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篇
  免费   250篇
  国内免费   369篇
测绘学   152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125篇
地质学   559篇
海洋学   389篇
综合类   373篇
自然地理   123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1.
Using political ecology as its conceptual framewor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hanges in forest utilis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uth Kyrgyzstan's walnut-fruit forests over the last century The aim of this study on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s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ctors on the one side, their interests and demands, and the forests and forested lands on the other. Forest resource utilisation and management - and even the recognition of different forest products as resources - are connected with political and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that change with time. The walnut-fruit forests of South Kyrgyzstan are unique, characterised by high biodiversity and a multiplicity of usable products; and they have been utilised for a long time. Centralised and formal management of the forests started with the Russian occupation and was strengthened under Soviet rule, when the region became a part of the USSR. During this era, a state forest administration that was structured from Moscow all the way down to the local level drew up detailed plans and developed procedures for utilising the different forest products. Since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 the socio-political and economic frame conditions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which has brought not only the sweeping changes in the managing institutions, but also the access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forest resources. At present, the region is suffering from a high unemployment rate, which has resulted in the forests' gaining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in the livelihood strategies of the local populatio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increased communication and transregional exchange relations have opened the door for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nd agents interested in the valuable forest products. Today, walnut wood and burls, walnuts, wild apples and mushrooms are all exported to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Scientists and members of var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s stress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the forests and are trying to establish nature conservation areas. Nevertheless, it is to fear that a multiplicity of interrelated factors - the present transformation and globalization processes, the appearance of new actors, the local population's insecure economic situation and the erosion of managing institutions - are all leading to an intensified and unregulated exploitation of the forests, resulting in their degradation.  相似文献   
12.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参与了包括有机质降解、营养转化、 植物生长的促进或抑制以及各种土壤物理过程在内的一系列反应活动. 土壤微生物则是土壤质量重要的生物指标, 可以用来监控土壤质量的变化. 等温微量热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地测量微生物活性的方法, 在土壤微生物代谢热效应的研究领域中广泛应用. 就等温微量热法在土壤微生物活性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等温微量热法的简介, 微量热方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等温微量热法在各种外界环境和土壤条件影响下的土壤微生物活性研究中的应用, 并对等温微量热法在土壤微生物和其它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石莉  李雪 《海洋信息》2006,(1):30-31
2005年8月18日,NOAA发布美国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研究报告。根据美国浅海珊瑚礁生态系统状况新的全国评价,美国国家珊瑚礁系统依然承受着来自自然和人类的种利压力,包括:过度捕捞、病害、污染和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危害指数的评估方法,评价了大亚湾海域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轻微,而养殖海区和近岸海区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则相对较重,大亚湾海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较珠江口外浅海轻。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传统自然资源管理和利用过程,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生态系统管理不仅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而且还具有迫切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前景。1992年以来逐渐成为美国等国家的一些政府机关和非政府机构所采用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后,学者们展开了一系列理论探讨,主要内容为陆地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在海洋领域仅涉及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大海洋生态系统,但尚未在海洋政策中确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模式。文章在综述生态系统管理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特征,系统阐述了在我国实施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提出了我国建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管理新战略与行动,为我国制定海洋区域化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洋是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球系统中,其与大气、陆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调节全球气候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球变化引起的海洋变化十分明显,现在已经能够观测到海洋的大尺度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变化,其中海洋食物链结构、海岸带富营养化和珊瑚礁退化最为  相似文献   
17.
Ecopath with Ecosim在水生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球上的水体为人类提供着无法计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相应的生态价值。然而,水生生态系统一直承受着巨大的捕捞和环境压力。为更好地分析人类以及自然扰动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许多研究种群结构和动态的模型软件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梳理了IPCC 《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SROCC)的主要结论,并对主要观点进行了解读。报告主要关注全球变暖背景下高山、极地、海洋和沿海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变化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实现气候适应发展路径的方案。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冰冻圈大面积萎缩,冰川冰盖质量损失,积雪减少,北极海冰范围和厚度减小,多年冻土升温,全球海洋持续增温,1993年以来,海洋变暖和吸热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同时,海洋表面酸化加剧,海洋含氧量减少。全球平均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趋势,2006—2015年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6 mm/yr,是1901—1990年的2.5倍,但存在区域差异。高山、极地和海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分布和服务功能均发生变化,并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极端海洋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增多,强度加大。1982年以来,全球范围内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增加了一倍,且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海平面持续上升加剧了洪涝、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海岸带灾害,并影响沿海生态系统。海洋及冰冻圈的变化及其影响在未来一定时期仍将持续,应对这些影响而面临的挑战,应加强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和可再生能源管理,强化海岸带地区的海平面上升综合应对,打造积极有效、可持续和具有韧性的气候变化应对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海岛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性谈海岛立法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往往远离大陆,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其生态系统脆弱,自然资源独特,目前尚无专门的法律予以规范,而其具有的这些明显区别于陆地环境的特征决定了对海岛的保护与利用不能仅靠传统环境保护法律的一般性规定,必须进行专门立法以解决当前海岛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优化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结构的若干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