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4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
陆风  马岚 《气象》1996,22(2):28-28
卫星云图上看到的日全食陆风,马岚(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1995年10月24日上午,我们在气象卫星资料台风指导报的资料处理中,发现北京时11时30分的可见光云图上西亚地区有一明显的暗区,而同一时刻的红外云图上却没有出现。这一现象立即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地面站点观测,卫星可以监测更大范围的夜间雾区分布,目前虽然已存在几种经典的夜间陆地雾遥感反演算法,然而其在我国大范围陆上的适用性尚不清楚。基于葵花8号(Himawari-8)静止气象卫星数据,分别利用双通道差值法、温度差值法及归一化大雾指数法反演了我国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夜间陆地雾区,并用地面观测资料以鉴定成功评分、准确率、判识率和误判率为指标参数对雾区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讨论了三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1)三种夜间陆地雾反演方法在秋季和冬季反演效果最好,其中温度差值法的鉴定成功评分高、准确率高、误判率低,反演效果最好,双通道差值法的判识率高、误判率高,反演效果次之,归一化大雾指数法效果最差。2)三种方法对夜间陆地雾的反演在秋季和冬季的最佳适用区域略有不同,但都倾向于在平原和盆地达到最佳效果,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3)两次雾过程的反演结果显示,温度差值法和双通道差值法对平原地区夜间雾的识别能力均较强,在具体雾过程反演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王慧  林建  马占山  刘达  吴晓京 《大气科学》2022,46(5):1267-1280
2018年2月春节期间琼州海峡发生持续性大雾天气,造成大量船舶停航。本文结合葵花8号卫星反演海雾产品、琼州海峡沿岸站点能见度观测数据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提供的FNL(Final Analysis)客观分析资料,对2018年2月18~20日的大雾过程进行了天气学成因分析,并进一步利用CMA-MESO(Global and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高分辨率数值模式从边界层方案、模式垂直分层以及海雾能见度算法三个方面进行敏感性试验,以找出模拟效果更好的模式设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大雾期间华南近海海温较常年平均偏低,受地面冷高压南下补充的弱冷空气影响,偏东暖湿气流流经冷海面并快速凝结。而数值模拟对比试验显示,采用YSU(Yonsei University)边界层方案、边界层垂直层次加密及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预报系统实验室(FSL/NOAA)的海雾诊断方案(简称FSL)对改进能见度预报效果显著:YSU边界层方案比MRF(Medium Range Forecast Model)边界层方案对该次大雾过程的分布范围和最低能见度出现的时间模拟效果更优;模式低层分层加密可更好体现出低能见度的演变过程;通过能见度算法与实况对比,基于模式预报性能较好的湿度和温度预报而来的FSL算法,其能见度预报与站点实况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4.
LONG-TERM VARIATIONS OF FOG AND MIST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1951-2005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Fog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weather. Long-term variations of fog and mist were studied by analyz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743 surface weather stations in mainland China during 1951-2005. In climatology, there are more foggy days in the southeast than in the northwest China and more in the winter half of the year than in the summer half. The decadal change of foggy days shows regional variation. Southwest China is the region with the most foggy days, and more than 20 foggy days occur in Sichuan Basin in one year. Persistent heavy fog usually appears in winter and spring over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Northeast China Plain. Misty days are much more frequent in the provinces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than in the regions north of it, and there is an obvious increase of misty days after the 1980s. Southwest China is the area with the most number of misty days, and more than 100 misty days occur in Sichuan Basin in a year.  相似文献   
15.
