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6篇
海洋学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等深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等深流沉积的研究成果,从产状、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垂向层序和与海平面变化的关系等方面总结了等深流沉积特征以及与其他类型深水沉积的区别。等深流沉积是深水牵引流沉积中的一种重要类型,蕴含有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气候信息,对其进行解析是近年国际海洋学、气候学研究的热点。等深流沉积最明显的特征包括对称递变层序以及强烈的生物扰动,其储集性能优于浊流沉积,具有非常重要的含油气潜能。南海是中国具有深海环境的唯一边缘海盆,在南海北部深水陆坡环境已确认等深流沉积普遍存在,是等深流研究的理想场所,但南海的等深流沉积类型、形态特征以及控制其发育的主要因素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等深流作用机制和沉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等深流是大洋环境非常重要的动力学机制,其沉积蕴含了重要的古海洋学和古气候信息,对其进行解析是近些年国际海洋学、气候学的研究热点。等深流是顺陆坡走向流动的牵引流,其侵蚀—沉积效应取决于陆坡地貌、气候旋回等多种因素,认识等深流侵蚀—沉积的动力学规律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具有重要的油气经济意义。探究等深流沉积的新类型、等深流沉积的形态和叠加—迁移型式,以及它们发育的背景和控制因素,也是近些年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的热点。确定等深流作用机制及其沉积响应的研究脉络,对凝聚研究方向和确定科研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大庸地区早寒武世等深岩和风暴岩的发现及产出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发现大庸地区早寒武世等深岩、风暴岩的类型、岩性和剖面层序特征,以及它们的时空分布,分析了它们形成的沉积环境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寒武系筇竹寺组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位之一,同时也是澄江动物群的寄主层位,但对其沉积环境和 沉积作用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滇中地区昆阳梅树村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应用指向沉积构造进 行了古水流分析,并对广泛发育的条纹、条带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 交错层理与小型槽模所表示的古水流 夹角在43°和108°之间,集中分布的区间为50°和79°之间,其中同一薄层粉砂岩中两者的夹角平均值为50°,大于45°; (2) 条纹、条带构造在垂向上多数显示出双向递变的周期性特征,其中有的条纹构造还表现为多个周期的复合。结合当时 的古地理特征和筇竹寺组的深水沉积环境,可推断沉积流体流动方向与古区域斜坡倾向存在大角度夹角,并且水流具有明 显周期性特征,故可能为深水等深流。筇竹寺组深水等深流沉积的发现对于中国南方筇竹寺组页岩气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分 布研究以及澄江动物群的生存条件、死亡因素和软体化石的保存条件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TAE  LEE & YUJIRO  OGAWA 《Island Arc》1998,7(3):315-329
Sedimentary structures in the middle–late Miocene to early Pliocene Misaki Formation, Miura Group, Miura Peninsula, Central Japan, were studied, and paleocurrent data were interpreted as the result of deep-sea bottom-current flow. These current data we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present-day bottom current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region. The Misaki Formation is thought to be a forearc deposit within the Izu oceanic arc, and is composed of thick volcaniclastic beds interbedded with siliceous biogenic clayey sediments. Sedimentary structures showing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are involved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volcaniclastic beds, in the pumiceous beds just above the volcaniclastic beds, and in the pelagic sediments. Based on paleomagnetic data suggesting considerable rotation of the beds, all the current directions were reconstructed to their original orientation. The paleocurrents are summarized into the following three groups. The first group in the volcaniclastic beds indicates southeast-directed paleocurrent directions. The second group in the upper parts of volcaniclastic beds and in some pumiceous beds exhibits a southwest- and northeast-directed paleoflow. The third group usually observed in the pumiceous beds with parallel lamination displays a northwest- or southeast-directed paleocurrent. The origin of each group's paleoflow direction is attributed to turbidity current, internal tidal current, and contour current influences, respectively. Present-day observations of the deep-sea northwest Pacific suggest that most of the bottom-current indicators in the Misaki Formation are related to North Pacific Deep Water, possibly Antarctic Bottom Water as well as a combination of tidal and local effec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beds of the Misaki Formation were deposited in the proto-Sagami basin ca 9 Ma and were formed under weak bottom currents in a wide and flat basin during colder climatic conditions, whereas the beds dated at ca 6 Ma were deposited under strong bottom-current flow, and were then accreted to the Honshu arc.  相似文献   
16.
