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将紫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进行融合让人们及时清晰地观测到设备故障,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相机模型和相机间透视变换的图像配准方法和相应的标定装置,能够实现高精度、小计算量的高效紫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的对齐。紫外和可见光的信息融合不仅能够探测目标发射的紫外光谱,还可以对目标进行清晰成像、精确定位,生成的多光谱图像改善单一光谱成像信息的局限性。利用多源图像的信息互补,提高图像检测的准确性、及时性,也更适合计算机的后续分析与处理。  相似文献   
102.
张婷  张杰 《海洋科学》2018,42(6):141-149
溢油污染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修复的破坏。准确、高效地监测海面溢油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紫外传感器对油膜非常敏感,可快速发现,但存在误判;而SAR(SyntheticApertureRadar)溢油探测的精度较高,两者相结合可准确探测溢油。无人机平台可低成本地实现溢油快速应急响应,无人机载SAR和紫外传感器的载荷重量小,可同时集成于无人机上开展联合溢油探测,以满足业务化监测需求,此方面的研究尚未见有相关报道。本文拟研究溢油不同种类、厚度、在不同海洋环境条件下的紫外图像特征和SAR纹理特征、形状特征、散射特征,构建溢油特征数据库,并建立一种基于特征组合的溢油SAR与紫外联合探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无人机数据获取模式和控制单元等的改造方案,进而实现溢油SAR和紫外图像的高效获取。  相似文献   
103.
为探讨太阳紫外辐射(UVR,280~400 nm)和CO2浓度变化对大型海藻的复合效应,选择了常见的经济海藻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实验材料,研究了UVR(阳光紫外辐射)和CO2对其生长、光合作用、色素以及紫外吸收物质含量变化的复合作用。实验设置两个CO2梯度(380×10-6和800×10-6)和三种太阳辐射处理(PAB处理——全波长辐射处理, PA辐射处理——滤掉紫外线B和P处理——滤掉全部紫外线)。结果表明,CO2加富(800×10-6)显著地促进了龙须菜的生长,而UVR则产生抑制作用,但两者之间复合作用不显著。UVR促进了藻体的紫外吸收物质的合成,而且在高浓度CO2下经PAB辐射处理的含量要显著高于正常CO2浓度水平下的,这表明高浓度CO2促进了紫外吸收物质的合成。在光合作用受限制的低PAR条件下,紫外线A(UV-A)促进其光合作用,但高浓度CO2却抑制了藻体的光合作用速率。在正常浓度CO2水平下生长的藻体,UVR显著降低其光合作用能力,但是在高浓度CO2下生长的藻体,UVR这种负面效应不显著。UVR显著降低藻红蛋白的含量,高浓度CO2 在P和PA辐射处理下也显著降低藻红蛋白的含量,但在PAB辐射处理下却呈现相反的结果。高浓度CO2下生长的藻体通过增加体内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来维持较高浓度的藻红蛋白含量,增强了其抵御UVR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4.
阳光紫外辐射对水生动物个体水平如生长、发育和存活等方面产生不利影响.从DNA损伤、蛋白质损伤、呼吸爆发和细胞凋亡等方面较系统地分析了影响机制,另外,还从逃避紫外辐射、光保护物质、DNA修复、体内的抗氧化系统等方面分析了水生动物对阳光紫外辐射的响应机制.最后提出应当重点开展原位实验、长期效应、间接影响、群落及生态系统和响应机制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5.
作为海陆交互作用的重要区域,河口在海洋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在河口区的来源、降解和保存一直是关注的热点.本研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珠江口3个沉积柱(S1、S2、S3站位,盐度依次增加)孔隙水溶解性有机质的空间分布和来源进行了表征分析.利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llel factor analysis,PARAFAC)方法对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进行解析共得到5种荧光组分:类腐殖质组分C1、C3、C4,以及类蛋白荧光组分C2和C5.三个站位的C2组分同沉积物微生物DNA浓度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69,P<0.01),说明类蛋白组分C2可能主要来源于原位微生物的分解代谢.C5同DNA浓度相关性较弱(R2=0.40,P<0.05),推测是混入了荧光峰同类蛋白组分十分接近的酚类化合物所致.类腐殖质荧光组分来源复杂,S1站位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含量最高(1.45~8.83R.U.),推测是受到了显著的陆源输入影响.S2和S3站位3种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含量很低(<1R.U.),且分布规律十分相似,可能主要来源于水体和沉积物藻类微生物的代谢释放.三个站位的腐质化指标HIX随深度增加,类蛋白组分荧光相对含量随深度降低,并且同指示DOM分子量的光谱斜率比值SR分别呈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这说明从沉积物表层到深层,DOM由低分子量的类蛋白组分向高分子量的类腐殖质组分过渡.本研究结果对理解河口区沉积物中的孔隙水DOM分子量/活性模型(pore water size/reactivity,PWSR)以及DOM的生物有机地球化学过程提供了补充参考.  相似文献   
106.
三维荧光光谱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荧光分析技术,其与紫外荧光光谱相比,前者能获得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同时变化时的荧光强度信息,在多组分混合物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在环境、生物、化学等方面的应用较成熟,而在珠宝玉石的测试与研究中则应用较少。选取山东蒙阴矿区产出的25颗钻石样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荧光和紫外荧光对其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该钻石样品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可分为无荧光谱峰、单荧光谱峰、双荧光谱峰和3个荧光谱峰4种类型,与其紫外荧光特征呈一一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7.
薛佳 《福建地质》2012,31(4):358-367
采用超声提取,固相小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紫外二极管阵列检测器串联的方法测定水、土壤、植物中16种多环芳烃含量。用正交法优化了固相萃取条件,并通过选择最佳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波长提高了荧光检测的灵敏度。仪器检出限0.02~8.15ug/L,方法精密度1.38%~7.59%,线性范围0.2~300ug/L,相关系数>0.999 1,样品加标回收率75.1%~96.3%。  相似文献   
108.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介绍历史上的紫外天文卫星。这里所谓的早期紫外天文,指的是从紫外天文诞生到“国际紫外探测者”(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Explorer,简称IUE)发射之前的这一段时间。紫外天文学始于对太阳的研究,而对恒星等目标的紫外观测出现的较晚。本系列文章不涉及观测太阳和以日地空间关系为目的望远镜,也不涉及行星际探测器。  相似文献   
109.
空间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导致了全波段天文学的到来。其中,近紫外和远紫外的空间观测出现很早,但极紫外天文的出场却晚了许多。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既有技术上的困难,同时也出于天文学家对极紫外天文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10.
纵观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尽管各个国家的近紫外、远紫外空间望远镜有很多。但极紫外天文观测相对匮乏。在整个二十世纪,除了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极紫外探测者EUVE,就只剩下了几个机载天文台:如美国、意大利合作的UVSTAR(Ultraviolet Spectrogragh Telescope For Astronomic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