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8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1.
张景秋  陈叶龙  孙颖 《地理科学》2010,30(6):833-838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6个行政区1037个写字楼实测点位数据和租金属性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格插值等空间分析方法,与北京市基准地价的综合地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北京办公活动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写字楼租金大体呈同心环状分布,与基准地价的综合地价在空间分布态势上基本吻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北京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即总体上呈现同心环状向心集聚,并沿交通干道和对外放射状道路延伸。北京城区写字楼租金的空间分布"高高"模式在办公集聚区和交通主干道附近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态势,说明北京目前办公活动的空间趋势仍然以向心集聚为主,区位与交通条件是影响写字楼租金的重要因素。写字楼租金的空间偏向差异显著,"高高"聚集区主要位于北城,而"低低"模式在南城集聚明显,城区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揭示了北京城市内部经济格局失衡现象依旧显著。历史惯性、规划引导、事件推动以及办公活动自身对交通和区位条件的要求是导致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经济空间结构现状特征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租金作为办公活动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衡量地价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间接影响着城市内部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孙颖  丁一汇 《中国科学D辑》2009,(11):1487-1504
利用最新一代气候模式结果对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0PCC)SRESA1B情景(中等排放情景)下的东亚夏季降水和季风环流未来演变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东亚地区的降水在未来将会增加,在21世纪40年代末(2040s年代末)出现阶段性变化,在此之前降水的增加量较小(~1%),并有较明显的振荡特征,而在2040s年代末之后降水明显增加(~9%),中国东部地区进入全面的多雨期.这种变化以华北最为明显,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次之.而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型预测的EOF分析表明,未来百年中国东部的雨型将以多雨型为主,相应的时间系数在2040s年代末后进入正位相的高值期,而其它降水型的方差贡献较小,无明显变化趋势.相应,未来东亚地区的夏季风环流将会加强,在低层这主要是由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反气旋西北侧西南气流加强的结果;而在高层主要是由于南亚上空异常反气旋东侧东北气流加强的结果.这一季风环流的加强在中国东部也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特征,在2040s年代末之后东亚夏季风得到全面加强.同时,未来东亚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将会逐渐增加,进入中国东部地区的西南水汽输送在2040s年代末也出现阶段性的增强.这说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东亚地区的水循环和环流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基本一致,即降水和水汽的增加对应着季风环流的加强,降水的变化是气候变暖条件下动力和热力学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选取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为研究区域,获取影像图上的土地利用状态信息,从不同方面分析青岛市黄岛区2014—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14—2020年青岛市黄岛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6年中经济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其他用地都不同程度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城市重心不断向东北方向偏移。该文研究分析区域内的土地利用情况,对合理调整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鹏  许海丽  潘云  孙颖  王新娟 《水文》2017,37(2):31-35
大气降水入渗是北京市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为丰富地下水补给量计算方法,以基于遥感数据的水量均衡法对比传统的地下水位动态法评价求取降水入渗量。水位动态法计算北京市平原区2011年地下水垂向入渗补给量为17.39×10~8m~3,遥感水量均衡法计算北京市平原区补给量为13.13×10~8m~3,同面积区两种计算结果相关性R~2=0.9631。两种计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玉泉山泉恢复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山地区岩溶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年均开采量达到1.5×108m3。多年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了玉泉山泉断流近42年。南水北调来水进京后,有必要考虑调蓄区域含水层系统,恢复玉泉山泉景观。在深入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玉泉山泉恢复条件,取得认识:玉泉山泉的主要补给源为河道入渗补给,占总补给量的74.7%,其次是大气降水补给,其比例为25.3%;为实现玉泉山泉复涌,需要将区域岩溶水开采量从11 290×104m3/a压减至4 282×104m3/a,停采第四系地下水,同时在永定河河道进行人工回灌,回灌量为2×108m3/a;研究发现相对于压采措施,泉的恢复对回灌比较敏感,未来调蓄方案应优先考虑回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营养盐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等鞭金藻细胞内可富集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ed fatty aicd,PUFA)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NO3和NaH2PO4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3和NaH2PO4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占干重的百分含量)及组成成分均有影响。在初始NaNO3浓度为1~74.8mg/L和初始NaH2PO4浓度为0.47~4.48mg/L范围内,随着NaNO3和NaH2PO4浓度的增加,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都增大,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都呈现下降趋势;C22∶6(DHA)占干重的百分含量随着NaNO3和NaH2PO4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总脂肪酸中的百分含量则增加,当NaNO3浓度为74.8mg/L时可达到9.92%,当NaH2PO4浓度为4.48mg/L时可达到7.81%。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自胶州湾分离了两种底栖硅藻,形态学初步鉴定为长菱形藻和新月细柱藻。对其18S rDNA和rbcL基因进行了测序并用邻接法构建了系统树。结果表明,两藻在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DNA序列的分类结果与形态学分类结果一致。在依据形态指标难以确定藻类分类地位的情况下,18S rDNA和rbcL基因序列是有用的鉴定工具。  相似文献   
18.
科学化、智慧化严控新增违法建设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新增违法建设类型多样、隐蔽性强、管理交叉、多头执法等难点,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利用耦合FPN与Mask-RNN多任务的建筑物边界提取算法,构建了“建设行为监测—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协同分派治理”的新增违法建设全链条管理框架,提升了高空视角下违法建设的精准发现、动态管理能力,为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降水模拟的检验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张莉  丁一汇  孙颖 《大气科学》2008,32(2):261-276
以CMAP(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月平均降水资料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40年再分析资料集ERA40为观测基础,分析了当前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IPCC AR4)的17个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和环流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1)模式基本上都能够模拟出降水由东亚东南部海洋至东亚西北部中国内陆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部分模式能够模拟出降水的部分主要模态;(2) 大部分模式基本上能够模拟出中国东部陆地降水的季节进退。但同时也存在相当的差异,这包括:(1)多数模式普遍存在模拟降水量偏少、降水变幅偏小的缺陷;(2)雨带的季节推进过程与观测存在一定偏差,尤其海洋上的季节进退过程模拟较差,有的模式甚至不能模拟出东亚季风区东部海洋上大致的季节进程。因此,模式对东亚季风区降水的模拟能力还是比较有限的,需要进一步改进。多模式集合的夏季环流场以偏弱为主,不利于降水的形成,这在中国东部大陆部分比较明显。另外,空气湿度模拟值偏低、从而造成水汽输送偏弱也是导致东亚季风区夏季降水模拟偏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科学家James E.Hansen在2005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年会上的报告中警告我们:“还有时间避免全球气候的‘危险人为干扰’吗?”,其后在2006年的纽约市新社会研究学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大会上,再次发出警告:“我们还能避免危险的人为气候变化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