寒武系筇竹寺组是中国南方页岩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位之一,同时也是澄江动物群的寄主层位,但对其沉积环境和 沉积作用的研究相对薄弱。文章以滇中地区昆阳梅树村剖面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应用指向沉积构造进 行了古水流分析,并对广泛发育的条纹、条带构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1) 交错层理与小型槽模所表示的古水流 夹角在43°和108°之间,集中分布的区间为50°和79°之间,其中同一薄层粉砂岩中两者的夹角平均值为50°,大于45°; (2) 条纹、条带构造在垂向上多数显示出双向递变的周期性特征,其中有的条纹构造还表现为多个周期的复合。结合当时 的古地理特征和筇竹寺组的深水沉积环境,可推断沉积流体流动方向与古区域斜坡倾向存在大角度夹角,并且水流具有明 显周期性特征,故可能为深水等深流。筇竹寺组深水等深流沉积的发现对于中国南方筇竹寺组页岩气烃源岩和储集层的分 布研究以及澄江动物群的生存条件、死亡因素和软体化石的保存条件的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浩  王冠民高 亮 《中国地质》2009,36(6):1419-1424
本文围绕着巢北地区中下志留统的岩性、沉积构造、生物化石、地层旋回以及大地构造特征等五方面,结合国内外前人研究成果.对巢北地区中下志留统"等深积岩"的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反证与新近发现的大量新证据,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认识--巢北中下志留统是与潮汐作用有关的浅海陆棚沉积,而不是早期认为的半深海等深流沉积.这一结论将有助于统一巢北地区早古生代的古地理格局,进一步理清对该区志留纪大地构造背景和构造沉积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野外观察描述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识别出了典型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首次采用Fischer图解法,求取了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其可容空间变化曲线。参照野外的样品化学分析数据,得出深水等深岩的生烃能力较好,故对等深岩的研究具有潜在的矿产意义。在未来研究上,应运用地震波识别、遥感等现代科技调查手段,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识别标志,以促使其逐渐成为沉积学中一个更为完善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等深流沉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发育石灰岩、泥岩和砂岩,夹放射虫硅岩及凝灰岩,深水原地沉积、重力流沉积及等深流沉积发育。等深流沉积主要为砾屑、砂屑、粉屑、灰泥及粉砂—砂质等深积岩。粉屑等深积岩顶部发育波痕及生物扰动,波痕不对称,迁移方向明显,波长1~5,cm,波高0.2~0.5,cm。等深流沉积具有灰泥等深积岩、粉屑等深积岩、砂屑等深积岩及砾屑等深积岩叠置组成的完整及不完整的细—粗—细沉积层序,厚度几毫米至数厘米。该层序既可由多层叠置而成,也可由单层组成或在相邻泥质纹层或缝合线之间直接出现,并存在向上变粗的逆递变和向上变细的正递变厚度不对称特征。等深流从东向西,大致平行于斜坡运动。平凉组下部发育深水原地沉积和重力流沉积,上部则发育深水原地沉积和等深流沉积。等深流沉积主要受构造运动、相对海平面升降、古地貌、流体能量及运动路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深海沉积与地球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深海沉积学的一系列突破性发展,打破了沉积学的长期静寂,也推动了地球系统演变中一系列相关学科。从几个方面回顾了国际深海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从浊流到等深流,从深海风暴到沉积牵引体,从沉积捕集器到海底边界层的定点观测,从沉积过程的时间序列到海底联网观测系统,以至连接现代沉积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的"从源到汇",和深海沉积过程在碳循环中作用的研究。由于这种种发展,深海沉积学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回顾半个多世纪来的深海沉积学,其重大进展都是和海洋的现场观测紧密相连,都得益于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也都有大型国际计划作为依托,可惜这些计划几乎全在欧美海区。我国当前出现了发展深海沉积学的良机,建议除了增加投入和设备外,要尽快启动深海大型科研计划的实施,并对我国深海沉积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