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7篇
  免费   291篇
  国内免费   255篇
测绘学   76篇
大气科学   270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394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29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乐艳娜 《今日国土》2008,(11):39-41
2008年8月中旬,正当全世界的都被北京奥运吸引时,在遥远而冰冷的北极地区,一场大国的角力正静悄悄地展开……8月1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美国和加拿大这两个有意在北冰洋海底拓展地盘的国家正联合起来,搁置相互  相似文献   
12.
北极苔原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我国北极黄河站所在地,德国Koldewey站1993-2003年的资料,对新奥尔松地区的地表辐射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云的影响,新奥尔松极昼期间的日照百分率仅为32.2%。暖季由于下垫面地表冰雪融化,地表反射率迅速减小,地面吸收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都迅速增大。全年累计的净辐射为正值;暖季是接受太阳辐射能的主要时段,寒季接受的太阳辐射能极少。虽近10年来新奥尔松地区的气温增加十分显著,但各辐射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地表辐射实测值与同期NCEP/NCAR相邻格点逐日资料的比较表明,NCEP资料对各辐射项模拟的精度不高。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与北极涛动年代际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利用中国160站气温资料、北极涛动指数资料及关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月平均海平面气压场、高度场、风场资料,分析了东北地区冬季气温、冬季北极涛动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东北冬季气温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可能影响机制是:在地面,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西伯利亚高压增强(减弱),亚洲大陆偏北冬季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在对流层中层,冬季北极涛动处于低(高)指数期时,东亚大槽加深(减弱),贝加尔湖以西以北脊增强(减弱),环流呈经向(纬向)型发展,东北对流层中层偏北风增强(减弱),东北为持续冷冬(暖冬)期。  相似文献   
14.
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几个北极海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地区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区域 ,在北极地区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地质问题主要是北极地区的海陆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以及全球变化在地层中的记录。这涉及到北极形态变化及与其它大洋沟通的水道开闭情况 ,地形起伏对大气、大洋环流的影响 ,地壳升降与海平面变化对河流流量和海岸稳定性的影响 ,气体水合物及有机碳等变化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以及这些影响与气候变化信息在极地沉积物中的记录。文章在对上述影响及海洋地质研究状况进行探讨后 ,又简要介绍了中国的首次北极考察海洋地质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ce of a single Otoceras species (O.boreale), morphologically very variable, at the base of the Nekuchan Formation in Verkhoyansk, we believe, is to be obvious. Some morphological evidence leaves no doubt that two described morphs of O. boreale are s strictly corresponding sexual dimorphic pair. It is very likely that Kummel‘s idea that Canadian. O. concavum Tozer is an invalid species is truthful, considering the range of variability seen in larger Siberian and Himalayan Otoceras fauna. Just above the upper Tatarian Imtachan Formation, the six stages of ammonoid succession can be recognized with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Nekuchan Formation in the Setorym River Section:(a) Otoceras boreale;(b) Otoceras boreale-Tompophiceras pascoei; (c) Otoceras boreale-Tompophiceras pascoei-Aldanoceras;(d)Tompophiceras pascoei-Otoceras boreale-Aldanoceras;(e) Tompophiceras morpheous-T.pascoei-Aldanoceras;(f) Tompophiceras more pheous-T.pascoei-Wordieoceras domokhotovi-Ophiceras transitorium;(g)Tompophiceras morpheous-T.pascoei, corresponding to the Otoceras boreale and Tompophiceras morpheous zones. In spite of the domination of Otocerataceae or Xenodiscaceae in both oif these zones and the presence of some Permian type conodonts in the lower part of the Otoceras boreale Zone, they seem to be early Induan in age on the basis of the following arguments:(1) in contrast to the underlying regressive type sediments of the Upper Tatarian Imtachan Formation, both the Otoceras boreale and the Tompophiceras morpheous zones of the lowermost part of the Nekuchan Formation correspond to the single transgressive cycle;(2)typical early Induan ammonoids (Ophiceras and Wordieocera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Tompophiceras morpheous zone; (3) all described ammonoid succession stages (a-g) are characterized by very gradual changes and therefore correspond to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ingle zone or to the different zones of the same stage, but not to the different systems (Permian and Triassic);(4)elsewhere in the Boreal realm (Arctic Canada), the conodont index species for the base of the Triassic, Hindeodus parvus, has been reported from the Otoceras boreale Zone. A new scheme of the phylogeny for the Otocerataceae and its Induan-Olenekian offspring (Araxceratidae-Otoceratidae-Vavilovitidae n.fam.-Proptychitidae-Arctoceratidae) and Xenodiscaceae is offered.  相似文献   
16.
