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0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李晓敏  张杰  马毅  吴培强 《海洋通报》2011,30(4):447-450
基于SPOT-5假彩色合成影像,在现场踏勘的基础上,对粤西海岛海岸带地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总结了地物的遥感影像特征,建立了耕地、园地、林地、居民地及工矿仓储用地、水域和滩涂6类典型地物的遥感解译标志.采用典型样区与样点相结合的方法,对基于该解译标志提取的结果进行了踏勘验证,经检验,解译精度在90%以上.粤西海岛海岸带卫...  相似文献   
102.
2007年11月在粤西海域采集鱼、虾和螺类等生物样品及表层沉积物样品, 探讨生物体和沉积物中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累积水平和各组分的组成规律.调查发现, 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总含量分别是4.77ng·g-1和9.06ng·g-1, 沉积物中γ-HCH未检出, 且δ-HCH和β-HCH所占比例较大, 表明粤西沿岸海区近期无新的HCHs输入.沉积物中(DDE+DDD)/T-DDT=0.97≈1, 表明粤西沿岸海区基本上没有新的DDT的输入.生物体内HCHs和DDTs的含量分别为0.84-14.90ng·g-1和0.60-18.40ng·g-1, 其中天竺鲷Apogon cyanosoma和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中累积的HCHs主要以α-HCH的形式存在, 分别占73.96%和100%, 而纵带箬鳎Brachirus swinhonis、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中HCHs的主要存在形式分别是γ-HCH(66.10%)、β-HCH(57.14%)和δ-HCH(61.48%), 这说明不同生物体对HCHs的累积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疣荔枝螺、天竺鲷、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和纵带箬鳎中的(DDE+DDD)占DDTs总量的百分比分别是100%、100%、91.5%、91.4%和60.5%, 表明这些生物体具有较强的降解DDT能力.各种生物体内DDTs和HCHs的含量都未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所规定的食用安全标准, 但是其复合毒性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值得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03.
厄尔尼诺事件与影响粤西的热带气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56-1997年的热带气旋资料,对厄尔尼诺事件与影响粤西地区的热带气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尔尼诺年影响粤西的热带气旋较常年频繁,厄尔尼诺年则明显少于常年;厄尔尼诺事件的强弱变化与西热带气旋活动的频数明显相关,呈一种反位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4.
根据连南、连州、连山、阳山4个气象观测站1970~2009年的日照资料,采用杜尧东等人研究出的计算公式Q=Qo(a+bs),计算分析了粤西北地区太阳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粤西北地区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3873.75MJ·m-2,最大区域在阳山为4031.00MJ·m-2,最小区域在连山为3768.01MJ·m-2。太阳辐射量自北向南和自西向东逐渐增多;线性变化趋势不明显,连山的年际变化最大,阳山的年际变化最小。1970—2009年总体上是减少一增多的变化过程,粤西北地区年太阳辐射普遍存在17年周期和3~4年周期;月平均太阳辐射量呈单峰型,在7月份达到峰值,2月份达到最低值。太阳辐射年际变动大的月份主要在3月,年际变动小的月份主要在9月。夏季有全年最大的太阳辐射,其次是秋季,春季有最小的太阳辐射;春季太阳辐射量存在28—30年周期(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夏季太阳辐射量存在18—25年周期,秋季太阳辐射量存在4—6年周期,冬季则存在明显2—3年周期。4季太阳辐射最大区域均在阳山,而春、秋、冬3季最小区域均在连州,夏季最小区域在连山。4季太阳辐射量均是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05.
粤西罗定-云浮广宁一线存在海西印支期推覆构造,这一发现得到了近年来众多调查研究工作的支持,一个大型NE向逆冲推覆构造轮廓被清晰地勾勒出来。怀集一郁南一岑溪一线发育的推覆构造和零星分布的构造窗,将粤西推覆构造体系的宽度扩展至逾70km,并且说明该大型推覆构造存在海西印支期和燕山期两期强烈活动。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热带气旋业务资料、业务地面观测、探空观测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对流降水分析角度分析了1011号热带气旋“凡亚比”登陆减弱后造成粤西的一次大范围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研究发现,强降水爆发前,粤西上空大气处于强不稳定状态,经中南半岛北部和北部湾输向粤西的一支低空急流爆发性增强,进一步加剧粤西大气不稳定度.在此背景下,低空急流核前缘以及急流与“凡亚比”西侧的西北部在粤西的汇合提供了强对流系统的触发条件.同时讨论了不同大气层结条件下低层动力辐合可能造成的降水性质及降水强度差异,提出一种新的台风登陆减弱后的暴雨业务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107.
笔者以粤西阳江-电白近岸海域地质调查的大量资料基础上,对该区沉积进行了较详细研究。本文重点论述调查区第四纪沉积物分布特征,形成时代、海平面变化以及未来海面变化趋势进行探讨,认为本区近代海平面与珠江三角洲有异,相对而言海平面在下降,而不是在上升。  相似文献   
108.
百多年登陆粤西海南台风的频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统计和分析117年登陆粤西海南的热带气旋频数.结果表明,登陆该区的热带气旋有明显的登陆活跃期、次活跃期、不活跃期和登陆高峰期等;其逐年登陆频数的演变,也存在一定的周期变化规律.可供台风长期趋势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109.
粤西罗定盆地南缘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矿石及近矿蚀变围岩中黄铁矿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金矿石(含金石英脉)和花岗斑岩的稀土元素特征,显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壳。矿体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结合气液包裹体均一温度,认为本区金矿的成矿作用发生于低温、浅成-超浅成的环境条件,金矿的成因类型为浅成一超浅成低温热液型。  相似文献   
110.
根据最新1∶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认为粤西云开地区前泥盆纪变质地层属一套总体有序、局部无序的构造地层单位系统,因此建议新建云开岩群。依据叠覆关系,又将其划分为新垌岩组、帅堂岩组、山美岩组、清垌岩组4个岩组。各岩组间以顺层韧性剪切变形带为界面,空间分布主要受第一期北西向褶皱控制。云开岩群适用于整个粤西云开地区,前人所建立的"云开群"及"高州岩群"实为同一套岩层,即云开岩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