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地处南亚季风区的沙鲁里山地区保留有丰富的第四纪冰川作用遗迹。文章通过ESR对冰碛物直接定年,结合冰碛地貌形态及其风化程度差异,结果表明沙鲁里山地区可能经历了4次规模较大的冰川作用。它们的ESR年代大约为19~16kaB.P.,48~43kaB.P.,135kaB.P.和571kaB.P.,分别与深海氧同位素第2、第3、第6、第16阶段对应。自沙鲁里山最早冰川作用(571kaB.P.)以后,该区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作用。MIS2和MIS4期间西南季风微弱,降水稀少,气温严寒,南亚季风区冰川发育受到一定限制。MIS3早期和晚期夏季风强盛,降水丰富,温度较高,水热平衡状况有利于冰川发育;MIS3中期气温较低,夏季风较强盛,降水较丰富,这种冷湿组合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冰川发育。南亚季风区,MIS3期间的冰川前进规模不亚于甚至在某些区域超过了末次盛冰期,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制于夏季风的降水差异。  相似文献   
12.
阿尔卑斯山地区第四纪冰川最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尚哲 《冰川冻土》2012,34(5):1127-1133
阿尔卑斯山是冰川学和第四纪冰川学的诞生地. 第四纪冰川学在全球发展, 最初以Penck在阿尔卑斯山建立的模式为脚本. 此后, 阿尔卑斯山一直是欧洲第四纪山地冰川变化研究的核心地区. 笔者以为, 该区研究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仍然具有参照意义, 故有必要简要但较为系统地介绍一下其研究概况与最新进展. 百年以来, 欧洲学者根据新发现的冰水砾石层, 将Penck的4次冰期模式发展为7次冰期. 即在贡兹(Günz)冰期之前增加了巴伯尔(Biber)冰期和多瑙(Donau)冰期, 在贡兹冰期和民德(Mindel)冰期之间增加了哈斯兰(Haslach)冰期, 并对其年代学进行了不少探索. 认为多瑙冰期可能在上新世和更新世之间, 但迄今, 这些较老的冰期年代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里斯(Riss)冰期、 武木(Würm)冰期已获得较多的宇宙核素暴露年代. 特别是欧洲学者对许多谷地中保留的多道冰川堆积进行年代学研究, 获得大量的宇宙核素暴露年代数据, 揭示末次冰期最盛期以来, 冰川在总体退缩的大趋势下, 发生规模依次减小的冰进事件, 和北欧冰后期历次气候变化的其他记录相呼应.  相似文献   
13.
南方更新世红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江西、浙江和湖南等地更新世红土化学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各类红土的化学组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SiO2、Fe2O3和Al2O3为主,K2O、Na2O、CaO和MgO大量淋失,相对于上陆壳(UCC)平均组成富Ti、Fe和Al,贫K、Na、Ca和Mg。符合亚热带地区脱硅富铝或脱硅富铝铁的基本成土过程,总体形成于湿热环境。其烧失量(LOI)对红土脱硅富铝程度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LOI越大,脱硅富铝程度越强。同一剖面从网纹红土至均质红土或从网纹红土至棕色黄色风化程度渐弱。然而,全岩样品的SiO2/Al2O3、SiO2/R2O3分子比在直接指示红土风化强度方面不够有效。白网纹与红色基质的物源一致,化学组成却存在一定分异。以UCC为背景的元素盈亏状态和以均质红土为背景的元素绝对迁移量特征一致表明,物质迁移,尤其是Fe迁移与网纹红土网纹化过程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Fe迁出区形成白网纹,Fe加入区继承红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摆浪河谷地的冰川地貌与冰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祁连山摆浪河上游是一个以前研究者未曾涉足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发现6套保存完好的古冰川沉积和与之对应的冰水阶地以及上覆较厚的黄土 堆积,根据地貌地层学研究和^14C、TL、ESR测年,确认它们分别代表了小冰期、新冰期、同位素2阶段、4阶段、6阶段和12阶段6次冰川作用,是迄今在祁连山地区发现的相对比较确定的清晰齐全的第四纪冰川序列,发生于氧同位素12阶段的中梁赣冰期,表明抬升中的祁连山至少于460kaBP前与冰期气候耦合,进入了当时的冰冻圈。  相似文献   
15.
