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6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74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汪洋  邓晋福 《地质通报》2002,21(4):270-276
燕山期强过铝质侵入岩零星山露于冀晋辽地区。其岩石化学成分表现出高钾和超高钾质、低钠含量和高钾钠比值的特征。这些侵入岩被认为是燕山运动峰期地壳熔融的产物,Al2O3/TiO2比值变化于50-250之间,暗示其熔融温度在800-900℃之间;稀土元素分形式指示其熔融源萄残留帮物组合中含有斜长石、单斜辉石、石榴子石和角闪石,表明这些强过铝质岩浆形成于0.9-1.7GPa的压力条件下。所以,这些强过铝质侵入岩的岩石化学数据提供了关于燕山运动峰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时的温压条件的信息。据此,对造山运动峰期的热结构进行了简单的模拟,结果并不支持整个岩石圈地幔均发生拆沉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石屋岩体和岑山岩体在地质产状、形成时代及岩石学特征上十分相似 ,前人将其划为同一单元 ,并一直将其定名为黑云母斜长花岗斑岩。通过岩石化学、岩相学及矿物学研究认为石屋岩体及岑山岩体应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它对研究岩石成岩的构造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大陆壳体的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大地热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据《中国大陆壳体的区域元素丰度》一文给出的壳体放射性生热元素铀、钍、钾的丰度,计算出中国大陆三个主要壳体的平均热流值,将其与实测大地热流平均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计算值不满足实测大地热流值的约束,这意味着该文给出的铀、钍、钾的丰度值偏高。我们认为,根据区域地震剖面地震波速推断岩性,再利用出露地表的相应岩石的成分估计地壳或地幔放射性生热元素丰度的方法,缺乏十分可靠的理论或实验基础。同时该文给出的中国大陆壳体的其他强不相容元素的丰度值是否可靠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部某些地区碱性玄武岩中包体的温度、压力的计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概述中国东部新生代碱性玄武岩系列的火山岩中广泛分布着超镁铁岩包体。这些包体是我们直接能观察到的该地区上地幔的标本。它对于了解该地区上地幔物质组成和地温分布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仅就收集到的包体资料,侧重对其温度压力条件进行估计,尝试着对这些地区上地幔的组成和地温分布进行一些讨论。超镁铁岩包体主要是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在浙江和福建等地还分布有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此外,还有少量的纯橄榄岩、斜方辉石岩、单斜辉石岩、二辉石岩,含角闪石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  相似文献   
15.
钟长汀  邓晋福  万渝生  涂伟萍 《岩石学报》2014,30(11):3172-3188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沿固阳-武川断裂带南侧发现一条古元古代花岗岩岩带,由石英闪长岩-闪长岩-角闪二长花岗岩组合构成.本文对其中典型代表厂汉脑包石英闪长岩、常福龙闪长岩和口子村角闪二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定年和地球化学研究.地球化学上,石英闪长岩具有埃达克质花岗岩的特点,为低硅埃达克质花岗岩;大部分闪长岩具有赞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部分具Closepet花岗岩特征;角闪二长花岗岩则全部具有Closepet花岗岩特征.根据锆石SHRIMP U-Pb定年,它们形成于2416~2435Ma之间,并遭受古元古代晚期构造热事件改造.表明在该区古元古代早期真正意义的板块构造已起作用,从岩浆演化的角度说明前寒武纪构造体制发生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古亚洲构造域侵入岩时——空演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许多著名学者提出众多模型,讨论古亚洲构造域的构造演化和造山(带)结构样式。但是,认识上的分歧很大,特别是关于主洋盆的空间位置和闭合时间。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编图(1∶250万)和研究这个侧面,参与讨论。1侵入(岩)弧,碰撞和后造山岩石组合,随时间由西向东变新,同时,主构造带走向从近东西向转为近南北向,暗示古亚洲洋的闭合最终转化为太平洋构造域。2位于主洋盆北侧的是宽阔的西伯利亚克拉通南缘的沟——弧——盆系统;位于南侧的西面为南天山被动陆缘,中部为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窄的沟——弧——盆系统,东面为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活动陆缘。3主体侵入(岩)弧的内部分散地分布着从Pt3开始的残留弧和残留oφ,被看做是主体弧的基底。4传统上认为的构造相对稳定的"地块",本文基于它们的侵入(岩)组合归为残留弧,认为不是构造上相对稳定的性质,并未采用"地块"的术语,而把它们看作洋陆转换过程中早期残余岛弧处理。5提出主洋盆的识别有三个标志,(a)洋闭合最晚,(b)或为双向俯冲(当两侧均为活动大陆边缘时),或单向俯冲(当一侧为被动陆缘,另一侧为活动陆缘时),(c)长寿命的洋以及洋闭合带常常发育地中海式残余洋发育的陆——陆碰撞早阶段。6该构造域主要发育Pt3——T的侵入(岩)弧和oφ,支持S¨engor等关于大量新生陆壳的推测,亦与大量花岗岩类为εNd(t)"+"值符合。新生陆壳的形成又暗示,长时间的洋俯冲必导致地幔的冷却,以及大量榴辉岩进入地幔,最终导致高密度的地幔下降流形成,必导致洋的闭合与随后的陆——陆碰撞,形成最初的东亚大陆。  相似文献   
17.
