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8篇
  免费   1041篇
  国内免费   566篇
测绘学   296篇
大气科学   448篇
地球物理   558篇
地质学   1643篇
海洋学   241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151篇
自然地理   7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19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翟亮  张晓东  王伟君 《地震学报》2019,41(3):314-328
为确定2017年8月9日精河MS6.6地震的发震构造,本文使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发震时刻至2017年10月震源区所发生的余震进行了精定位,同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了主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使用GPAT方法反演得到了部分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基于两者对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予以分析。结果显示:精定位后主震位于(44.27°N,82.85°E),震源深度为17 km;主震最佳双力偶解对应的节面Ⅰ的走向为260°、倾角为51°、滑动角为84°,节面Ⅱ的走向为89.5°、倾角为39.4°、滑动角为97.4°;余震序列位于主震东侧,并向东展布约30 km,在3—18 km深度范围内均有分布,其优势方向为近EW向,次优势方向为SW向。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是一次逆冲型地震,通过反演得到的大量小震震源机制解的结果与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相一致。结合余震震中分布、主震及余震的震源机制解以及震源区的地质构造,本文推断近EW走向具有逆冲性质的库松木楔克山前断裂为精河主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2.
13.
2015年1月14日乐山金口河M5.0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强度较低的川南山区与四川盆地交界一带。基于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的震相报告与波形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法对地震序列进行重新定位,同时,采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及HASH方法反演了主震及序列中8次ML≥2.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另外,利用Coulomb3计算了主震发生后库仑应力改变量,得到的结果如下:①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金口河M5.0地震位于(103.18°E,29.32°N),震源深度16.6km,略深于波形反演结果(12km)。序列分布在NNW向天全-荥经断裂和NE向西河-美姑断裂的交汇部位,余震序列在空间上呈NE向展布。②M5.0主震的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50°/倾角46°/滑动角107°,节面Ⅱ:走向146°/倾角47°/滑动角73°,表现为走向NW(NNW)、中等倾角的逆冲型运动方式。序列中其余8次ML≥2.0余震大多以走向NE的逆冲型地震为主,个别为走滑或正断层类型。主震和大部分余震的节面方向不一致,主震节面方向与余震长轴方向也不一致。③主震后库仑应力改变量显示,余震主要发生在主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增加的区域。综合分析推测,NNW向天全-荥经断裂为本次地震主震的发震构造,倾向NE的机制解节面Ⅰ指出了该断裂的几何产状;M5.0主震发生后,立即触发了其旁侧的NE向西河-美姑断裂,并激发了多次余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差定位法对京西北地区(39.5°—41.5° N,113°—117° E)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6 223次有效地震进行精确定位,得到该区震源分布的精细图像和震源深度剖面图。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地震的水平分布更集中,沿断裂带分布特征更加明显,震中在断裂带呈更明显的条带状、簇状分布,地震与线状的深浅断裂构造的关系密切;大部分地震发生在中上地壳,震源分布为典型震源密集区的空间形态,呈纵深约15 km、直径20—40 km的近圆形“厚饼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测量叁期尘肺患者肺组织内二氧化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探讨SiO2含量与其沉积部位及叁期尘肺主要CT表现的关系。结果:①尘肺组肺组织内SiO2含量为(0.57±0.49)mg/mL,健康对照组为(0.26±0.20)mg/mL;尘肺组混合能量CT值为(-777.72±111.33)HU,健康对照组为(-829.95±112.31)HU。尘肺组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②比较尘肺组患者肺组织不同沉积部位间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发现气管分叉下3cm层面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均最高,气管分叉下缘层面次之,主动脉弓上缘层面最低,提示叁期尘肺患者肺组织内SiO2主要分布在两下肺野,由下而上其SiO2含量逐渐减低。③比较尘肺组CT影像表现的复杂程度与SiO2含量和混合能量CT值关系,含有5种CT征象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最高,均值分别为(0.72±0.58)mg/mL及(-719.30±154.68)HU;仅含1种CT征象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49±0.40)mg/mL及(-809.74±105.60)HU。提示叁期尘肺患者CT表现越复杂,其肺组织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越高。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技术可以量化叁期尘肺患者肺组织内SiO2含量及混合能量CT值,其混合能量CT值与SiO2含量有关,SiO2含量与其沉积部位的CT影像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6.