北极海冰细菌产胞外酶及主要环境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覆盖在北极海洋上的广阔海冰为其内部生存的微生物群落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生境。研究表明 ,大量海冰细菌能够分泌产生胞外酶 ,其中产蛋白或脂质水解酶细菌的比例远高于产多糖水解酶的细菌。温度、盐度是直接影响海冰细菌生存与活力的 2个主要环境因子。 76%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为低温菌 ,菌株只能在 <35°C条件下生长 ;而 98%的酪蛋白酶最适作用温度≥ 35°C ,其中 62 %的酶最适作用温度≥ 45°C。几乎所有的产酪蛋白酶海冰细菌都耐盐或嗜盐  相似文献   
17.
使用GPS接收机的UTC作为北极星天文方位角测量的时间比对的标准时间,利用推估UTl与UTC的差值,将时间归算到UTl的方法,可满足各等级天文方位角测量的要求,现场计算零点恒星时和北极星坐标的精度满足北极星天文方位角测量的要求,实现了现场评估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8.
北极涛动和南极涛动的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O)和南极涛动(Antarctic Oscillation,简称AAO)分别用于描述北半球和南半球热带外气候变率的主要模态,它们分别是北半球和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之间气压变化的跷跷板结构.作者利用1958年1月~1999年12月的NCEP/NCAR全球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北极涛动指数IAO和南极涛动指数IAAO来研究AO和AAO的年变化特征以及AO和AAO与纬向平均的月平均各要素场的相关系数随纬度和月份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冬季北极涛动和华北冬季气温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33  
利用北极涛动指数(AOI)、NCEP/NCAR40a再分析资料中的海平面气压(SLP)、850、500、200hPa等压面高度场资料及中国160站月平均气温资料,运用小波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华北冬季气温和冬季北极涛动指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有着显著相关,特别是在年代际尺度上关系尤其密切。华北在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为持续冷冬,80年代中期之后变为持续暖冬,其间相对正常,而冬季北极涛运指数亦存在类似的3个阶段,冬季北极涛动高(低)低数年,华北地区为暖(冷)冬年。其原因在于,北极涛动在于对流层低层和高层都可激发类似EU遥相关型的异常,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和东亚大槽影响华北地区气温。强(弱)涛运年大气环流具有弱(强)东亚冬季风特征,西伯利亚高压减弱(增强),亚洲大陆地面东北风减弱(增强),高空东亚大槽减弱(增强)。  相似文献   
20.
北极涛动对东亚夏季降水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龚道溢 《气象》2003,29(6):3-6
分析了春季北极涛动(AO)指数的变化对梅雨—Changma——Baiu带夏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对观测的东亚10个站的降水长序列资料(1899—1999年),进行滤波处理,保留10年以下的年际时间尺度的变化,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百年的5月北极涛动指数与10站夏季平均降水相关最高达—0.45,超过99%信度水平。当北极涛动偏强一个标准差时,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到日本南部一带,降水减少平均约8%左右。降水的这种变化与对流层东亚急流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季北极涛动强时,随后夏季急流位置通常偏北,雨带位置也北移,从而造成梅雨—Changma——Baiu带降水减少,反之亦然。较强的AO异常对降水的影响更明显,而较弱的AO与降水异常的对应关系并不显著。这对东亚夏季年际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