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的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栓科 《地理研究》1994,13(4):8-18
拉斯曼丘陵区风化过程微弱、初始,沉积物地球化学指数与母岩高度相似.沉积物搬运距离短,且风力的混合扰动作用强烈,沉积颗粒级配过程、粒度参数、化学组份均反映这一特征.丘陵西部沉积物保存较好,东部区则受外力明显的改造.各类沉积物10mm以下颗粒均值(Mz(φ))介于中砂到粗砂范围内;分选差,样品标准差δ多集中在2.0附近;随着Mz(φ)的增大,频率曲线变尖陡,型式愈近正态分布曲线;同时,δ也随Mz(φ)的增大而升高.各类沉积物中均含少量的悬浮物,含量介于5-10%之间.  相似文献   
12.
李栓科 《湖泊科学》1995,7(3):193-202
拉斯曼丘陵区的湖泊均为淡水湖,总数近150个,湖泊总面积6.3km~2,占陆地总面积的3.15%。东部地区湖泊数量少但多深大湖,西部地区数量多但多浅小湖。湖泊地貌发育初始,A_1/A_c之值较大,湖岸地貌形态不发育,全年封冻期长达300天,限制了湖水动力对地貌和沉积物形成的作用强度,冰雪融水量与湖面蒸发量控制了湖水平衡和湖面变化过程。湖积物厚度小,颗粒粗,分选差,风力混杂堆积作用明显。夏季水温变化复杂,并常有明显的逆温现象。水体pH值介于6.0~8.0之间,Na~+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3.
近代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李栓科 《地理研究》1989,8(4):45-55
本文论述了近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数量特征、粒度特征及共分布、结构与构造特征,认为:1.各期亚三角洲的淤积厚度、速率和陆地淤积率都与亚三角洲的建造历时及废止方式有关,淤积厚度有共最大限度;2.沉积颗粒均细于0.25mm级,粉砂粘土占优势,无推移质段。Mz(φ)值与δf成正比,与Kg成反比;3.沉积构造与沉积水动力及颗粒大小有关,沉积物的分布与结构反映了三角洲建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栓科 《极地研究》1996,8(3):39-48
分析制图说和综合制图说是目前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两种地貌制图体系。本文阐述了这两种体系的优劣。并设计出适合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制图系统,分步骤对地貌形态的五大要素进行分析取舍。并辅以营力分区图、古剥蚀面图等图件,使综合地貌图信息更丰富,同时清晰度和直观性亦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全新世内蒙南缘黄旗海湖面的波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栓科  王涛 《湖泊科学》1993,5(4):324-334
黄旗海是一封闭湖泊,气候是控制其湖面变化的主要因素。地貌、沉积物、地球化学分析及历史考古资料均证实,一万年以来湖面在总体收缩下降过程巾不断地波动着。全新世初期,湖面扩张抬升,9000a B.P.前后湖面达最高(1340m),湖面面积也最大(约560km~2),其后,湖面持续地收缩下降。  相似文献   
16.
Elson泻湖长60cm的钻孔岩芯沉积构造、结构、颗粒性状分布等分析表明,该岩芯经历三期差别明显的沉积期,各期沉积动力环境不同。下段搬运介质单一,搬运动力较强,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上段搬运动力明显减弱,多源介质混合掺杂作用明显,沉积环境稳定性较差;中段为过渡期,各性状介于上、下段之间。  相似文献   
17.
东南极拉斯曼丘陵区大比例尺地貌图编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栓科 《南极研究》1996,8(3):36-45
分析制图说和综合制图说是目前国内外占主导地位的两种地貌制图体系。本文阐述了这两种体系的优劣。并设计出适合拉斯曼丘陵区的地貌图系统,分步骤对地貌形态的五大要素进行分析取舍。并辅以营力分区图,古剥蚀面图等力件,使综合地貌图信息更丰富,同时清晰度和直观性亦得到保证。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北缘末次冰期最盛时期的湖侵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栓科  李世杰 《冰川冻土》1991,13(4):299-306
  相似文献   
19.
中昆仑山区封闭湖泊湖面波动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李栓科 《湖泊科学》1992,4(1):19-30
封闭湖泊湖面波动是气候变化很敏感的指示器,其水量平衡特征对此可给予理论证明,进而可将这种灵敏度表示为Z=A_l/A_b=(P_b-E_b)/(E_l—P_l)。中昆仑山区的封闭湖泊自17000a B.P.以来曾经历了三次高湖面,即17000a B.P.前后、12000a B.P.前后及8000—6000a B.P.。其中第一期的高湖面与高山区冰体消融、西风带位置的变动及土壤湿度、太阳辐射值的变化有关,第二次的高湖面是湖泊总体收缩下降过程中出现的相对稳定或短暂回升,第三期的高湖面是全球性温湿气候的产物。理论探讨与实例分析均说明,封闭湖泊湖面波动不仅对无人类观测记录的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指示性,而且可以弥补人类观测资料的不足,是研究气候变化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