冰期天文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尚哲 《冰川冻土》1994,16(1):85-92
在冰期天理论风靡的同时,尚有如下几个问题应予更多的注意:冰期究竟对应地球轨道的高偏心率还是低偏心率?究竟是夏季还是冬季温度对冰期起决定作用?为何南北两半球冰期同步而与岁差理论相悖?本归纳阐述这些问题,以期引起同行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降水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张东启  周尚哲 《冰川冻土》2000,22(3):243-249
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冰川区降水的形成因素,阐述了冰川作为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对降水产生影响的机制,并定量化地计算出了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对降水的贡献,冰川作为特殊性质下垫面对降水产生影响,其主要是通过致冷效应以及由此引起发的温跃现象、逆温现象、冰川风现象、凝结高度降低现象和水平降水现象的作用来实现的,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作为特殊性质的下垫面对年降不的贡献比重随高度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河河谷地貌与天山第四纪抬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鲁木齐河谷出山口分布400多米厚的沙尔巧克砾石层, 是本段天山隆升形成的磨拉石建造. 一次扩大边界的构造抬升事件使沙尔巧克砾石层堆积终止, 于其前缘发生褶皱断裂, 并开始下切. 砾石层顶部测年表明, 这一时间发生于1148 kaBP, 应该是天山对青藏高原昆-黄运动的响应. 此后是河流反复切割和堆积的阶地形成时期, 共形成9级阶地. 运用ESR和TL测年技术, 第3级阶地与后峡至二营第2级阶地堆积于氧同位素6阶段, 5, 6级阶地分别堆积于338 ka和562~591 kaBP. 同位素12阶段发生最早的高望峰冰期.  相似文献   
18.
关于青藏高原和周边山地第四纪冰川作用及其气候响应存在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老冰期主要发生在氧同位素奇数阶段;MIS 3和早全新世存在规模较大的冰川前进;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冰川作用起主导作用(水汽驱动).另一些学者则认为青藏高原冰川作用主要对应于氧同位素偶数阶段;冰川发育是构造隆升-冰期气候耦合的产物(低温驱动).本文基于现有的陆地生成宇宙核素(TCN)和光释光(OSL)等年代结果总结了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类型冰川波动与气候变化历史的对比,并对几个关键的争议问题做了讨论.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冰川区和不同时间尺度下,冰川作用在湿润期和低温期都有可能发生,但总体上主要与低温相对应.青藏高原冰川对气温的响应似乎更为敏感.MIS 3冰进规模较大可能是降水较多结合冷期(或冷事件)降温所致,显示了印度季风降水和气温波动对高原冰川的共同作用.早全新世冰进也与印度季风和北半球冷事件关系密切.目前的测年数据还没有推翻“冰期发生在氧同位素偶数阶段”这种传统认识.当前急需更多精确的数字定年工作,以不断更新对青藏高原冰期时代及其气候响应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横断山地区末次冰期冰碛物石英光释光测年的适应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冰碛物光释光测年的可行性,在横断山脉北部竹庆盆地硬普沟3列侧碛垄上采集了7个样品,提取出38~63μm的石英,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量等效剂量(de),并对样品光释光信号的有关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AR程序的循环比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热转移信号的贡献<4.2%,不会对研究样品的等效...  相似文献   
20.
地表剥蚀速率是衡量地貌演变的一个重要因子.本研究利用原地生成宇宙成因核素10Be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地表岩石剥蚀速率进行了首次测定.结果显示,自末次间冰期以来,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地表岩石剥蚀速率不超过60 mm/ka,平均剥蚀速率值约为27.1±10.2 mm/ka,这一结果与其他高海拔地区基岩剥蚀速率值一致.高原东南部地区地表岩石剥蚀率同时受构造活动和气候尤其降水量等因素的制约.与高原内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相比,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的剥蚀速率偏大,但均在同一个数量级范围内.高原东南部地区较高原内部干旱区剥蚀速率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降水量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