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2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一种外观酷似翡翠的透辉石微晶玻璃,利用常规宝石学检测仪器、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该材料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物相组成及谱学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在宝石显微镜下透辉石微晶玻璃显示特征的放射状晶花,具球晶结构;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表明,其主要物相为透辉石和玻璃质;红外光谱分析显示,该样品的谱学特征与翡翠的红外光谱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新矿物汉江石的理想分子式为Ba2CaV23+[(Si3AlO10)(OH)2]F(CO3)2。矿物呈黄绿色、深绿色,显微镜下呈浅绿色、淡绿色;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a=0.52050(12)nm,b=0.9033(2)nm,c=3.2077(8)nm,β=93.49(8)°,V=1.5054(8)nm3,Z=4;二轴晶,正延性,负光性,一组完全解理,干涉色为三级绿,多色性明显,浅绿色-黄绿-深绿色;折射率α=1.615,β=1.655,γ=1.700(589 nm),2Vobs=114°~115°,2Vcalc=88.8°;显微硬度平均值203 kg/mm2,相当于莫氏硬度4;实测密度平均3.69 g/cm3,计算密度3.78 g/cm3。X射线粉晶衍射的强谱线有1.5866 nm(7)(002)、0.5340 nm(91)(006)、0.4010 nm(10)(ī14)、0.3209 nm(23)(027)、0.2676 nm(100)(ī110)、0.2294 nm(29)(ī37)和0.2008 nm(11)(228)。汉江石的晶体结构由硅酸盐结构单元TOT(二八面体型)和碳酸盐结构单元Ba2Ca(CO3)2F交替组成,可能有3个多型,即1M型,2M型和3T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因优化处理而产生轻微玻璃残余物的天然红宝石,经适当浓度的氢氟酸(浓度23%)浸泡后,位于红宝石内裂隙和表面凹坑中的轻微玻璃态残余物被溶解,达到清理玻璃态残余物的目的,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分析含玻璃材料的溶液中Si和Al的浓度分别为28.60μg/mL和2.795μg/mL,进而估算玻璃态残留物的损失量以判定热处理过程中非人为加入的玻璃态物质在红宝石中的充填程度。利用红外光谱仪对玻璃残留物清理前后的红宝石红外光谱进行对比研究得出:清理前,红外光谱显示在1 100~1 000 cm-1内有1个单峰宽谱带,谱峰为1 050 cm-1,是由νas(Si—O—Si)非对称伸缩振动引起的,表明残留物为非晶质体,750~600 cm-1之间位于744 cm-1的吸收峰为νs(Si—O—Si)对称伸缩振动引起;清理后,未检测到玻璃残余物特征的Si—O振动峰,仅具950~600 cm-1范围内的宽谱带,为刚玉Al—O基频振动谱带736、622 cm-1,体现晶质金属氧化物的特征,表明样品中玻璃态物质已被清除,实验后红宝石可被划归为经人工优化范畴。宝石显微镜下观察到清理实验后红宝石中原先被玻璃残余物所掩盖的显著内裂隙及表面凹坑。  相似文献   
14.
采用偏光显微镜薄片观察、电子探针及背散射图像、阴极发光等方法,分别对伟晶岩矿脉和顺层剪切带矿脉两种产出状态的云南麻栗坡祖母绿进行了系统的包裹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南麻栗坡祖母绿具有产地特征的包裹体有黑色镁电气石、含钒的白云母、具有环带的钾长石、毒砂、镁质黑云母、白钨矿包裹体。伟晶岩脉和顺层剪切带中的祖母绿均含有钾长石、钠长石、电气石、萤石、祖母绿(绿柱石)、黑云母、榍石、磷灰石、黄铁矿、绿泥石、绿帘石包裹体。白云母、方解石、石英、锆石、毒砂、闪锌矿、方铅矿、透辉石仅出现在伟晶岩脉中的祖母绿包裹体中;而白钨矿仅出现在顺层剪切带中的祖母绿包裹体中。对云南不同产状祖母绿矿物包裹体的研究不仅对祖母绿的产地鉴定具有宝石学意义,也对揭示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成因类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大丫口祖母绿常出现颜色环带,且伴随明显成分变化,而目前颜色环带的成因仍存争议,相关的多阶段成矿假说尚缺少明确证据。文章通过电子探针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大丫口祖母绿的颜色环带及黑色矿物包裹体进行主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并对不同类型岩脉祖母绿中流体包裹体进行显微测温分析,进而探讨祖母绿颜色环带成因与多阶段成矿的联系。成分测试结果表明,从浅绿白核部至绿色边部,V(970×10-6→10 077×10-6)、Rb(9.6×10-6→27.4×10-6)、Cs(535×10-6→3 108×10-6)、Fe(1 376×10-6→2 199×10-6)和Ga(4×10-6→14.7×10-6)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急剧增加。