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66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36篇
海洋学   3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针对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中点云数据的共轭特征较少且精度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移动角点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方法:从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应的建筑物角点,采用6参数模型对角点进行初始配准;以地面角点为参照,利用迭代移动方法对误差较大的航空角点进行修正;最后根据移动后的航空和地面角点计算获得点云配准关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点云配准效果,角点修正后能有效提升点云配准精度,适合于含有角点特征的航空和地面LiDAR数据配准。  相似文献   
12.
在探讨浑河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本文对该流域上、中、下游3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一定研究。结果表明,在2017年5月~10月期间,3个采样点共发现8门50种(属)浮游植物,其中硅藻门的小环藻,直链藻,绿藻门的衣藻以及隐藻门的隐藻为优势物种,其群落组成及细胞密度受降雨,温度以及可溶性盐类等因素共同影响。三个采样点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之和在7月达到最大值,而在10月出现最低值,说明浑河浮游植物数量随月份的变化而改变。在空间分布上,上、中、下游3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差异不大,但其细胞密度由上游至下游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且汛期较非汛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作者提出用降水量、蒸发量、河流径流量表达陆面蒸发量,进一步计算区域地下水资源,这是一种尝试。读者可以利用其它地区有关资料,对这种方法进行验证,看看计算的结果可靠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6.
临汾盆地地震危险性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强震地震穴的地震序列分析,华北地震迁移、汾渭地震带地震丛式分布,和地震丛的强度分析以及汾渭地震带分段及强弱段相间分布特征,与本活动期地震丛活动空间分布等论述了临汾地震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海南地区第一场透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导致海南地区2004年第一场透雨天气形势和物理场及卫星云图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这次春季强降水产生的原因,为今后海南第一场透雨的预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中国大陆地震(M≥6.0)震中与其发震断层的距离的统计与分析,认为该距离的分布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特征,并经拟合计算得到中国东部和西部地区不同类型断层上不同震级档的地震震中距离分布的期望值和方差。根据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区间估计方法,讨论了统计分析的结果在潜在震源区边界的确定、以及边界的不确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20.
武夷山古环境的变迁与土壤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君月  周性敦 《福建地质》1993,12(3):228-231
在综合研究了武夷山主峰黄岗山的地质、地貌、植被、气候及第四纪孢粉分析资料后认为,黄岗山在晚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数百万年间,曾经历了至少三次断块抬升运动,每次抬升幅度300—400m,总上升量可达千米之巨。黄岗山的土壤之所以在若干重要分类指标上产生变异,其原因很可能是古环境遗留的特征仍居主导地位,近代成土作用只不过是在原来脱硅富铝化基础上的附加成土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