晶洞花岗岩成因类型和大地构造背景等方面的研究,目前颇具争议.先前的研究认为晶洞碱长、正长花岗岩属于A型花岗岩,形成于伸展环境,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成因类型具多样性.报道了博克图晶洞花岗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等方面的特征.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为140.8±2.2 Ma,指示其属于早白垩世的产物.且其具有高SiO2,高ALK(Na2O+K2O)(7.99%~8.43%),K2O/Na2O=1.0~1.1,以及低的FeOT(1.15%~1.30%).微量元素富Th、U、Cs、Rb,贫Ba、Sr、P、Ti,10 000*Ga/Al、总稀土含量以及Zr+Nb+Y+Ce值均低于A型花岗岩最低平均值,由此指示其应属于Ⅰ型花岗岩,Hf同位素特征显示其成分为新生地壳来源.动力学机制上,博克图晶洞花岗岩主要受制于早白垩世时期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作用.在东北地区岩石圈由增厚到减薄转换事件中,早期的新生地壳在地幔物质的底侵作用下发生低程度的部分熔融作用.   相似文献   
18.
碱性暗色矿物作为具有特殊指示意义的矿物,其存在对岩浆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毛家屯花岗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南段,岩体内部发育碱性暗色矿物。以毛家屯岩体内部发育的碱性暗色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电子探针分析。研究表明,碱性角闪石的类型为铁-镁铝钠闪石,具有富碱,尤其富钠、富硅、富铁、贫钙、镁、钛等特征。辉石的类型为霓辉石,化学特征上高硅-高钠,高铁,低钛、镁、铝、锰。碱性暗色矿物主岩为碱性岩,成因类型为铝质A型花岗岩类。毛家屯花岗岩碱性角闪石具有很低的M值,证明其来源于地壳物质的熔融。毛家屯花岗岩中碱性角闪石的特征指示,在结晶过程中,岩浆体系处于封闭还原条件,且岩体从中央到边部存在偏酸性和偏基性组分分带现象。结合前人的同位素和年代学方面的分析资料,认为毛家屯碱性花岗岩形成于造山后期伸展转换环境中。  相似文献   
19.
燕山造山带燕山期构造叠加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32,自引:6,他引:26  
广泛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构造变形是中国东部燕山期造山作用的两个主要特征。火成岩的空间展布,特别是同构造侵入杂岩体和火山岩盆地的展布与同期变形带的走向(和构造指向)具有很强相关性。本文通过火成岩构造组合、构造形迹及岩浆-构造事件序列等的共同约束,讨论华北地区燕山板内造山带造山过程中的构造叠加、构造应力场转换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发育的“花边状”的褶皱和被褶皱的逆冲推覆带等,是多幕挤压变形叠加的记录。早侏罗世晚期(J31 )、中侏罗世晚期(J32 )、晚侏罗世中期(J23 )、晚侏罗世晚期(J33 )和早白垩世早期(K11 )5期不同方向展布的火成岩对应方向不同的收缩构造,提出早白垩世早期(K11 )本区可能存在区域北西向挤压构造及该期华北地区总体仍处于收缩构造环境的认识。华北燕山造山带是在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上扬(斯克)—楚科奇(斯克) (Verkhoyano-Chukotsk)造山带,伊泽奈崎(Izanagi)洋俯冲带和特提斯洋俯冲带4个边界会聚大背景中形成和演化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镁安山岩(HMA)新的分类方法,描述了五台地区新太古代绿岩带中HMA的化学特征,并与实验的HMA以及自然界中典型的HMA(日本的Chichijima地区HMA和Setouchi地区HMA)进行了对比,显示该区HMA具有与上述HMA类似的化学特征。初步认为五台新太古代HMA产于洋俯冲带的环境,进而表明板块构造理论的适用时间范围可推演到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