结合绿色晶体边部中同生黑色富钒电气石包裹体的分布,有力证明了大丫口祖母绿颜色分带的形成与晶体的多阶段成矿有关。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含矿长石-方解石脉、含矿石英脉和伟晶岩-变粒岩接触带中矿物的流体包裹体盐度范围分别为3.39%~10.36%(NaCleq)、5.71%~12.29%(NaCleq)和8%~18.72%(NaCleq),指示了伟晶岩脉中祖母绿的多阶段结晶,且表明随结晶阶段演变,成矿流体的盐度逐渐升高。同时,成矿流体盐度升高也是晚期云英岩化阶段致色元素含量剧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文圪气镁铁-超镁铁杂岩体主要由辉石岩和角闪石岩组成,普遍发育角闪石环带的角闪石岩位于岩体南部,呈伟晶结构,主要由角闪石(>95%)和磷灰石(3%~5%)组成。选取环带较明显的两个角闪石样品,采用EMPA和LA-ICPMS分别做主量和微量成分剖面,环带角闪石边部为铁韭闪石,核部为韭闪石。从核部到边部,SiO2、MgO、Na2O含量逐渐降低,Al2O3、TiO2、FeOT、K2O和碱金属(Na2O+K2O)逐渐升高。中稀土、重稀土元素和Sc最大值位于核部,最小值位于边部;轻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大离子亲石元素及过渡金属元素最大值位于幔边部,最小值位于核部,反映了核部氧逸度较高、温度和压力较低,边部氧逸度较低、温度和压力较高,是两期不同成分、温度、压力和氧逸度岩浆结晶的表现,并且角闪石岩受到后期高氧逸度低温热液的改造。环带角闪石的形成机理与文圪气岩体中铂族元素矿化过程相吻合。文圪气岩体与华北地台北缘中泥盆世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具有相同的岩石组成、成因和构造背景,环带角闪石具有幔源角闪石特点,核部平均温度大于732℃,边部大于770℃,核、边部温度均小于950℃,结晶压力≤272 MPa,结晶深度≤12.4km。环带角闪石的结晶过程可能与文圪气岩体中铂族元素的成矿过程类似。  相似文献   
17.
<正>“深地、深海、深空、深蓝”是代表科技发展前沿和我国战略发展方向的重要领域。其中,“深地”和“深空”是地球和行星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是解决地球科学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探索太阳系演化历史等科学问题,以及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欧阳自远等, 2002; Wilson et al.,2004; 李三忠等, 2010; 郑永春等, 2011; 郑永春和欧阳自远, 2014; 杨经绥等, 202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宝石显微镜、显微红外、电子探针和拉曼光谱等测试方法对巴基斯坦祖母绿的孔道水和包裹体进行了研究。红外光谱测试可知,巴基斯坦祖母绿中存在Ⅰ型和Ⅱ型水,且Ⅱ型水(5 270、3 600、1 632 cm~(-1))吸收强度远大于Ⅰ型水(1 600 cm~(-1))。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常呈拉长状或"卡脖子"状形态,且定向排列,气相包裹体主要成分为CO_2+N_2+CH_4的混合气体,液相主要为水溶液;矿物包裹体主要有菱镁矿、白云石、白云母、石英等。特征包裹体和红外光谱特征有助于鉴定巴基斯坦祖母绿的产地来源。  相似文献   
19.
山东济南宝石级石榴石赋存于市区中基性岩体北缘,产地破坏严重,缺乏系统的宝石学资料。本文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对济南石榴石进行了测试。济南石榴石的围岩是矽卡岩(较早)与伟晶岩(较晚),矽卡岩中石榴石晶体呈半自形-他形,颜色以黑色-棕红色-棕黄色为主,绿色者少,主要成分是钙铁榴石,其次为钙铝榴石;伟晶岩中石榴石晶体多为菱形十二面体,颜色以绿色、黄色为主,主要成分是钙铝榴石,其次是钙铁榴石,包裹体为针状阳起石和长石。石榴石晶体颜色环带自早到晚依次呈现黑-棕红-棕黄-黄绿-绿色。绿色环带具有异常消光,Cr含量不均匀;深绿环带Fe、Ti、Cr含量高,Y含量低,其中Cr、Fe、Ti为致色元素;黑色石榴石具有高Ti含量,并含有黑色尖晶石包裹体。济南石榴石以其中含有阳起石和尖晶石包裹体等特征区别于世界其他产地的宝石级石榴石。  相似文献   
20.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与成矿作用的新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作用与Cu、Ni、Co、PGE(铂族)、V、Ti、Cr、Fe等金属成矿作用关系密切。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能否成矿主要由岩浆源区的性质、构造背景以及是否存在古老且一直活动的深大断裂等因素决定。介绍了一些世界上典型矿床的新的成矿模型及寻找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PGE矿床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