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4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铜绿山铜铁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铜铁多金属成矿带最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矿床的形成与铜绿山石英闪长岩株体密切相关,矿体主要沿北北东向断裂产于石英闪长岩与大理岩/白云质大理岩的接触带,形成钙-镁复合型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化。围岩蚀变由致矿岩体到接触-蚀变矿化中心为:绢云母-绿泥石-钾化带、高岭石-绿泥石-弱矽卡岩化带、皂石-绿泥石-强矽卡岩化带。蚀变矿化期次可分为岩浆-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岩浆-热液期可分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绿泥石是钻孔岩芯中出现最多且分布最为广泛的蚀变矿物之一。经短波红外光谱(SWIR)研究发现,从蚀变矿化中心到外围,绿泥石出现由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逐渐转变为镁绿泥石,且绿泥石Fe-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250)显示出从高值变为低值的趋势。结合其他蚀变矿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文章提出绿泥石的高Fe-OH特征吸收峰位值(Pos22502253 nm)与金云母、蛇纹石、绿帘石、皂石和高岭石的大量出现,对指示铜绿山矽卡岩型矿床的矿化中心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土屋–延东铜矿带位于东天山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上,是目前新疆最大的铜矿带。铜矿体主要赋存于石炭纪斜长花岗斑岩和晚古生代企鹅山群中,但是前人研究表明斜长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339~332 Ma),明显老于成矿年龄(约322Ma),因此,土屋–延东铜矿带的致矿岩体至今还存有争议。本次研究首次对该铜矿带晚石炭世石英钠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并结合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测定,探讨土屋–延东铜矿带矿床成因。对延东铜矿4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得到322.0±2.7 Ma的加权平均模式年龄和319.1±9.1 Ma等时线年龄,明显要晚于斜长花岗斑岩年龄。两个石英钠长斑岩样品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24.9±2.4 Ma和324.5±2.1 Ma,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为晚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相学研究表明,石英钠长斑岩中发育黄铜矿+绿泥石+硬石膏+方解石矿物组合,这与延东铜矿主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基本一致,并且石英钠长斑岩成岩年龄与辉钼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石英钠长斑岩可能与土屋-延东铜矿带铜矿形成有着密切关系,这一发现可能为大南湖–头苏泉岛弧带晚石炭世铜矿的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多头山矿床是东天山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铁铜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床成因与区内岩浆岩有紧密联系。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有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及英安玢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及英安玢岩的年龄分别为316.3±8.1 Ma、318.3±3.0 Ma和197.2±3.5 Ma。花岗斑岩A/CNK介于0.82~1.01之间,显示偏铝质特征,为Ⅰ型花岗岩;同时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Th、U、P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显示弧岩浆特征。钠质蚀变导致了花岗斑岩显示出富Na、贫K、Rb、Ca、Sr的特征。钠化花岗斑岩Nb/Ta为12.4~16.0,具有较高的ε_(Nd)(t)(5.76~6.24)值和较低的I_(Sr)值(0.70353~0.70532),与安第斯中生代岩基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样品中出现古老锆石的捕掳晶,表明其源区为新生的下地壳,混合有少量幔源物质,并伴随有地壳混染。二长花岗岩与钠化花岗斑岩具有相近的形成年龄和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Nb/Ta比值(14.2),亏损高场强元素、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为准铝质(A/CNK=0.97)弧岩浆,暗示它们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而早侏罗世的英安玢岩具有高Sr(552×10~(-6))含量和较高的Sr/Y(73.6)比值,显示出钙碱性埃达克岩的特征,同时样品具有较高的K_2O(3.27%)含量、Mg~#指数(55),表明其来源于拆沉下地壳的熔融并混有少量幔源岩浆。综合区域研究资料、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特征,我们认为多头山所在的阿奇山?雅满苏成矿带可能是晚古生代洋壳向南俯冲至中天山地块之下形成的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合了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和石墨矿床的碳同位素数据 10 2件 ,发现片麻岩石墨 透辉岩石墨 <大理岩石墨 <石墨大理岩方解石 <大理岩方解石 ;混合岩化岩石中石墨δ1 3C总介于有机碳和无机碳之间 ;不同地体片麻岩石墨δ1 3C极为一致 ,变化于 - 2 2 .8‰~ - 2 1.48‰ ,略低于世界有机质平均值 - 2 6± 7‰ ;大理岩的原岩碳酸盐δ1 3C高于 2‰ ,与2 330~ 2 0 6 0 Ma期间全球性δ1 3Ccarb正向漂移事件一致。地质流体是碳同位素分馏、均一化的重要因素 ,是石墨矿床的 3种主要碳源之一 ,是碳的 5种存在形式之一 ,也是碳循环的重要媒介和方式 ;导致热液矿床δ1 3C=- 5‰左右的因素较多 ,依据δ1 3Ccalcite - 5‰得出成矿物质和流体来自地幔的结论值得怀疑 ;中国北方孔达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 ,可能为 2 30 0~ 2 0 5 0 Ma。  相似文献   
15.