采用RANS方法,结合SST k-ω湍流模型,对不同顺流向与横顺流向固有频率的比值(即固有频率比,fnx/fny)条件下低质量比圆柱体的双自由度涡激振动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圆柱体的质量比为2.6,雷诺数范围为2 500~18 750,相应的约化速度范围为2~15,包括了经典试验中出现的整个锁定范围。通过研究发现,固有频率比是影响振动特性的重要参数,随着固有频率比的增加,响应幅值逐渐降低且向更高的约化速度偏移;在低约化速度范围内,固有频率比对顺流向和横流向振动之间的相位差以及升力频率有较大影响,从而得到各种不同偏向的8字形轨迹;最后对不同固有频率比条件下的尾涡模式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对应不同约化速度时的尾涡模式。  相似文献   
17.
地震数据的随机噪声去除是地震数据处理中的一项重要步骤,双稀疏字典提供了两层稀疏模型,比单层稀疏模型可以更好地去除噪声.该方法首先利用contourlet变换对地震数据进行稀疏表示,然后在contourlet域中使用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ast iterative shrinkage-thresholding algorithm,FISTA)对初始字典系数进行更新,接着采用数据驱动紧标架(data-driven tight frame,DDTF)在contourlet域中得到DDTF字典并通过FISTA得到更新后的字典系数,最后通过DDTF字典和更新后的字典系数获得新的contourlet系数,并对新的contourlet系数进行硬阈值和contourlet反变换得到去噪后的数据.通过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的实验证明:与固定基变换去噪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自适应地对地震数据进行稀疏表示,在地震数据较为复杂时得到更高的信噪比;与字典学习去噪方法相比,该方法不仅拥有较快的去噪速度,而且克服了字典学习因为缺少先验约束造成瑕疵的缺点.  相似文献   
18.
张鹏  刘洋  刘鑫明  刘财  张亮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5):2056-2068
人工地震数据总是受到随机噪声的干扰,地震数据时-空变的特性使得常规去噪方法处理效果并不理想,容易导致有效信号的损失.目前广泛应用的预测滤波类方法存在处理时变数据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压缩感知理论的不断完善,稀疏变换阈值算法能够解决时变地震数据噪声压制问题,但是常规的稀疏变换方法,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并不是特殊针对地震数据设计的,很难提供地震数据最佳的压缩特征,同时,常规阈值算法容易导致去噪结果过于平滑.因此开发更加有效的时-空变地震数据信噪分离方法具有重要的工业价值.本文将地震数据信噪分离问题归纳为数学基追踪问题,在压缩感知理论框架下,利用特殊针对地震数据设计的VD-seislet稀疏变换方法,结合全变差(TV)算法,构建seislet-TV双正则化条件,并利用分裂Bregman迭代算法求解约束最优化问题,实现地震数据的有效信噪分离.通过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本文方法,并且与工业标准FXdecon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seislet-TV双正则化约束条件的迭代方法能够更加有效地保护时-空变地震信号,压制地震数据中的强随机噪声.  相似文献   
19.
利用Worldview-2、资源三号、Sentinel-2A、高分一号,以及Landsat-8等5种光学卫星数据和电子海图数据,在研究多光谱遥感水深反演机理以及基本流程的基础上,探究了多源遥感数据去云融合与水深反演。一方面,以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融合为切入点,用GM融合算法、小波融合探讨不同空间尺度、不同数据源融合影像对水深反演结果的影响,探讨水深反演过程中遥感影像去云融合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以多源遥感水深反演为切入点,基于双波段比值法,反演实验区域20 m以内的水深,并进行精度评价。实验表明,利用小波融合去云可以改善水深遥感反演中有云区域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提高反演精度和制图资料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20.
李姣  姜金钟  杨晶琼 《地震学报》2020,42(5):527-542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记录到的2017年漾濞MS4.8和MS5.1地震序列的地震目录和波形数据,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的双差定位方法得到了MS5.1主震前7天至主震后30天共258次地震事件更加准确的震源位置,然后利用匹配定位方法获得了更加丰富的地震目录,并对其余震活动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双差重定位获得了漾濞地震序列中193次地震的精确位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定位误差均值分别为1.3 km和1.9 km,重定位及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显示维西—乔后断裂中南段应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使用匹配定位方法检测得到了1 625次中小地震事件,事件数量是云南地震台网目录中的6倍,被检测事件主要为主震后早期余震及ML≤0微震事件。对比2016年云龙MS5.0地震序列的研究结果后初步分析认为,“震群(多震)型”和“主余型”地震序列的一个主要区别可能是“震群(多震)型”地震序列的余震数量相对更少、余震活动衰减得更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