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BDS多路径组合观测中低频分量的特性及其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基于MGEX跟踪站的GNSS观测数据,利用功率谱、相关函数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对BDS多路径组合观测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相邻2 d伪距多路径组合的低频分量相关性较高;原始时间序列中含有高频分量,属于随机噪声;通过奇异谱分析对GEO卫星多路径组合中的低频分量进行提取和改正试验,跟踪站CUT0和JFNG在N、E、U三个坐标分量上定位结果的标准差分别改善了0.2 m、0.1 m、0.2 m和0.2 m、0.4 m、0.5 m。  相似文献   
2.
石硐沟铅锌银矿床赋存于野牛滩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外接触带中,矿床严格受石硐沟断裂带构造控制,矿化带长4 770m,矿体在矿化带中具分段赋存特征,而矿床中成矿元素具有从中温向中低温富集特征。通过对该矿床地质特征、物探及化探异常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是寻找铅锌、钨钼矿,同时也是寻找金、银、铜、铁矿地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玉泉山泉恢复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山地区岩溶水是北京重要的供水水源,年均开采量达到1.5×108m3。多年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了玉泉山泉断流近42年。南水北调来水进京后,有必要考虑调蓄区域含水层系统,恢复玉泉山泉景观。在深入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玉泉山泉恢复条件,取得认识:玉泉山泉的主要补给源为河道入渗补给,占总补给量的74.7%,其次是大气降水补给,其比例为25.3%;为实现玉泉山泉复涌,需要将区域岩溶水开采量从11 290×104m3/a压减至4 282×104m3/a,停采第四系地下水,同时在永定河河道进行人工回灌,回灌量为2×108m3/a;研究发现相对于压采措施,泉的恢复对回灌比较敏感,未来调蓄方案应优先考虑回灌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于海量的GNSS观测数据,常规的集中式数据处理方法面临着计算效率低的问题,利用Hadoop平台技术分布式解算基线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划分子网,调用GAMIT软件并行解算基线,63个IGS站计算结果表明,3个计算节点的加速比达到了6.67,平差得到的坐标点精度在毫米量级。   相似文献   
5.
羌族的徐献     
杨国庆 《地球》2009,(2):101-102
二十一世纪刚刚拉启帷幕。深藏岷江上游群山之中的古羌后裔,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羌族文化的文本建设,也因此而成为一种可能。这是族群内部的精神渴求和思想准备,对于整个羌族文本文化的形成和推进,是一个必不可少而稀微得闪光的发轫啊!面对强势日盛的现代文明,隐埋岁月深处数千年之久的羌族,表现出了感性和理性相互并存、较量的一种特征。感性的一面,简单而且短暂,是随波逐流和彻底被覆灭;理性一面,深刻而且长期,是建设自身的文本文化,钩沉化石一般的古族记忆,服务世界。  相似文献   
6.
电阻率法是水文地质物探在地下水找水方面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由于各地区地质条件的不同,在具体运用上具有差异。2010年贵州、2011年河南均遭大旱,贵州省地矿局均承担了抗旱打井工作,运用了电阻率法确定孔位效果较好。本文拟通过成功实例分析,并结合岩溶山区和太行山区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对比电阻率法在不同地区的运用差异,总结电阻率法的使用、解译经验,为今后找水打井中电阻率法确定孔位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杨国庆 《贵州气象》2003,27(6):24-25
从数据接收与数据处理两方面介绍了一些县级PCVSAT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8.
杨国庆 《贵州气象》1999,23(6):42-42
在县级终端上如何编制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用的软件,是解决目前县局计算机操作人员水平不太高的问题之一,本文就此谈谈使用OLE控件调用拔号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加强对黔东南州主要景区大气环境的监测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景区气候资源,利用VB技术编程制作杉木河旅游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可对影响杉木河漂流的各项舒适度指数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0.
钻探结果表明,塔河油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覆盖区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明显地受断裂和裂缝控制。裂缝主要为构造开启缝,其次为钻井诱导缝,裂缝走向具有明显方向性,其形成与古构造应力场关系密切。利用大量中—下奥陶统钻井FMI资料进行裂缝识别、成因分类和走向统计分析,认为钻井诱导缝受现今构造应力场控制,构造开启缝主要受古构造应力场控制,裂缝走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一致。塔河油田南部地区诱导缝优势走向为北东向,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构造开启缝优势走向主要有北北东向和北东东向两组,北北东向裂缝中可见充填缝,反映北北东向裂缝形成时间早于北东东向,其分别与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的古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