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57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3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珠母贝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符韶  梁盛  邓陈茂  劳赞 《海洋科学》2003,27(1):11-13
2002年3月1日于海南陵水县黎安港湛江海洋大学珍珠试验站 ,在珠母贝年龄偏小、性腺发育尚未十分饱满的情况下 ,选取雄性2只、雌性10只 ,通过人工催产的方法 ,促使2雄8雌排放精卵 ,受精率为86.36 % ,受精后20h胚胎发育为直线绞合幼虫。在水温23.5~29.7℃ ,盐度30.6,pH8.1的条件下 ,幼虫经66d的培育 ,共出池3mm±0.3mm的珠母贝苗126.8万只 ,初步取得了珠母贝人工育苗试验的成功。  相似文献   
102.
氨和亚硝酸盐对于对虾幼虫的毒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氨是甲壳类动物中蛋白质分解代谢的主要最终产品,而且在含氮排泄物中氨占总量的40%—90%。氨由非离子氨NH_3和离子氨NH4_~+组成,非离子氨是非极性化合物,有相当大的脂溶性,能穿透细胞膜毒害组织。氨又经常会氧化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非离子氨和其中间产品(亚硝酸盐)对鱼和甲壳类动物是有毒性的。在封闭的海水养殖系统中,氨和亚硝酸盐的积累对于虾和其幼虫有污染影响。因此,在封闭海水养殖系统中,了解氨和亚硝酸盐的积累,在对虾孵化场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3.
帚形动物门Phoronida全部在海洋中生活,全世界已报告近20种,近十年来法国人Emig作了系统的研究,经他整理后可承认的种大约有10个,我国仅1965年李复雪报告过在厦门发现过澳大利亚帚虫Phoronis australis Haswell。帚虫在外形上很难区分,必须作切片观察内部形态进行鉴定。1977年Emig检查了采自厦门保存在美国国立自然博物馆的两个帚虫,经鉴定系毯形帚虫Phoronis ijimai Oka。李的标本只描述了外形,种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确定。 1962年,我们在黄海青岛的阴岛潮间带发现了大量群生帚虫。群生生活的帚虫在种的鉴定上非常混乱,Silen怀疑日本和太平洋东岸加拿大及北美加利福尼亚的标本是蹄冠帚虫Phoronis hippocrepia Str. Wright,并认为毯形帚虫Phoronis ijimai Oka 和温哥华帚虫Phoronis vancouverensis Pixell可能是蹄冠帚虫的同物异名。1963-1964年,我们对采自黄海的群生帚虫进行了形态、生态和幼虫发育的研究后,不是蹄冠帚虫,经鉴定为毯形帚虫Phoronis ijimai Oka,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缢蛏浮游幼虫商品性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5.
沿东太平洋浅海分布的双壳类软体动物数据显示,大量非浮游异养型双壳类具有广泛的地理分布.其中某些种的纬度跨度可达30°以上,这些种绝大部分是分布在38°N~5°S之间.东太平洋沿岸海流、热带海洋相对适宜的环境以及生物地理分区性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经历浮游异养型幼虫发育阶段的双壳类一般具有较高的地理散布潜力,但是,其中某些种由于其对环境的忍耐性较差,只能局限于狭窄的分布范围.东太平洋浅海双壳类的种多样性以及非浮游异养型与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比例随纬度发生变化.低纬度地区显示很高的多样性,向高纬度地区逐渐降低,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下降率大大高于非浮游异养型.热带地区以浮游异养型双壳类占主导地位,随着纬度增加其所占比例减少,而非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比例随纬度增加而逐渐提高.表明随纬度增加所发生的环境变化对浮游异养型双壳类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对以本身卵黄为幼虫营养来源的非浮游异养型双壳类影响相对较小一些.  相似文献   
106.
盐度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及变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突变和渐变两种实验方法检验了盐度对波部东风螺幼虫存活、生长和变态的影响。这两个实验,在盐度21.0-27.5的范围内,幼虫均有较高的存活率、变态率和较快的生长速度。其中,在盐度24.0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都最高,生长速度也最大。不管盐度如何,幼虫较快的生长速度总是和自发变态前较短的浮游期联系的,尽管渐变盐度没能使幼虫的存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变态个体的大小以及浮游期的长度得到显著的改变,却明显地加宽了幼虫存活和变态的盐度范围。渐变盐度的实验方法优于突变盐度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刺参幼虫的变态和习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刺参幼虫的发育可分为浮游和底栖两个阶段.浮游生活阶段包括三个幼虫期。它的特征是体表具有分布不同的纤毛。在囊胚期为周身纤毛,耳状幼虫期为纵行纤毛带,樽形幼虫为五条围绕幼虫身体的环形纤毛带.自五触手幼虫开始,原来的纤毛环逐渐退化.即进入第二阶段底栖生活阶段.从耳状幼虫期至樽形幼虫期.幼虫的体长发生急剧的缩短,形成了幼虫发育的一种特殊生长曲线(见图表)。从樽形幼虫变态成五触手幼虫的时间很短(在水温为20-24℃下为卜2天),这是幼虫发育的最关键时期。水体腔的变化是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标志。本文对水体腔的变化作了详细的描述.并指出了它在幼虫发育中的意义.特别是在人工育苗中可作为鉴别幼虫发育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8.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早期发育和变态阶段的毒性实验的研究进展 ,强调应根据敏感性和代表性水平来选取生物有机体进行生物毒性实验 ,并探讨了运用幼虫变态实验来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9.
海洋生物监测新技术探索:幼虫变态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了近年来海洋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海洋底栖无脊椎动物早期发育和变态阶段的毒性实验的研究进展,强调应根据敏感性和代表性水平来选取生物有机体进行生物毒性实验,并探讨了运用幼虫变态实验来进行海洋污染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0.
臭氧对西施舌胚胎孵化率和幼虫摄食生长与成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臭氧处理后的海水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胚胎孵化率、幼虫摄食率、生长率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后的海水的化学耗氧量(COD)及NH 4-N的浓度明显下降。西施舌胚胎在通入臭氧(4.17mg/L)10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高,为97%,在充入臭氧25min的海水中孵化率最低,为72.7%;西施舌幼虫在充入臭氧10~15min的海水中和未经处理的海水中生长较快;幼虫在充入臭氧5min和10min的海水中成活率有所提高。将幼虫放在多次充入臭氧的海水中培养,再放回未经臭氧处理的海水进行17h和30h恢复,30h后其死亡率达85%,而在充入臭氧时间短的的海水中死亡率较低,为33.3%,表明西施舌幼虫的生理机能受到了臭氧的不可恢复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