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设置在泄洪洞竖井内的环形掺气设施是不同于传统掺气技术的新创意。为了更好地认识这种新型的掺气技术,基于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原型和模型试验,对环形掺气坎的通风和掺气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环形通气孔的通风是由通气孔进出口的压差引起的,通风量与相对空腔长度的关系服从线性分布;环形掺气坎掺气减蚀的作用明显,其掺气是由于射流冲击竖井水体形成大尺度旋涡并挟带气泡所致,且掺气浓度沿高程呈乘幂分布;模型通风和掺气特性的缩尺效应明显。在结构设计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有必要在旋流泄洪洞的竖井段设置掺气设施,可改善水流流态,并增加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22.
曾艳华  何川 《地震学刊》2009,(2):219-223
公路隧道发生火灾开启横通道后,形成通风网络。本文以重庆地区吕家梁隧道为工程依托,进行了斜井前后不同位置发生火灾的通风网络模拟。结果表明,斜井前发生火灾时,受斜井浮力效应、风流密度变化等的影响,主风机的工作压力降低,而体积流量增加;当火灾发生在斜井前隧道时,采用斜井单抽方式可实现全部火灾烟流从竖井中排除,斜井前设射流风机增压调节、斜井后设射流风机增阻调节是一较好方案;对于斜井后发生火灾,采用全射流火灾通风和斜井压入两种通风方案均能满足火灾风流控制要求,虽然后者需要开启轴流风机,通风能耗大,但火灾通风的时效性要好于前者。  相似文献   
23.
秦岭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岩爆预测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秦岭公路隧道2号通风竖井,为国内乃至世界公路隧道规模最大的竖井工程。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分析,岩爆是该竖井施工过程中的主要难题。为了从岩性角度评价竖井围岩的岩爆倾向性,开展了室内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和物理模型试验,根据改进脆性指数指标和模型试验的结果,表明竖井围岩有岩爆倾向性,必须加强岩爆预测和防治。根据水压致裂法的地应力测试结果和地应力分布特点,采用三维有限元回归分析反演了竖井工程区域的初始应力场。根据竖井围岩地应力场和Kirsch解得到的围岩二次应力场,结合Russenes和陶振宇岩爆判据,进行了竖井岩爆综合预测和分析,得出竖井有轻微和中等岩爆发生的结论,并提出岩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4.
杨家松 《探矿工程》2008,35(10):66-70
锦屏电站辅助洞为A、B线的上下行单线隧道,线间距35 m,单线长175 km,由于隧道埋深大且无任何条件修建斜竖井做到长隧短打,只能从近东西向相向掘进,同时又由于工程的西端场地极其狭窄,不能满足有轨运输施工条件。通过技术论证,大胆创新,引入公路运营通风的理念,将射流通风运用于本工程的施工通风,从理论研究结合现场通风测试验证,成功地解决了巷道式射流风机选型、布置及通风管理等关键技术。通过双孔独头掘进9600 m的施工通风效果检测表明,洞内空气质量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环卫标准,实现内燃作业、无轨运输,取得了  相似文献   
25.
党冰  房小怡  吕红亮  程宸  杜吴鹏  刘勇洪  张硕  杨帆 《气象》2017,43(9):1130-1137
利用南京江北新区的气象观测数据、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卫星遥感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数值模拟以及地表温度反演技术,综合分析了江北新区的背景风场特征和城市热岛分布状况;并结合江北新区土地利用现状及未来规划资料,构建了其核心规划区域的通风廊道系统。结果表明:(1)江北新区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局地存在山谷风和水陆风,风速主要集中在2~4 m·s~(-1)风速段,且近10年呈下降趋势;(2)在空间分布上,城镇、工业园区风速较小,同时是强热岛区域且有热岛连片发展趋势;长江、老山和林地等冷岛区风速较大,空气较为清新,可利用其与城镇进行空气交换;(3)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特征、用地类型及未来规划,以山体地势为脊骨,以顺势输引主导风向为基本,以沟通冷源和弱风区为目的,构建了东北—西南走向的1条主通风廊道和3条次通风廊道,以及东南—西北、东—西走向的8条局部通风廊道;并对通风廊道的走向、宽度、布局等提出控制指标和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26.
