中被子植物花粉占优势(66.5%),裸子植物花粉有较高含量(32.0%),蕨类植物孢子零星出现。孢粉面貌反映盆地周缘广泛分布有以松科为主的高山针叶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