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65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从降雪预警业务实际出发,设计了基于最优化法的雷达估测降雪方法,对2007年3月4日特大暴雪过程开展雷达降雪估测试验,并分析估测结果的误差。针对温度变化、雪花末速度、与雷达的距离和计算方法等方面的误差因素制定了3种改进方案。改进后的估测降雪量与实况降雪量的相关系数提高到0.66(超过99%信度检验),平均相对误差降低至48.74%,对于0.3 mm/h的较弱降雪和5 mm/h以上的强降雪均具有估测能力。其中距离雷达50~100 km的样本估测降雪量与实况降雪量的相关系数达到0.82。在3种改进方案中,考虑降雪末速度影响的改进效果不明显,这可能与本次暴雪过程的回波较均匀有关;按雷达与样本距离分类进行雷达降雪估测的效果最明显,不仅可以增加相似程度,还减小了雷达近距离高估和远距离低估的误差;而算法的改进进一步提高估测精度。本次雷达降雪估测对于1.6~2.5 mm/h的较强降雪和2.6 mm/h以上的强降雪平均相对误差较小,分别为31%和27%,但雷达降雪估测高估了1.5 mm/h以下的降雪而低估2.6 mm/h以上的强降雪。一方面说明雷达回波对于降雪强弱变化不是很敏感,另一方面在业务实际工作中有可能利用这种一致性的误差进行订正,以提高降雪估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2.
朱伟军  廖芷仪  何清  缪启龙 《中国沙漠》2012,32(4):1102-1109
利用新疆天山地区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NOAA卫星AMSU辐射亮温资料,应用中尺度模式(WRF-ARW)和(3DVAR)同化系统,对2007年7月16-17日发生在新疆东天山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①通过WRF模式对天山地区“2004-07-18”和“2010-06-22”两次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试验, WRF模式在天山地区以Lin微物理过程方案,Grell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MYJ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耦合Noah陆面模式的方案组合更优。②同化天山地区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常规探空资料和AMSU-A/B辐射亮温资料,使初始场更接近于当时的实际大气状况,且同化后的模拟预报效果,无论是对降水落区还是对降水强度均较控制试验有明显的改善。③适当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有助于改进暴雨落区的预报强度。  相似文献   
103.
基于1980—2014中国670站日最大风速资料,利用改进的客观天气图分析法(OSAT)分离出中国陆地的台风大风(6级以上,≥10.8 m/s),并定义了台风极端大风,进而研究了台风大风和台风极端大风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在地理分布上,台风大风年均日数和占比均自海岸线向内陆迅速减小,在海南、华南和东南沿海省份以及江苏南部,台风大风占比一般为30%~70%;台风极端大风年均日数大值主要分布在沿海省市(除河北和天津),特别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局部地区台风极端大风日数占比达100%。从季节变化看,在台风活跃的7—9月,中国台风极端大风频次总体上超过了季风极端大风;就全国而言,当阈值从最低值(11.5 m/s)提升至12级(32.7 m/s)时,台风极端大风频数占比则从12%急剧攀升至77%。1980—2014年,中国台风大风和台风极端大风年日数均显著减少,而台风极端大风年平均强度增强;这期间引起中国台风大风和台风极端大风的台风频数均显著减少,但引起台风极端大风的台风在生命期和影响期的平均强度均显著增强,这可能是上述显著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4.
风云三号卫星微波大气温度探测仪资料偏差订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推动中国风云三号卫星(FY-3A/B)资料在区域数值天气预报中的同化研究,重点研究FY-3A的大气温度垂直探测仪(MWTS)资料的偏差订正问题。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原全球TOVS辐射偏差订正方案的基础上,结合MWTS资料特征,建立适用于FY-3A卫星MWTS辐射率资料的偏差订正系统,并评价MWTS的偏差订正效果。结果表明:(1) 同纬度带和扫描位置的扫描偏差不同,各通道表现出不同的偏差特征,通道1扫描偏差较大(0~5 K),通道2、3、4较小(0~0.6 K);(2) 扫描偏差订正和气团偏差订正后的观测残差基本符合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3) 偏差订正后的观测残差标准方差有所降低,这将提高卫星资料对分析场的调整。证明了FY-3A MWTS资料质量较好,具有同化应用的潜力,开发的偏差订正系统可为FY-3A MWTS资料在区域模式中的同化应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5.
