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王业保  张春昌  唐诚  于祥  冯龙  刘锰  刘欣 《海洋科学》2017,41(12):75-85
为减轻油类、类油类危险品船舶事故污染,提前确定船舶避难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渤海海域25个港口和55个锚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在3种事故类型(起火爆炸(事故类型1)、污染物泄漏(事故类型2)、存在沉没风险(事故类型3))下,如何选取船舶避难地进行研究。首先分别确定评价不同事故类型采用的评价指标;然后,针对每个港口和锚地,采用归一化方法,其对应的各评价指标均被赋予1~100的分值;再次,对各评价指标的分数按照相同的权重进行叠加;最后,根据叠加结果,分别对在3种事故类型下,各港口和锚地的得分进行排序,在此基础上绘制了避难地选取策略图。排序靠前的适合作避难地,排序靠后的不适合作避难地,因此,依据最终排序结果,可以得出适合作为避难地的地点,以及不适合作为避难地的地点:事故类型1时应优先选择庄河港、皮口港等,避免选择锚地49、锚地50等地点;事故类型2时皮口港、锚地12等最适合,避免选择潍坊港、锚地50等地点;而事故类型3时应优先选择威海港和朝阳港等地点,避免选择大连港、旅顺新港等地点。  相似文献   
12.
南海西北部壳体新构造运动及其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南海西北部壳体的地形地貌、重磁场异常和地壳结构特征和岩石圈动力学环境,对穿过莺歌海盆地和西沙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解释。把本区新构造运动类型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平移剪切型和旋动型,并对其构造演化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发现,南海西北部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曾经历复杂的动力学演变过程,从中生代到新生代,本区在周缘岩石圈壳体作用下,经历挤压、拉张、复杂应力调整和现代挤压收缩四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3.
红河断裂带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该断裂带北起青藏高原东部,云南西北部,穿越越南北部,向东南延伸到南海,全长超过1000km。根据印支半岛前新生代的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将红河断裂带分为海陆两段。断裂带自从第三纪以来,经历了左旋运动,右旋运动以及局部旋转,南北两段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差异性,现今断裂带在最北端活动强烈,曾多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南段现今活动较为平静。  相似文献   
14.
华南滨海断裂带及其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华南滨海断裂带是一条经历多期次活动的强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和构造活动,也控制着台湾海峡的形成和演化。台湾海峡的滨海断裂带是华南滨海断裂带的一部分,是影响沿海海岸工程建设最大的一条强活动断裂带。简要分析了该断裂带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在地球物理剖面上的反映,以及它对台湾海峡地震活动的控制作用。根据台湾海峡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和深部构造应力分布特点,初步划分出该断裂带在未来100a内的6个潜在震源区,它们分别是A区(7~7.5级)、B区(5.25—6.5级)、C区(6.75—7级)、D区(5.5—6.5级)、E区(6.5~6.75级)和F区(5.5—6.5级)。  相似文献   
15.
南沙群岛珊瑚砂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砂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主要由珊瑚碎屑和其它海洋生物碎屑组成,碳酸钙含量高达96%。特殊的发育环境、物质组成和结构导致了珊瑚砂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文对采白南沙群岛珊瑚岛礁的珊瑚砂样品进行了。系列室内土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珊瑚砂的比重、孔隙比、压缩性、破碎性、剪切特性等,指出了珊瑚砂具有不同于石英砂的比重和孔隙比等物理特性,力学性质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内摩擦角大,高压缩性和易破碎。作者认为颗粒破碎是影响珊瑚砂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主要因素。全面深入地研究珊瑚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可为珊瑚岛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红河活动断裂带在南海西北部的反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红河断裂带是一条走滑的活动断裂带,它控制着南海西北部的构造活动,也控制着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根据南海西北部中穿过莺歌海盆地的地震剖面和历史资料进行解释,结果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可分3个阶段:自50MaB.P.开始,沿红河断裂带的左旋错动和在印支地块的顺时针旋转的应力作用下,形成了莺歌海盆地的雏形;24MaB.P.之后在左旋压扭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了盆地西北部的反转构造;5MaB.P.之后发生了右旋错动,盆地内快速沉降,发育巨厚沉积层。根据盆地内最老和最新的沉积中心之间的距离,推测沿红河断裂带的左旋位错约200km。该断裂带发展到现代,其活动性大为减弱,曾发生10次小于5级地震。  相似文献   
17.
水系的分形特征与红河断裂带活动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将分形几何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红河断裂带中南段断错水系的研究。发现断错水系的分维值变化可以反映当地新构造活动的的变化趋势,中段水系的分维值总体上高于南段,南段内部分维值有一定的变化,反映出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由中段尾部向两头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从海岸带环境与生态过程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需求角度出发,探讨了"e-Coastal Science"科研协同平台研发的必要性、框架结构、技术路线与支撑技术。即选择海岸带水域环境监测与模拟、入海河流流域空间水文与生态模拟、资源与环境胁迫下的海岸带管理决策三个密切相关的科学问题作为"研究单元"及平台系统研发的切入点,通过综合应用计算机科学和地球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技术,设计包含IT Infrastructure、GeoScience Platform和Coastal Science Platform的三个"宏观层面"系统平台,以及硬件平台、数据平台、模型模拟平台、协同与沟通平台和信息发布平台五个"技术单元"的系统框架,整个系统以Duckling1.2协同工作环境套件、Arc-GIS 9.3地理信息系统为主要支撑技术,并以专业模型工具研发及集成为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9.
掌握人工鱼礁水下物理状态是评估鱼礁效益的关键条件.传统调查方法存在效率低、信息不完整等缺陷,无法满足人工鱼礁精准监测的要求.该文利用多波束测深声纳系统获取礁区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相似文献   
20.
郎立晨  唐诚  高星  李志慧  吴锋 《地理学报》2023,78(1):101-120
复杂地形山区降水格局在多种地形要素的综合影响下呈现出显著异质性特征,弱化了降水站点观测资料的空间代表性,限制了遥感及再分析产品的适用性及传统插值方法的准确性。常用的PRISM降水插值算法通过提取并权重化地形要素,借助加权最小二乘算法对降水站点观测数据进行空间插值,被广泛应用于降水产品制备。本文针对PRISM算法对中小地形地貌刻画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解析影响复杂地形降水模式的地形要素的基础上,改进了PRISM的地形要素计算与权重化过程,同时,考虑到实际日降水量的随机性,将改进后的PRISM嵌入到“平均态日降水—比值”插值框架,构建了适用于复杂地形的日降水插值算法MPRISMR。随后,以具有复杂地形特征的元江流域为例,通过交叉验证及与ERA5-Land和TRMM_3B42降水产品的对比分析,发现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元江流域23个气象站点上,MPRISMR的插值结果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相对偏差的中位数分别为0.72、0.98%,总体上优于ERA5-Land和TRMM_3B42日降水产品。另外,MPRISMR插值结果的精度随时间变化更小,更为稳定。最后,研究基于MPRISMR制备了空间分辨率约3 km的元江流域日尺度降水格网数据。本文可为复杂地形的陆面模式或流域水文水质模型提供高精度降水驱动场数据产品,从而支持流域可持续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