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4篇
地质学   195篇
综合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层序岩相古地理的重建工作对认识盆地的构造—沉积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特殊的构造位置和演化历史造就了四川盆地二叠纪的构造—沉积分异的复杂性。前人对四川盆地二叠纪的原始地理格局认识差异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栖霞—茅口组有利勘探相带的预测。在综合油气勘探地震、钻井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资料上,通过沉积旋回和层序界面的识别,将栖霞组划分为SQ1和SQ2两个三级层序,茅口组划分为SQ3—SQ5三个三级层序;基于沉积相标志和地层层序的宏观分布特征,重建了四川盆地栖霞—茅口期各层序的岩相古地理。结果表明:岩相古地理相带宏观展布揭示了盆地构造形迹由栖霞期的北东向转变为茅口期的北西向;构造—沉积格局由栖霞期准稳定背景的“隆—坳”分异向茅口期非稳定背景的“台—槽”分异转换;准稳定期的栖霞组有利勘探相带以相对平坦地貌的水下微幅隆起控制为主,呈现出“一带一环”的白云岩浅滩分布,非稳定期的茅口组则在区域张裂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正断裂活动的影响下,有利勘探相带受“一槽一半岛”的控制;栖霞—茅口期的台地边缘性质是先成浅水地貌成因的边缘,有利勘探区主要分布在边缘内侧的岸后云质浅滩相带,不同于礁滩沉积铸造的有利勘探相带为滨岸高能礁滩体的镶边台地边缘。  相似文献   
12.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研究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具体研究实例,对混合沉积的定义进行了修正和补充;对混积岩和混积层系重新进行分类和命名;根据混合沉积的定义、成因、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及接触关系等因素,按照“沉积事件+剖面结构”的原则,提出了渐变式、突变式和复合式3种成因类型,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概括和归纳;对混合沉积的控制因素进行了深入讨论;在以碳酸盐沉积为主和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的2类沉积背景下详细论述了层序格架中混合沉积的发育情况;结合混合沉积本身的特点讨论了混合沉积与油气的关系。最后针对混合沉积研究现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在岩相古地理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岩相古地理图既是记录和说明地质作用过程中构造演化和沉积历史的重要图件,又是反映沉积学研究现状的标志之一。早期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经典的年代地层单元编图为古地理研究奠定了基础。以板块理论为指导、以岩石地层为单元的优势相编图是第二代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标志,层序地层学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岩相古地理编图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作者以川滇黔桂地区泥盆系为例,在对中国南方部分地区泥盆系海相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层序、体系域、层序界面或相关界面为编图单元,进行了编制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尝试。实践表明,层序岩相古地理图能够用更客观的动态变化来反映盆地的充填和演化历史,具有等时性、成因连续性和实用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性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中扬子区海相沉积盆地基底和层序充填特性;研制了M判别图解,研究了沉积盆地的性质,认为盆地基底具有三分性,盆地层序充填具有阶段性和分区性,沉积盆地主体具有克拉通盆地的特点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新生代盆地内蕴藏着丰富的铀资源,现已探明8个中、小型砂岩型铀矿床,是中国重要的砂岩型铀矿成矿带之一。本文在收集研究前人施工钻孔资料1200个,施工钻孔25个的基础上,编制岩性-岩相-地球化学剖面图66张,研究了滇西新生代盆地与砂岩型铀矿成矿。认为滇西地区存在2种类型的新生代盆地,其盆地沉积演化、火山活动、地貌景观等不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亦存在差异,成矿的专属性体现在于盆地的差异性。砂岩型铀矿成矿最有利的是北部腾冲地区找矿目的层上覆地层发育了区域性隔水层、存在火山活动、深切割低山-丘陵-河谷阶地地貌的新生代盆地。  相似文献   
16.
川东茅口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硅质岩广泛分布。通过野外剖面的详细研究和硅质岩主量、稀土和同位素的分析,认为茅口组硅质岩为沉积于台盆相中的热水硅质岩,其化学成分以SiO2为主,含量为80.09%~97.91%,富集Fe、Mn等元素,Al/(Al+Fe+Mn)平均值为0.30;REE总量平均值为8.72×10-6,δCe值为0.39~0.81,为负异常,δEu值为0.35~5.85,从Eu负异常到Eu正异常;δ30Si值为0.2‰~1.2‰,与热水来源石英较为接近;根据δ18O计算出硅质岩形成时古海水的温度为34~89℃。热水硅质岩的形成与火山活动和断裂有关,下渗的海水与岩浆热液混合,并被加温,溶解了大量SiO2等有关元素;然后以热泉形式通过断裂喷出,使附近海水中SiO2含量极大提高并沉淀。  相似文献   
17.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泥底辟流体成矿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与油气的生成有许多相似之处,泥底辟构造在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随着泥底辟的上侵,塑性泥流夹带大量气体到构造圈闭中释放压力,扩大成矿空间;其次,流体的去气作用在构造圈闭中进行一系列的强改造活动,进而促使铅锌矿体的形成。文章通过对金顶铅锌矿床形成有关的泥底辟流体的来源、流体形成原因、流体在张性-挤压走滑盆地阶段的演化及金顶铅锌矿床成矿的泥底辟流体特征的分析,认为兰坪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与泥底辟构造密切相关,该矿床具泥底辟流体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8.
黔北—川东南志留系受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仅残留中、下统地层,通过大量钻井及野外露头资料的沉积学研究,应用层序地层学方法,划分出8个三级层序,其中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个(SSQ1~SSQ2),石牛栏组或小河坝组2个(SSQ3~SSQ4),中下志留统韩家店组4个(SSQ5~SSQ8),识别出三角洲、陆棚、碳酸盐台地3类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中探讨了各沉积体系特征及其平面展布。通过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及有利沉积相带研究,指出了两类有利储集层:一类为台地浅滩相和台地前缘斜坡相礁滩型生物灰岩、颗粒灰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石牛栏期三级层序SSQ3和SSQ4的高位体系域,纵向上分布于石牛栏组中、上部,横向上分布于研究区南部叙永—习水—观音桥一带;另一类为浅水陆棚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小河坝期三级层序SSQ4高水位体系域,横向上分布于南川—石柱—利川等地。  相似文献   
19.
在沉积学、生物和地球物理测井相标志研究基础上,运用锶钡质量分数比值和锶钡散点图法,锶钙和钍铀比值法、沉积磷酸盐法、碳氧同位素和氧化-还原电位法等地球化学方法,根据微量元素和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上二叠统石千峰组沉积时的古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石千峰组为淡水沉积,属干旱、炎热、氧化的陆相湖泊环境.其结论与石千峰组的棕红、紫红和紫灰色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别与红色沉积层为特征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20.
以矿物学和矿床学为指导,从巴什布拉克铀矿床含矿层位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的人工重砂样品中分离和挑选矿物组分,经电子探针研究,首次在该矿床含矿层中发现胶硫钼矿、铀石和含钛铀矿物等新的矿物组分,丰富了本矿床的矿物组合。此外,对含矿层中有机质的含铀性进行分析,认为油气还原过程有2期,早期不含铀,晚期含铀,从而佐证了巴什布拉克铀矿床是红色杂岩系在油气还原退色过程中形成的砂岩型铀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