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0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PCM改进算法的遥感混合像元模拟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混合像元的存在是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主要原因,模糊分类是进行混合像元分解的重要方法,其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各像元分类后对各类别的隶属度值能否准确地反映像元的类别组成。当非监督分类中的聚类数目与实际类别数目不符,或者监督分类中训练样本存在未训练类别时,常用的模糊c-均值(FCM)方法的效果将大大降低,而可能性c-均值(PCM)方法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基于PCM算法的遥感图像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并用监督分类方法实例说明PCM方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与制约因素,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社会等因素,建立了集遥感、GIS和网络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建立了服务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规划管理的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模型、土地适宜性分析模型、灾害评价模型、环境监测与治理模式和水资源调配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 ,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面积超过总面积的70%,而盐碱地改良分区是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盐域地的前提,通过综合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空间数据分析功能,将黄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现状分为:非盐碱地,轻度盐碱地,中度盐碱地,重度盐碱地,滩涂5个区,并结合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进行成因分析,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改良分区模型,立足土地盐碱化的现状,充分考虑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把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按改良难易程度分为:易改良区,较难改良区,难改良区,近期不宜作改良区,并针对不同的盐碱地改良区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逻辑斯蒂模型的遥感图像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逻辑斯蒂法是一种非线性的回归分析方法,因采用逻辑斯蒂模型而得名[1],可用来进行未知单元类别属性的预测和判定。不同于一般的分类方法,它可分别给出某一单元属于各已知类别的概率,进而对研究的未知区中所有单元进行分类和预测。本文首先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而后利用它对内蒙古自治区两个研究区的两种图像数据进行了分类,最后探讨了影响该方法用于遥感图像分类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孤东油田植被演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从1984-2001年多时相的TM和ASTER等遥感数据,对孤东油田近二十年来的植被演化规律进行研究,分析油田开发的不同阶段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田开发初期,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使区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油井建成后,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恢复,并向着顺向演替的方向发展,目前孤东油田的生态环境正在向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较大区域内,城市用地扩张和农村土地利用发展一般同步进行。为了能够正确理解这类区域内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动力机制,本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多主体系统的土地利用模型。模型将鄱阳湖区视为一个典型区域,利用有限扩散聚合算法模拟城市主体的行为,采用基于涌现理论的主体模型模拟农村土地利用。农村子模型包括多种类型的主体和环境影响层,其中最重要的是农户主体,农户主体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周围的环境影响参数确定下一步土地利用的决策,政府主体则通过实施不同的政策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控制。我们根据农户总收入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将农户主体分为6类,每种类型的农户主体遵循不同的决策规则。结果表明,本模型的模拟结果与鄱阳湖区1985 – 2005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趋势高度相符。尤其重要的是,模拟结果充分表明农户主体的土地利用决策与国家政策紧密相关。这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基于多主体的土地利用模型是一种评估政府土地管理政策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滨海区域大量分布着由柽柳、芦苇、翅碱蓬、二色补血草、白茅等等组成的斑状植被,多呈棋盘状规则分布,胜利油田地震勘探被认为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深入研究其分布格局并探讨其形成机理,对于区域湿地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至关重要。为此,首先就需要对斑状植被进行有效地检测和制图。本文评价了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光学传输型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卫星)不同空间分辨率图像检测黄河三角洲斑状植被的能力,结果表明:在利用霍夫曼圆检测方法下,前视、后视、正视全色图像和正视多光谱图像都能很好地检测斑状植被,空间分辨率高的图像有更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以提高生态系统承载力、保护河口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为原则,以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为目标,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确定了23600hm^2的黄河三角洲应补水的湿地恢复和保护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湿地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水文学研究基础上及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研究水分—生态耦合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生态水文学的黄河口湿地生态需水及评价模型,并运用预案研究方法和景观生态决策支持系统的规划评价思想,预测和评价了黄河口湿地不同补水方案产生的生态效果,重点研究了丹顶鹤、东方白鹳、黑嘴鸥等指示性物种适宜生境条件与湿地补水后的生态格局变化。评价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具备东方白鹳及丹顶鹤等保护性鸟类的繁殖和越冬的潜在生境条件,但其生境质量并不十分理想,通过湿地补水,作为珍稀鸟类重要栖息地芦苇湿地面积从现状的10000hm^2增加至22000hm^2,生态承载力大幅提高;研究在统筹黄河水资源条件、水资源配置工程措施和湿地生态系统综合保护需求后,推荐提出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恢复和保护的3.5亿m^3黄河补水量及补水时期。  相似文献   
20.
近40a来基于树轮年代学的梅里雪山明永冰川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蓝永如  刘高焕  邵雪梅 《冰川冻土》2011,33(6):1229-1234
由于冰川观测资料在时空分布上的匮乏,关于梅里雪山地区冰川进退的研究很少,限制了对本区冰川进退的时间和规模及其与气候间相关性的等方面的认知. 树轮年代学方法作为冰川进退历史定年的有效手段,在世界上已经被广泛采用. 通过对采自冰川末端冰碛上的树轮样本进行分析,利用GIS结合地形图与野外GPS点冰川边界确定,研究和分析了明永冰川年近40a来的冰川进退变化. 为进一步的树轮冰川学研究提供支持,也为预估未来变化趋势提供重要的科学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