望峰金矿是天山地区5个最重要金矿之一,其成矿时间、空间、地球动力学背景、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研究均已证实其形成于古生代末的碰撞造山过程,是窥探碰撞造山过程成矿规律的理想代表.通过氢、氧、碳、硫、铅、锶等同位素研究,揭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岩建造(碳酸盐、硫酸盐),进而通过区域地质分析确定矿区北部以碳硅泥岩建造为主(夹火山碎屑岩)的海西期构造层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古生代末,海西期构造层沿红五月桥断裂向南陆内俯冲到望峰矿区之下,派生了携带成矿物 质的大量流体并向低温低压的浅部运移,从而诱发了望峰金矿的成矿作用.该研究排 除了其他构造成矿模式解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把天山海西期花岗岩类分为4类:幔源(M)型、同熔(SY)型、改造型[混合改造(MT)亚型、富铝改造(PT)亚型和富钾改造(KT)亚型]和A型。对各类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和岩石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时空演化规律。随时代的变新,从幔源型到A型,基性程度降低、碱质含量增高、规模由小变大再变小。就同熔型花岗岩而言,基性程度中天山>北天山>南天山;富钾改造亚型与同熔型变化的特点相反,酸性程度中天山>北天山>南天山;富铝改造亚型在天山各区呈现岩石化学特征基本相似的特点。天山海西期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点及时空规律透明:1)天山造山带花岗岩类的演化序列为:幔源型-同熔型-改造型(混合改造亚型-富铝改造亚型-富钾改造亚型)-A型。2)花岗岩类演化序列表征了造山带花岗岩成分定向演化的规律,是陆壳增生和其成熟度渐高的例证。3)“造山岩”的含义应界定为同熔型和改造型花岗岩类,天山海西期花岗岩分布的不均一性由各构造单元的性质不同所造成。4)富铝改造亚型花岗岩类是陆块碰撞拼合的标志。5)富钾改造亚型花岗岩类花岗岩为碰撞造山减压达到高潮的标志。6)A型花岗岩的发育是造山运动结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作为金属Cu最重要来源的斑岩铜矿一般发育有典型的蚀变和矿化分带,该分带模式在空间上常呈同心圈层结构.对不同蚀变带元素变化规律和迁移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增进对整个斑岩体系演化过程的认识.本研究采用流动体系水-岩反应装置来模拟斑岩铜矿形成过程中含矿热液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研究元素迁移机制和蚀变分带形成的控制因素.实验结果显示与较低温度相比, 450℃实验产物中元素含量变化更加显著,这表明温度可能是影响水-岩体系内元素再分配的重要因素.温度是造成围岩钾硅酸盐化蚀变和Ca淋滤、活化的关键因素,而且高温下发生同等钠化蚀变需要更高的Na^+浓度.温度也是控制体系中Ti、Sr、Pb置换进入硅酸盐矿物的重要因素.从实验产物推断,在斑岩成矿系统中,中-基性火山围岩由中心向外围K、Ti含量应呈降低趋势,而Ca、Zn和Mn含量增加, Na和Si在靠近高温蚀变带外围可能存在含量峰值或过渡区.本研究为斑岩铜矿系统钾化带的产生、钠化普遍缺失、硬石膏共生等重要地质现象的形成机理提供了实验和理论证据.  相似文献   
18.
北疆金矿主要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北部属于典型的碰撞造山带地区。但长期以来该区的矿床研究和找矿区划却以活动陆缘和被动陆缘的成矿理论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效果与目的相差甚远。为了弥补此不足,本文拟以最新发展的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为指导,探讨北疆地区的金矿类型、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新疆望峰金矿成矿流体研究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新疆望峰金矿,产于中天山结晶基底中的韧性剪切带内。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过程包括了3个阶段,从早到晚有石英黄铁矿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温度分别集中在360~520℃、240~360℃和120~240℃;矿化以第Ⅱ阶段为主。成矿流体的δ18O值变化于1.15‰~2.70‰之间,属于变质热液与大气降水热液的混合流体。包裹体成分表明成矿流体来源较浅,但有利于金矿化;CO2/H2O比值多大于0.026,也有利于成矿。而包裹体捕获压力表明成矿作用发生在5.6~1.2km深度范围,主要发  相似文献   
20.
南天山萨瓦亚尔顿金矿床稀土微量元素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萨瓦亚尔顿金矿位于新疆乌恰县的南天山构造带中,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第一例“穆龙套型”金矿.矿床形成于印支期,矿化与石英脉密切相关,显示了与穆龙套金矿的相似性.成矿流体演化经历了早期高温无矿化石英阶段,中期中低温矿化石英阶段,晚期低温碳酸盐脉阶段.早期无矿石英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矿化石英.矿化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较一致的轻稀土富集和Eu正异常,指示流体中较高的钙离子或相对还原环境;流体中Pb含量较高,而蚀变强烈的围岩则显示出明显的Ca和Pb流失,这表明成矿流体可能部分来源于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蚀变流体,矿质沉淀可能与流体混合作用相关.早期石英包体中流体的稀土和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则指示早期阶段可能未发生流体混合.萨瓦亚尔顿Ⅳ号矿脉为最大矿带,其含矿石英包体中流体微量元素一般高于其它矿脉石英,可能显示较强的流体混合及成矿作用.Ⅱ号矿脉在流体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上显示与Ⅳ脉更为相似.萨瓦亚尔顿金矿稀土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围岩组分可能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之一,而流体混合则为成矿重要机制,这与前期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研究结论一致,也符合造山型金矿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