A numerical study using a 3-D nonhydrostatic model has been applied to baroclinic processes generated by the K 1 tidal flow in and around the Kuril Straits. The result shows that large-amplitude unsteady lee waves are generated and cause intense diapycnal mixing all along the Kuril Island Chain to levels of a maximum diapycnal diffusivity exceeding 103 cm2s−1. Significant water transformation by the vigorous mixing in shallow regions produces the distinct density and potential vorticity (PV) fronts along the Island Chain. The pinched-off eddies that arise and move away from the fronts have the ability to transport a large amount of mixed water (∼14 Sv) to the offshore regions, roughly half being directed to the North Pacific. These features are consistent with recent satellite imagery and in-situ observations, suggesting that diapycnal mixing within the vicinity of the Kuril Islands has a greater impact than was previously supposed on the Okhotsk Sea and the North Pacific. To examine this influence of tidal processes at the Kurils on circulations in the neighboring two basins, another numerical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using an ocean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with inclusion of tidal mixing along the islands, which gives a better representation of the Okhotsk Sea Mode Water than in the case without the tidal mixing. This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added effect of a significant upward salt flux into the surface layer due to tidal mixing in the Kuril Straits, which is subsequently transported to the interior region of the Okhotsk Sea. With a saline flux into the surface layer, cooling in winter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Okhotsk Sea can produce heavier water and thus enhance subduction, which is capable of reproducing a realistic Okhotsk Sea Mode Water. The associated low PV flux from the Kuril Straits to the open North Pacific excites the 2nd baroclinic-mode Kelvin and Rossby waves in addition to the 1st mode. Interestingly, the meridional overturning in the North Pacific is strengthened as a result of the dynamical adjustment caused by these waves, leading to a more realistic reproduction of the North Pacific Intermediate Water (NPIW) than in the case without tidal mixing. Accordingly, the joint effect of tidally-induced transport and transformation dominating in the Kuril Straits and subsequent eddy-transport is considered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ventilation of both the Okhotsk Sea and the North Pacific Ocean.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27.
南海十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环流及其与世界大洋的联系带来许多重要的科学问题.本文前瞻性地提出了南海十个近期值得关注的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季风控制南海的通风问题、水团的形成和变性、海洋热盐及其质量平衡、环流能量学与海洋混合、中尺度涡、台风的海洋效应、深层海洋环流与古气候记录、南海与邻近大洋的相互作用、上升流与生态系统、以及对南海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28.
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的杭州市通风廊道气象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通风廊道能增加城市空气流通能力,缓解城市热岛,为了定量评估城市通风廊道的气象效应,本文采用区域边界层化学模式(RBLM-Chem),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地表类型、城市建筑等资料,开展了杭州市通风廊道影响的模拟研究,模式水平分辨率为250 m。本文针对冬季和夏季两个典型个例进行数值模拟和敏感性试验,夏季个例时间为2013年8月12日,盛行南风,风向顺着通风廊道;冬季个例时间为2014年1月28日,盛行东风,风向垂直于通风廊道。主要结论如下:城市绿色通风廊道有增加风速、降低气温、提高湿度的作用,与没有通风廊道的情况相比,夏季风顺着廊道方向时,廊道区域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4 m/s,廊道区域内60 m高度风速平均增加可达1 m/s。而冬季风垂直于廊道时,廊道区域风速增加较小,仅有0.5 m/s左右。通风廊道夏季降温幅度平均可达2.7°C,冬季降温幅度较小,仅有0.6°C左右。通风廊道对气象场的影响随风向向下游延伸,夏季在通风廊道下游250 m处,风速增加、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增加最大值分别为1.5 m/s、2.9°C、3.1%,即使在通风廊道下游1500 m处,最大降温仍有1.2°C。  相似文献   
29.
浙江省空气质量与大气自净能力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珍艳  李正泉  高大伟  王阔 《气象》2017,43(3):323-332
利用最新的高时空分辨率ERA-Interim探空和地面资料,计算分析了1979—2015年浙江省大气输送和自净能力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合环保局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探讨了浙江省空气质量与大气自净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气自净能力在春、夏季表现出沿海地区小,内陆地区大的分布;到了秋、冬季,沿海地区大气自净能力增大,内陆地区则减小;研究时段内全省平均大气自净能力有增大趋势。表征低层输送能力的10 m风速在秋、冬季最大,夏季最小,随时间略有减小,这是浙江省空气污染加剧的可能原因之一;10 m风速的分布基本呈从东部沿海地区往西部山区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秋、冬季风速略大,以偏北风为主。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冬季大气自净能力最差,盛行的偏北风又容易将北方污染物带下来,因此冬季是浙江省最易发生空气污染的时段。当风速较小,风向转为偏西北风时,污染物从北方输入并且积累,最易出现较严重的污染天气。中度及以上的空气污染主要发生在杭嘉湖、宁波、绍兴、金华这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沿海地区的舟山、温州、台州由于大气输送条件好发生站次很少。丽水和衢州山区海拔高,加之本地工业经济发展较弱,空气污染发生的频次较少。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