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通过对115粒山东郯城砂矿金刚石样品进行矿物学和光谱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郯城金刚石的粒径集中在1. 0~4. 0mm之间,晶体形态以菱形十二面体为主,其次八面体与菱形十二面体聚形,八面体较少;晶面形貌除倒三角凹坑、塑性变形滑移线、熔蚀沟、生长丘、生长阶梯、叠瓦状蚀象、滴状丘、晕线等原生形貌发育外,小部分发育有次生形貌 绿色色斑,且大多数金刚石的边棱清晰,磨圆程度不高。研究首次测得了郯城金刚石的拉曼特征峰的半高宽数据和金刚石包裹体拉曼谱图,显示郯城砂矿金刚石结晶程度差异较大,暗示其形成的金刚石地质生长条件和环境的复杂性;金刚石包裹体有橄榄石、黄铜矿、针铁矿、石墨矿物,其中橄榄石包裹体占比较高,表明郯城金刚石包裹体类型以橄榄岩型为主,测试结果与华北东部古老克拉通之下的岩石圈地幔大部分由橄榄岩组成的结论一致。对比郯城金刚石与蒙阴金刚石特征的异同,初步探讨了金刚石砂矿的物质来源,为揭示郯城砂矿金刚石的形成及演化提供了金刚石及其包裹体的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对山东郯城砂矿中的金刚石开展了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显示,红外光谱均可见C—C的本征峰;绝大多数可见氮的吸收峰:双氮的吸收峰、聚合氮的吸收峰和氮片晶的吸收峰;部分可见氢的吸收峰:C—H的吸收峰、C—N的吸收峰和H2O的吸收峰.郯城金刚石以Ⅰa型金刚石为主,有ⅠaA、ⅠaB、ⅠaAB型,而Ⅱa型仅1粒;氮类型包括双氮(A心)、聚合氮(B心)及氮片晶(B'心),说明金刚石中的孤氮(C心)已经转化为双原子氮,但部分双原子氮未完成进一步的聚形.金刚石拉曼峰值集中在1131 cm–1,拉曼位移漂移程度较小,说明金刚石内部应力发生小幅的变化.在郯城金刚石中首次发现柯石英包裹体,出现139 cm–1、152 cm–1、212 cm–1、272 cm–1、328 cm–1、356 cm–1、428 cm–1和529 cm–1左右的拉曼峰值.在1粒金刚石中柯石英包裹体数量多达十余个,直径几μm至几十μm,呈针状、哑铃状、浑圆状和短柱状等多种形态.郯城金刚石中柯石英包裹体的出现,可作为郯城地区存在榴辉岩型金刚石的可靠标志,也佐证了该地部分金刚石的来源可能和洋壳循环或者俯冲过程有关.镁橄榄石包裹体上覆分散的黑色石墨斑点,与山东蒙阴、辽宁和湖南金刚石中的镁橄榄石等不同种类包裹体具有相似特征,推测这些石墨斑点是晶体包裹体形成后,由于外部环境温压条件的变化产生.  相似文献   
13.
褐藻寡糖对刺参体腔液和体壁免疫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刺参基础饲料中添加0.1%的褐藻寡糖对刺参体腔液和体壁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酸性磷酸酶(Phosphatase, 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和溶菌酶(Lysozyme, LSZ)活性的影响.实验周期为40 d,每隔10 d取样1次,检测刺参体腔液和体壁中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褐藻寡糖组刺参体腔液中POD、AKP和ACP活性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POD在第10 d时极显著提高(P<0.01),比对照组提高306%,AKP实验期间均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活性最高时比对照组提高298%,ACP和LSZ分别在第20和40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66%和26%;褐藻寡糖组刺参体壁中POD、AKP、ACP和LSZ活性与体腔液相比提高幅度较小,POD、AKP和ACP活性分别在第20,20和30天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4%、20%和35%,LSZ活性略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果表明,褐藻寡糖均能提高刺参体腔液和体壁中POD、ACP、AKP和LSZ活性,显著增强了刺参非特异性免疫水平,将其应用为刺参免疫增强剂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金伯利岩是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多变的混杂岩,极易发生蚀变。因此,采用单一的年龄测定方法很难确定金伯利岩的侵位年龄,数据结果差别很大。该文以山东蒙阴地区金伯利岩应用的测年方法为例,对比分析了K-Ar法、Ar-Ar法、Rb-Sr法、Sm-Nd法、U-Pb法的年龄数据,探讨了不同测年方法及其选取的岩石、矿物样品的适用性。认为在符合地层对金伯利岩侵位时间约束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同位素测年方法相互印证,深入研究矿物、岩石及岩浆成因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5.