辽宁两类降雪过程的对比及定量降雪预报指标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1°×1°资料,普查辽宁省最近10 a来区域性暴雪、大雪、中雪天气过程,大致可分为北上水汽型和东北上水汽型两类。从环流背景、水汽和动力条件方面对比分析了2004年12月19日和2002年12月16日两次不同类型的降雪过程,发现北上水汽型降雪过程850 hPa比湿和水汽通量大,水汽条件强,动力条件相对弱;而东北上水汽型的降雪过程850 hPa比湿和水汽通量相对小,但动力抬升和辐合作用强。通过分析10 a来辽宁不同类型5场区域性暴雪、8场区域性大雪、9场区域性中雪的水汽条件和动力条件物理量阈值区间,发现北上水汽型降雪过程850 hPa比湿和水汽通量大于东北上水汽型同级别降雪过程,在降大雪量级时的850 hPa比湿和东北上水汽型暴雪过程相当;东北上水汽型降雪过程的最大螺旋度、850 hPa散度、最大垂直速度和850 hPa急流要强于北上水汽型,而且降雪级别越高差距越明显,其中暴雪量级最大垂直速度、850 hPa急流已经达到产生暴雨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106.
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对江苏一次飑线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应用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WRF模式及其3DVar同化系统, 针对江苏地区2009年6月14日飑线过程进行了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同化试验研究, 在对雷达资料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的基础上, 设计一系列尺度化因子优化调整及同化频率的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同化后初始场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适当的尺度化因子设定, 能够有效改进对模式初始场中700 hPa风场和850 hPa温度场以及组合反射率因子等要素的分析, 进而改善短时降水预报和风暴的垂直结构配置;并且同化频率越高, 对初始场的组合反射率因子分布与观测更为接近, 短时降水预报越准确。  相似文献   
107.
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流性降水变化特征及影响 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NCEP/NCAR逐日、逐月温度资料和相对湿度资料,及长江中下游60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近60年来全球和北半球地表温度变化趋势,分析了温度增加前后,夏季(6~8月)对流性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部分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北半球年平均及夏季平均地面温度为增暖趋势,1998年为增暖突变年份;变暖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对流性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呈增多趋势且强度增强;全球增暖后,对流层中、高层水汽含量呈下降趋势,对流层低层水汽含量呈上升趋势;热含量除个别月份外,在700、850、1000 hPa均有明显增长;大气中不稳定性也显著增强.这些与对流性降水事件发生频率的增加和强度的增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说明全球变暖导致的大气中水汽含量变化、湿空气热含量增加和不稳定性增强对对流性降水事件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风暴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风暴轴的三维结构、时间演变、维持机制及其与平均气流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出发,对风暴轴的研究动态和主要结构作了评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景作了一定的展望 。  相似文献   
109.
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采用相关及合成分析方法,对EMMWF1979-1993年的网格积雪深度资料深度资料,冬季海平面气压场,500hPa高度场及中国冬季气温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欧亚大陆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及中国冬季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冬季积雪异常与东亚冬季风和中国冬季气温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0.
ENSO事件对冬季北半球太平洋风暴轴维持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每日客观分析资料及美国大气研究中心(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ENSO事件对简报北半球太平洋风暴轴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El、Nino(La Nina)年,风暴轴区域斜压性强(弱),风暴轴位置向东(西)扩展(收缩)且强度强(弱),与风暴轴发展有关的涡动热量通量和运量通量也同时增强(减弱),由此揭示出ENSO事件对太平洋风暴轴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