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7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01.
建立了一种新的管状模型来模拟普通黑烟囱体的热液循环系统,分别用达西方程、湍流方程、Ergun方程和“浮压力差”方程来描述热液循环不同关键环节处的动力学系统,用一个温度场的对流-扩散方程来描述反应区的热能交换及系统的温度变化规律.在联立几个方程并用有效的数值算法及Matlab语言编程求解后,得出了系统中温度、压力及物质流速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对黑烟囱体内部的动态热平衡和压力平衡进行了分析.在普通黑烟囱体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巨型羽状流(巨羽流)生成的数学模型.选择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洋脊热液喷口对巨羽流的形成进行了模拟,其结果与Baker根据实测数据估算的近似值吻合很好.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巨羽状流形成的一系列条件及主要参数对巨羽流生成周期、温度和最大物质流速等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巨羽流系统可以由普通黑烟囱系统发展演化而成,其实际过程是普通黑烟囱流系统活动所形成的热液沉积在一定程度上会堵塞热液喷溢通道(相当于形成盖层),造成热液在海底之下积蓄和升温,从而导致浮压力差增大,经过2~3 a(浮压力差达到盖层破裂极限值)则可形成巨羽流系统,巨羽流产生时的热源温度必须超过500℃,喷出热液的最高温度为413℃左右(与实际观测到的海底热液的最高温度一致).当反应区热源温度增大时,产生巨羽流的临界时间明显变短(可能不到1 a),而临界温度(巨羽流生成时的温度)及巨羽流的最大物质流速几乎不随其变化;随着渗透率的增大,巨羽流的最大物质流速也随之增大,但其增速随渗透率的进一步增大而变缓,并逐渐趋向一个相当于下渗流无摩擦阻力时的极限稳定值.  相似文献   
102.
Cu2+,Zn2+,Pb2+,Cd2+对刺参幼虫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晓燕 《海洋科学》1994,18(2):9-12
为摸清重金属Cu2+,Zn2+,Pb2+,Cd2+对刺参幼虫的影响程度,于1986~1988年在威海市西港渔业公司育苗场进行了其毒性试验。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方法采用生物毒性试验[1,2],根据试验持续时间和毒物浓度,分急性中毒试验和亚急性中毒试验。生物致毒的方法是接触致毒,即准确称量一定数量的CuSO4,ZnSO4,Pb(NO3)2,CdSO4,分别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母液,然后按试验组浓度要求将母液加入不同试验组的过滤海水中,试验生物在其内培养。试验所用的过滤海水采自威海市田村小石岛海区的自然…  相似文献   
103.
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对其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生态分布、形态构造、生活习性、食性、繁殖习性等)已经比较全面,其苗种的生产在福建省、广东省已有一定的规模,但对诱导其附着变态方面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104.
几种抗菌药物对壳顶幼虫的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以96h平均日生长率作为药物对幼虫毒性的观察指标,求出日生长率仅为对照组一半时的药物浓度(96TLM)及安全浓度(SD)如下:氯霉素69×10-6、6.9×10-6;呋喃西林72×10-6、7.2×10-6;百炎净77×10-6、7.7×10-6;红霉素97×10-6、9.7×10-6;硫酸链霉素48×10-6、4.8×10-6;青霉素钠大于100×10-6、10×10-6。(2)13×10-6的呋喃西林、13×10-6的红霉素、13×10-6的青霉素钠对幼虫生长均有促进作用。(3)各试验组随药物浓度递增,幼虫活动逐渐被抑制;摄食率及眼点率逐渐下降。高浓度红霉素对摄食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05.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溻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溻县柏崎市附近海域发生Mw6.6地震(日本气象局震级MJMA6.8)。该地震引发世界最大核电厂——柏崎刈羽核电站多起核安全事件,是世界范围内有记载的对核电站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介绍了该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造成的影响,文章最后概述了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地震的反思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6.
2007年7月16日日本新潟县柏崎市附近海域发生MW6.6地震(日本气象局震级MJMA6.8)。该地震引发世界最大核电厂——柏崎刈羽核电站多起核安全事件,是世界范围内有记载的对核电站影响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本文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详细介绍了该地震对柏崎刈羽核电站造成的影响,文章最后概述了日本、国际原子能机构对该地震的反思以及我们应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7.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地下水污染监测网的设计包括取样点在空间上的采样位置和时间上的取样频率这两方面的确定,其目的是为了准确刻画污染羽在含 水层中随时间的变化状况。概要地回顾了近20年来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的研究成果。分别介绍了统计方法、模拟方法和模拟-优化模型 等监测网设计方法的研究进展。监测网设计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最终的监测目的以及可供利用的基础资料。指出参数的不确定性是影响污染监 测设计结果的最重要因素。如何将地下水污染监测网设计的理论研究真正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8.
首次在吉林省延边地区长财煤矿早白垩世长财组发现蕉羽蕨叶属(Nilssoniopteris)。根据其外部形态及表皮构造等特征,鉴定并描述蕉羽蕨叶4个种,即:普里纳达蕉羽蕨叶Nilssoniopteris prynadae Samylina,平轴蕉羽蕨叶(新联合)N.platyrachis (Samylina) comb.nov.长叶蕉羽蕨叶?N.longifliadenko?和蕉羽蕨叶(未定种)Nilssoniopteris sp。  相似文献   
109.
在海洋三维地震作业中,潮汐运动对地震作业影响很大,有时甚至因为潮汐对地震电缆的侧向影响需要中断作业。本文根据作业工区附近港口的潮汐数据计算推断出作业区潮汐的运行规律,遵循其规律避开潮汐的高潮期进行地震作业,以取得更好的地震采集资料和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110.
2003年春、夏、秋季对黄河三角洲7座平原型水库进行了4次调查,发现:1)由摇蚊科幼虫和水蚯蚓构成的大型底栖动物,体内磷含量随底泥沉积磷的增加而增加(P<0.000),底柄动物对沉积磷的积累系数亦随沉积磷含量的增加而增加(p<0.000);2)4、5月份摇蚊幼虫在底栖动物体所占不同比例(20%-100%),没有显示与底柄动物体内磷含量任何关系;3)底栖动物含磷量与水层总磷无显著相关关系;4)底柄动物生物量与沉积总磷仅4月份有相关(p<0.10),其中摇蚊幼虫生物量与沉积磷量相关显著(P<0.05),总体上,水库底柄动物最高生物量随沉积磷增加而增加;5)底栖动物生物量与水层总磷无相关关系,但去掉底层鱼产量高的水库后,8月份二者有显著相关关系(p<0.03),且总体底栖动物最高生物量也随水层总磷增加而增加.认为:1)由摇蚊科幼虫和水蚯蚓构成的大型底柄动物对磷的积累以及摇蚊幼虫的生物量均与水体磷负荷有密切关系;2)摇蚊幼虫和水蚯蚓含磷量(干重)差异不明显;3)以摇蚊幼虫为主的底栖动物对磷的积累主要来自沉积磷的影响,受季节的影响相对较弱;4)底栖动物生物量主要受水层总磷的控制,也受鱼类摄食以及摇蚊幼虫个体羽化时间不一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