相较于地面站点观测,卫星可以监测更大范围的夜间雾区分布,目前虽然已存在几种经典的夜间陆地雾遥感反演算法,然而其在我国大范围陆上的适用性尚不清楚。基于葵花8号(Himawari-8)静止气象卫星数据,分别利用双通道差值法、温度差值法及归一化大雾指数法反演了我国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夜间陆地雾区,并用地面观测资料以鉴定成功评分、准确率、判识率和误判率为指标参数对雾区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分析,讨论了三种反演方法的适用性。结果显示:1)三种夜间陆地雾反演方法在秋季和冬季反演效果最好,其中温度差值法的鉴定成功评分高、准确率高、误判率低,反演效果最好,双通道差值法的判识率高、误判率高,反演效果次之,归一化大雾指数法效果最差。2)三种方法对夜间陆地雾的反演在秋季和冬季的最佳适用区域略有不同,但都倾向于在平原和盆地达到最佳效果,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3)两次雾过程的反演结果显示,温度差值法和双通道差值法对平原地区夜间雾的识别能力均较强,在具体雾过程反演中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By making full use of GMS TBB data, diagnosis and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 Nino event in 2002 and 2003 were made. It suggests that the first clue of the El Nino event appeared in December 2001. The event was formed at the end of 2002 after five phases of development, and came into the phase of flourishing in the winter of 2002. From the analysis the dynamics, it is noted that that the position of the ascending branch of Walker cell was moving from the equatorial west Pacific to the equatorial central Pacific in the phase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l Nino event. The process of diagnosis shows that it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clue for forecasting the 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l Nino episodes.  相似文献   
17.
9711号台风及伴生暴雨的卫星云图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711号台风是近年来影响我国的一个强度和范围最大的台风。台风登陆时,正值天文大潮期,因而引起风暴潮,使得浙江、上海、江苏等沿海海堤坝损坏严重。台风登陆后,台风中心途经5个省,致使七省一市出现暴雨,山东及辽宁两省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天气。直接经济损失达250亿元。本文按卫星云图上显示的9711号台风云系演变特征,将9711号台风活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发展加强阶段、登陆阶段、台风外围云系与北方冷锋云系合并阶段及台风云系向温带气旋云系演变阶段。最后讨论了台风暴雨的时空分布与不同阶段台风云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路秀娟  钟青  陈涛  吴晓京 《气象学报》2010,68(6):967-976
近年来,通过适应性观测技术来减小预报误差已成为国际上数值预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然而实施适应性观测对减小预报误差的影响评估是一个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文中利用奇异向量方法以2007年3月4日东北地区暴风雪天气过程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预报误差对不同观测区域观测资料的敏感性,在确定能量范数的基础上,分析了奇异向量的水平分和特征和垂直分布特征,利用奇异向量的空间结构确定了敏感区域。通过伪逆初始扰动场作为分析误差,研究验证区域的预报误差对不同区域增加观测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敏感区域内进行补充观测来改善分析误差,能够最有效地提高验证区域内的预报水平;而减小非敏感区域内的分析误差对减小预报误差的贡献相对较小。这些结果表明,利用奇异向量法定义敏感区进行适应性观测,能够和有限的观测资源和计算资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地减小验证区域的预报误差,从而达到提高验证区域预报准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1961~2005年中国大雾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曹治强  吴兑  吴晓京 《气象科技》2008,36(5):556-560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41个地面台站观测的能见度和相对湿度资料,分析了中国大雾时空分布特征和趋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大雾日数明显偏多.夏半年明显偏少.其中11月最多,6月最少.在空间分布上,中国东部降水量较多的平原和丘陵年均大雾日数较多,而内蒙古大部和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年均大雾日数较少,多在1天以下.长江中下游和黄淮地区一些省市,是大雾天气多发的地区,并且具有明显正变化趋势,年大雾天气日数呈波动增多的趋势,波动的周期大约为1.5年.1982、1987、1989~2000年和2002年是大雾日数较多的年份,而1967年则是大雾日数明显偏少的年份.  相似文献   
20.
沙尘暴同一化监测模型与灾害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将GIS/R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一体化技术应用在沙尘暴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工作中的方法,提出利用不同遥感数据源建立同一化的沙尘暴监测模型的方法,将沙尘暴监测由定性研究转变为定量特征参数计算.引入GIS技术建立了可业务使用的沙尘灾害评估模型,通过对下垫面数据的集成与叠合分析,可以快速、机动、准确、可靠和多层次进行沙尘暴的灾后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