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852篇
测绘学   89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1263篇
地质学   1569篇
海洋学   1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1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75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孙丽  任学玲  周鹏  谷凡 《地震学刊》2010,(Z1):231-234
由于光纤、保护层和粘贴层以及基体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不同,使得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测量应变不等于基体材料的实际应变。本文以埋入式非轴向力作用下的光纤光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弹性理论分析,利用剪滞法,推导了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非轴向力和温度共同影响下的测量应变与基体结构实际应变之间的应变传递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分析,讨论了温度变化对非轴向力作用下的光纤光栅应变传递的影响,为埋入式光纤光栅传感器在非轴向力和温度影响下的应变测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土体剪切带的模拟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修正剑桥模型,研究在平面应变条件下正常固结土剪切带的产生机理和剪切带形状的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剪切带是由材料的不均匀变形引起,并由试样局部应变能释放的冲击作用形成的;试样端部摩擦约束与试样内部初始缺陷都能够引起试样的不均匀变形进而诱发剪切带。分析了不同边界约束条件、初始缺陷设置方式及二者共同作用对剪切带形式的影响,平面应变条件下土体的剪切带有单一型、交叉型和多段型等3种形式,多段剪切带的发展具有先后顺序。  相似文献   
103.
基于青藏块体东北缘1999~2001年GPS结果,分别采用块体整体旋转与线性应变模型和弹性力学有限元法这两类地壳形变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该区地壳水平应变场特征.结果表明:(1)两类方法在研究地壳形变时各具一定的优势,前者对块体整体运动变形及块体与块体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后者则较强体现出了应变高值区与深大断层在空间分布的紧密结合性;(2)两类方法所获得的应变高值区具有良好的空间分布一致性,主要集中在阿尔金断裂、祁连山断裂中东段、东昆仑断裂和海原断裂这些深大断裂处及其附近,面压缩值达到了-3×10-8以上,最大剪应变值达到了10×10-8以上;(3)应变高值区的空间分布与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4.
2008年5月12日汶川(31.0°N,103.4°E)MS8.0大地震发生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区域网GPS观测站相当密集的地区.1000个站的GPS 非连续观测区域网分别在1999,2001,2004年和2007年作了4次观测.震前区域网GPS观测站得到的水平位移表明,汶川大地震主要力源是印度板块向北对中国大陆的挤压,但同时也受到东部与南部板块的挤压.与其它地区相比,震前震中附近水平位移最显著的特点是,汶川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上位移分叉部位,即震中北部明显向东北位移,震中南部明显向东南位移,而震中附近的水平位移则明显小于其北面和南面的水平位移.简要讨论了应变计算结果的精度.为获取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分别采用趋势曲面拟合和统计方法研究了汶川地震前(1999—2007年)区域网的应变积累,寻找震中的大致区域.除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大地震震中及其周围地区外,1999—2007年震前区域网的应变积累的趋势曲面拟合表明,汶川地震发生在中国大陆第一剪应变积累大、范围最广的区域的东侧,且在此区域内积累较大的面压缩区的东北边缘.应变分量的统计分析表明,震前其分布在此区域及其附近同样有明显的异常,剪应变和面膨胀积累均增强.   相似文献   
105.
使用营口地震台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 对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9地震前后进行剪切波分裂分析, 结果表明剪切波分裂参数在岫岩地震前后有明显的变化, 慢剪切波时间延迟在岫岩地震前约142天开始增加, 揭示了震前的应力积累过程. 应力积累的持续时间与震级的关系符合对数坐标下的直线拟合经验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定义”响应地震”的概念统一表述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所引发的主破裂两侧临近构造及部分块体边界上的显著地震活动.其主体活动区域集中在昆仑地震主破裂的西南侧和东北侧及祁连山断裂.同时,地壳运动在主破裂北侧的甘青块体中西部出现与背景运动场反向的特征性变化,祁连山断裂出现应变弱化.弹性位移-应力阶跃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昆仑地震造成其东北侧甘青块体中西部地壳运动的反向运动(相对背景场).并形成东北部和西南部两个体应变张性区域,绝大部分响应地震都发生在应变张性区中和块体张性边界上.这种强烈挤压剪切背景中出现的相对松弛状态与昆仑地震后青藏块体地震弱活动背景中出现的显著活跃的响应地震活动的正相关性可能反映了断层约束状态的相对减弱对滑动的触发作用.说明在考虑地震发生条件时,不能只着眼于应力场是否增强,断层摩擦强度,或更广义地说,构造约束条件的变化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7.
汶川M_S8.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的水平形变和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9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的GPS观测资料计算得到的1999--2007年全球框架下的站点速率,使用块体运动模型公式,根据青藏亚板块和华南亚板块上的GPS站点速度,分别计算两个块体的运动参数,并用来反算龙门山断裂带的运动参量。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速率为9.38mm/a。其中,右旋走滑速率为3.22mm/a,压缩速率为-8.81mm/a。  相似文献   
108.
地震是地壳运动过程中能量长期积累和突然释放的结果。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范围、长时间尺度的地壳形变观测资料,从中获取地壳运动变形的长期背景场信息,结合地质构造和强震活动性,研究活动构造区域长时间尺度的应力应变积累分布背景及其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判断高应变积累异常区,对强震中长期预测十分重要。我国地震预报专家梅世蓉先生等认为,  相似文献   
109.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进行空间信息分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GPS时间序列对块体运动的信息进行了分离,发现块体的刚性运动、应变贡献部分变形和非规则变形所占的比重有明显差异,其中第一部分比重最大,其余两部分比重相当.从与地震孕育关系的角度看,后两部分与地震孕育的联系更紧密一些,它们反映了地震孕育过程的能量积累和震前的快速形变.最后,利用BJFS,BJSH,JIXN和KC014个GPS连续站数据计算了不同部分的信息分离结果,并分析了2006年河北文安5.1级地震前块体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不同块体应变计算公式的分析,利用模拟数据作为输入、采用经典平差方法求解应变参数并评定精度,进而对比不同参考面块体应变计算公式的差异。同时对小样本和大样本模拟数据应变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平面公式与球面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与计算区域的大小有关,由投影误差决定,与点位的纬度分布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小区域进行应变计算不会因为公式不同而导致结果的系统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