浙江临安石室寺伟晶岩位于河桥岩体西北面,属于典型的Nb-Y-F (NYF) 型伟晶岩,富含大量稀有稀土矿物。本文在野外考察和显微镜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电子探针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与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系统鉴定了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揭示了稀有稀土元素的富集、迁移、结晶与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 石室寺伟晶岩中的稀有稀土矿物有铌钽矿物(铌铁矿、铌锰矿、重钽铁矿、细晶石等)、钇矿物(褐钇铌矿、黑稀金矿)、钨矿物(黑钨矿、 白钨矿、铌钨矿物)、铈矿物(独居石、氟铈矿、氟碳铈矿) 和钍矿物等。(2) 铌钨系列矿物的WO3含量在8.30~70.51 wt%之间呈规律变化,可能为铌铁矿与黑钨矿之间形成的一系列多体矿物。(3) 铌铁矿LA-ICP-MS U-Pb 定年结果显示,石室寺伟晶岩的形成年龄为133±2 Ma,与河桥花岗岩具有成因联系。(4) 石室寺NYF 型伟晶岩中稀有稀土元素的成矿过程与其岩浆的结晶演化密切相关:岩浆阶段,锆石、钍石与独居石等矿物最早晶出;岩浆—热液阶段,黑稀金矿、铌铁矿、褐钇铌矿、氟铈矿等稀有稀土矿物逐渐结晶;热液阶段,黑钨矿、铌钨矿物相继形成,同时早期的独居石、氟铈矿受晚期热液交代形成次生铈矿物。  相似文献   
16.
学川萤石矿床为中型规模萤石矿床,位于浙江临安西部,学川-武村背斜的北西翼。矿区共有5条矿体,受断裂控制基本呈北西、北西西或近东西向脉状产出,以萤石-石英型和条带状矿石为主,品位较高,属燕山晚期中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矿体特征等的基础上,对学川萤石矿的成矿条件、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提出花岗岩体内外接触带、花岗岩岩株顶面凸起与成矿前北东向断裂汇合部位、近矿围岩蚀变、硅化带、开采巷道两端和深部五个找矿方向,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金伯利岩是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结构多变的混杂岩,极易发生蚀变,因此对金伯利岩全岩及各种矿物进行测年的方法很难确定金伯利岩的侵位年龄,且数据结果差别很大。通过分析蒙阴坡里金伯利岩带与辉绿岩的侵入关系,以及辉绿岩锆石U-Pb测年,结合辉绿岩与上覆灰岩的接触关系及金刚石砂矿储集层与已知金刚石原生矿的关系,确定辉绿岩脉的侵位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证实坡里金伯利岩带形成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晚期而非加里东期。  相似文献   
18.
鲁西地区作为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自古元古代早期(约2400Ma)二长花岗质岩石侵位以后至晚古生代(约250Ma),一直处于板内稳定地块状态,在这漫长的2150Ma年里仅形成了两期脉岩,即四堡期侵位的基性辉绿岩(牛岚单元)与中晚奥陶世侵位的超基性金伯利岩(常马庄单元)。经对控制辉绿岩侵位的构造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构造体系不仅控制了鲁西辉绿岩的侵位,还控制了金伯利岩的侵位。在此基础上,对蒙阴金伯利岩带的控制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对金伯利岩带向南延伸的区域进行了初步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山东蒙阴金刚石的形成条件和生长过程,总结了前人对金刚石晶体形态、表面形貌、内部生长特征和包裹体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蒙阴金刚石晶体形态以平面八面体、阶梯状八面体、八面体与曲面菱形十二面体聚形和曲面菱形十二面体四类形态为主,晶体上常见与晶体的生长过程或与晶体形成后的塑性变形、溶蚀作用有关多种类型表面形貌,晶体内部可见两期生长或多期生长结构,晶体中常见的包裹体类型有石墨、橄榄石、铬铁矿、镁铝榴石、铬透辉石等。多样化的晶体特征指示了金刚石形成和生长过程中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0.
贻贝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磷脂含量变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贮藏在20℃、5℃、- 10℃和- 18℃温度下的鲜活紫贻贝做了磷脂总量变化的研究,运用高压液相和比色法检测了贻贝在不同贮藏温度和时间下的磷脂组分及其含量。发现在- 18℃贮藏20d,磷脂总量损失了24.64% ,而在20℃放置1d,就损失21.84% 。说明磷脂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