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2C卫星资料和由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的多种物理量场,分析了2007年7月30日发生在贵州西部地区的强降水天气过程,发现高空槽、西南低涡、对流层中层"人"字形切变线、对流层中低层强盛的不稳定能量以及充沛而又深厚的水汽等天气条件的有效合理配置,造成了这次历史罕见的范围,"的暴雨到大暴雨.显...  相似文献   
12.
应用湿位涡理论,利用贵州84个县市地面气象观测站及1473个乡镇自动站逐时降水观测资料、ECMWF提供的0.25°×0.25°再分析格点资料及非静力中尺度模式WRF提供的数值模拟结果,对贵州省2011年6月17日08:00~18日20:00(简称“过程Ⅰ”)和6月22日08:00~23日20:00(简称“过程Ⅱ”)两次典型暴雨过程的θse和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过程Ⅰ”受一股冷空气影响,“过程Ⅱ”受两股冷空气影响。“过程Ⅰ”辐合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800hPa处,辐散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550hPa处。“过程Ⅱ”辐合中心位于27°N、107°E上空800hPa处,辐散中心位于28°N、107°E上空750hPa处。“过程Ⅰ”,贵州上空700hPa至近地面的MPV1正值中心和MPV2负值中心的分布与大暴雨落区(兴仁-晴隆-安顺和金沙-湄潭-务川)基本一致,“过程Ⅱ”MPV1的两个正值中心和MPV2强负值中心与大暴雨落区(毕节、六枝)吻合。两次暴雨天气过程中的贵州上空MPV1值明显比MPV2值偏大。WRF模式模拟的水汽辐合中心强度比实况偏强,模拟的“过程Ⅰ”辐合区比实况偏小,模拟的“过程Ⅱ”辐合区比实况偏大。WRF模式模拟“过程Ⅰ”的贵州上空MPV1正值区中心值比实况偏小,模拟“过程Ⅱ”的贵州上空MPV1正值区中心值比实况偏大,但模拟的正值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基本一致。WRF模式对两次暴雨过程MPV2负值中心的模拟均表现为不太准确。WRF模式模拟影响贵州的冷空气比实况偏强,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值比实况偏大,但“过程Ⅰ”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位置比实况偏南10km,“过程Ⅱ”模拟的特大暴雨中心位置比实况偏南7km,可供贵州β中尺度暴雨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与历史资料对比分析,对2008年冰冻灾害中电力行业的受灾情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冰冻灾害中,除西部维持特重外,其余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重;由于持续的雨雪冰冻天气造成贵州电网发生倒塔断线、冰闪跳闸、设备毁坏、电网解列、大面积停电等冰灾事故,同时就如何提高电网的灾害防御能力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湿位涡在贵州“2011年1月17-20日”持续性强降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波  杜正静 《贵州气象》2011,35(3):27-30
该文利用NEC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贵州2011年1月17—20日持续强降雪概况及影响系统进行分析,发现这次强降雪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积雪融化缓慢等特点;地面强冷空气、中低层切变和西南低空急流是此次强降雪的主要影响系统;同时对强降雪过程进行湿位涡分析得知,在MPV1〉0且∣MPV2〈0∣有较大增长的区域与强降雪落区相吻合,MPV1的大小变化与降雪的强弱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15.
贵州秋季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天气学方法及物理量参数,对2000年9月25日贵州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秋季暴雨的产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及恰当配置的影响系统;还探讨了水汽条件、不稳定能量条件及动力条件等因子在暴雨产生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对此次暴雨过程预报失误作各部分分析总结,以期对暴雨预报质量的提高得出一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与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及分析地球表面与空间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随着多元化和多学科的交叉发展,其在气象行业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深入。利用国家气象局下发的贵州省地图矢量和栅格数据资料,运用GIS系统编辑处理后得出乌江流域地图,再增添雨量预报值,得出直观的乌江流域雨量预报产品,使预报服务手段更先进。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天气图资料及NCEP1.0°×1.0°再分析资料,计算了一次典型热低压填塞导致贵州产生暴雨天气过程CAPE值及抬升指数,借以分析热低压天气系统在该次暴雨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热低压天气系统的维持为暴雨天气过程的产生积累了足够的不稳定能量,同时在大气层结不稳定性从热低压的南部开始发展,最不稳定区域位于热低压中心偏南的位置,暴雨中心的降压升温过程相当匹配,暴雨过程对应着对流不稳定能量大量释放,暴雨过程结束后大气层结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和加密观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07年8月2日安徽北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低空切变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触发系统,地面湿度突变线对飑线的生成及发展具有指示意义.低层850hPa低涡较强的辐合,与位于高空大风速带入口区右侧的强辐散的耦合作用,导致强对流天气发生区上空生成次级反环流圈.该反环流圈从北(南)方携带干冷(暖湿)气流下沉(上升),两者交汇进而引发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在雷达回波上,飑线生成前期,少数单体不连续地排列成线,但并未连通;飑线生成后,带状特征清晰,并且反射率因子大,多处呈现三体钉状散射体;速度回波上有成熟阶段的速度模糊现象以及消亡阶段出现的逆风区.雹暴的回波具有明显的V型缺口以及速度场上风速的辐合,当逼近雷达测站时,测站上空速度场上出现了牛眼结构.  相似文献   
19.
运用1988~2017年贵州省玉舍滑雪场附近30年气候资料和2015~2016年冬季滑雪场客流量资料,分析贵州高海拔地区滑雪运动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而进行滑雪气象指数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玉舍滑雪场冬季具有少雨、低风、温度适宜的气候特点,可以开展滑雪运动。(2)玉舍的滑雪人数与气象因子风速、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呈显著反相关。(3)根据玉舍滑雪场气候背景特征,分别对降水量、相对湿度、舒适度指数三个气象要素进行分级,通过实际滑雪人数分级与滑雪气象指数等级预报进行的检验表明: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指数预报等级相同(即绝对值之差为0)的准确率达26.4%,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指数预报等级绝对值之差为1的准确率达66.7%,即预报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与实际滑雪气象指数等级之差≥1的准确率达93%。  相似文献   
20.
利用NCEP/NCAR逐日4次再分析网格点资料,对2006-06-05滇黔准静止锋大暴雨天气过程中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小波动移出、地面静止锋锋生是此次暴雨过程的触发机制;静止锋系统较浅薄,产生的对流性运动仅达700hPa高度;强降雨带位于静止锋锋区附近;锋生函数对大降水的落区及降水时段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