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167篇
海洋学   48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MCC环境流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1年7月28日青藏高原东北侧发生的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天气过程进行了环境和要素场分析,给出该类天气过程预报提示。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东北部拱王山第四纪冰川遗迹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况明生  李吉均 《冰川冻土》1997,19(4):366-372
云南省东北部的拱王山海拔3100m以上的山地发生过第四纪冰川作用,典型的冰川遗迹集中分布在轿子山峰附近和妖精塘-牛洞坪两个地区,遗存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蚀岩盆和侧碛堤。根据冰川地貌的组合特征,以及它们生成的先后顺序,将拱王山第四纪冰川作用划分为末次冰期的倒数第二期冰期。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Recent discoveries of seafloor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in submarine volcanic centers of felsic magma in western Pacific island arcs are regarded as modern analogues of Kuroko type deposits. Studies of these deposits and their surrounding geology raised question whether the exploration activity for the Kuroko deposits on land which peaked in the 1960's was adequate or not. However, such an evaluation is not easy because the exploration data are about to be lost as a result of the closure of all the Kuroko mines in the area since 1994.
The Metal Mining Agency of Japan (MMAJ), therefore, decided to compile existing data on about 180 Kuroko deposits and related mineral occurrences in northeast Japan as a new Kuroko database.
This study extends a concept called "exploration indices" which was developed based on a case study of the thoroughly surveyed Hokuroku district to draw a potential map of the Kuroko occurrences for the entire northeast Japan quantitatively with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Effective exploration indices include: 1) distribution of dacitic-rhy-olitic submarine volcanic rocks of the Nishikurosawa and Onnagawa stages, 2) distribution of intrusive rocks of pre- and post-Kuroko horizon, 3) low aeromagnetic anomaly caused by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of magnetite, 4) low gravity anomaly which suggests depressions in the basement rocks such as a tectonic basin and/or caldera, and 5) nearby existence of vein type deposits. It is concluded that about 33 % of known Kuroko deposits fall within the high potential zone (score=4 and 5) that occupies only 4 % of the entire northeast Japan arc. The Kuroko potential map is, therefore, useful for limiting the target area for Kuroko type deposits in an island arc setting.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0—2012年5—6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基于冷涡经典定义,采取客观识别方法检索东北冷涡活动过程,根据东北冷涡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东北冷涡持续活动过程标准, 通过冷涡强度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该指数对冷涡持续活动过程具有较好表征意义。冷涡活动强对应5月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通过强弱指数年合成,得到6月强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深厚,集中于对流层中高层,冷心结构明显,具有一定大气斜压特征; 高层存在冷中心,低层有冷空气活动,中高层西风带呈明显的上游分流和下游汇合特征,分汇流之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偶极子阻塞形势;弱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浅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冷心结构不明显,不存在阻塞形势。  相似文献   
15.
蔡志慧  许志琴  曹汇  梁凤华 《地质学报》2016,90(11):2999-3010
公格尔西滑脱剪切带位于东北帕米尔公格尔片麻岩穹窿西缘。通过我们详细的野外观测、显微构造观察、石英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以及锆石U-Pb测年,对公格尔西滑脱剪切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及其形成演化时限进行了研究。公格尔西滑脱剪切带糜棱岩中大量的石榴子石、矽线石和蓝晶石等表明其为高级变质产物。S/C组构、旋转碎斑及不对称褶皱等变形现象说明剪切带上盘向W或SW低角度剪切的运动特征。高级变质糜棱岩和浅色岩脉记录约20 Ma的206 U-238Pb锆石年龄,说明公格尔西滑脱剪切带初始形成于早中新世。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我们认为公格尔西滑脱剪切带曾是狭长的帕米尔中下地壳滑脱带的最北段。由于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以后印度板块仍持续向N俯冲推进,帕米尔地壳由S向N开始增厚,进变质作用最初发生于南帕米尔,约20 Ma时到达北帕米尔。东北帕米尔中下地壳物质开始折返于中新世中期。而直到6~4 Ma,东北帕米尔公格尔地区开始快速隆起,此时公格尔新生代高级变质岩才快速折返。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LA-ICP-MS分析技术,对湘南—桂东北地区寒武纪和奥陶纪沉积岩进行了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有效年龄数据239组,年龄值变化范围较大(3146~474 Ma),主要集中分布于2633~2473 Ma(峰值2500Ma),1880~1521 Ma(峰值1650 Ma),1146~911 Ma(峰值970 Ma),896~720 Ma(峰值800 Ma)和682~474 Ma(峰值520 Ma)5个时间段。4件样品均记录了古太古代—中太古代年龄信息,同时以1146~911 Ma和896~720 Ma两个时间段年龄最集中,反映全球Grenville造山事件和全球Rodinia超大陆裂解事件对研究区影响显著。此外,本次还获得大量泛非期(520 Ma左右)锆石年龄,认为全球泛非事件对华夏地块及其邻区影响显著,反映华夏地块与冈瓦纳大陆可能有一定亲缘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研究区位于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西南段碰撞拼合带,研究区地层同时接受两地块物质沉积,物源主要来自华夏地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秦岭上白垩统红层地层基本沉积特征的研究和空间高程分布的定量化分析,讨论了西秦岭晚白垩世时期可能的构造地貌状态及西秦岭新生代以来地壳隆升的空间变化规律。取得如下认识:1根据西秦岭上白垩统底部洪积-冲积砾岩层之上普遍存在一套厚度不等的具有风成砂岩特征的红色中细粒砂岩和上部出现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的湖相沉积,结合现今多分布在不同水系分水岭之上,以及西秦岭中部宕昌-岷县-临潭断裂带两侧上白垩统红层地层顶面高程和底部角度不整合面高程没有显著差异分析,认为西秦岭无论在晚白垩之前经历了何种构造过程,晚白垩世具有整体稳定的泛沙漠-湖盆的古构造地貌状态,且断裂带不具备控制上白垩统沉积的构造边界性质;2现今离散型分布在西秦岭的上白垩统沉积地层反映的原型盆地不是孤立的、受区域断裂控制的山间盆地,而是统一的泛沙漠-内陆湖盆,现今的离散型分布是新生代以来地壳不均匀隆升和侵蚀的结果;3西秦岭上白垩统底部的角度不整合面产状,虽然由于后期构造变动呈非完全水平状态,但总体产状平缓。从大区域尺度分析,可以近似看做原始近水平的古地貌面。通过对该角度不整合面高程信息提取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其高程分布具有从南西到北东、从北西到南东逐渐降低,穿越区域断裂带没有显著梯度变化,指示了西秦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具有整体性和隆升幅度呈连续梯度变化的特征。这可能指示了西秦岭新生代以来的地壳隆升机制主要不是上地壳挤压逆冲缩短,而是在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动力学背景下,下地壳或上地幔自西南向北东连续流变逐渐增厚,造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呈向北东突出的弧形扩展隆升。  相似文献   
18.
渝东北巫山地区是重要的页岩气勘探远景区,勘探程度较低。本次研究以岩石物理和测井数据为基础,以广域电磁法为手段,开展该区的页岩气有利区评价。通过对地表样品及井孔电阻率测井资料的分析,揭示研究区目的层富有机质页岩层电阻率表现为明显低阻特征,与上覆下伏地层电性差异明显,表明本区分布的上奥陶统五峰—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页岩具备开展电法勘探工作的物性条件。在对电磁资料处理解释的基础上,查明了重庆巫山地区"隆凹相间"的构造格局,断裂性质主要为逆断层;目的层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富有机质泥页岩连续稳定分布,低阻特征明显,埋深范围在800~4 800 m之间。综合考虑目的层页岩电阻率、极化率、埋深等因素,预测出页岩气有利区3个,区内富有机质页岩发育,页岩气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9.
暴雨类冷涡与非暴雨类冷涡的合成对比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力  王琪  唐晓玲 《气象》1995,21(3):7-10
选择了8例典型的东北冷涡暴雨过程和8例典型的东北冷涡弱降水过程进行了合成对比分析,发现暴雨类冷涡其暴雨主要出现在冷涡的发展阶段,而非暴雨类冷涡的降水主要发生在冷涡的成熟阶段;暴雨类冷涡与其南侧的副热带低值系统联系密切,非暴雨类冷涡的这一特点不甚明显;暴雨类冷涡的两个降水中心分别出现在系统东侧偏南和南侧偏东一些的地,距系统中心大约300-400km和700-800km,这些区域处于低层辐合、高层辐菜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的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静芳  王晓明 《气象》1995,21(5):41-44
通过10年(1983-1992年)卫星云图资料的分析,综合归纳了东北地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NMCC)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过程,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影响,NMCC与美国大平原以及我国西北和华北平原上的MCC有明显差别,作为一类特殊的对流性天气系统,NMCC与一般中尺度对流云图特征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