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89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02篇
海洋学   31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特征及其对呼吸道疾病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尺度谱分布及其年、月、日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大气气溶胶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分析了大气气溶胶浓度与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M10月均浓度与同期呼吸道疾病月发病人数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呈显著性正相关;当PM10日均浓度明显升高后1~2 d,呼吸道疾病发病人数也随之增多。  相似文献   
112.
内蒙古一次强沙尘暴过程综合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内蒙古沙尘暴监测站的沙尘暴器测资料,对2010年3月19~20日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沙尘暴发生前,大气层结稳定并不利于对流的发展.但在700 hPa至500 hPa的强冷平流与850 hPa以下层次的平流差异有利于温度垂直递减率增大,强冷平流的作用使其中心以下层次形成热力不稳定层结,是沙尘暴发生的有利层结条件.当干对流风暴发生并形成沙尘暴天气时,不稳定能量释放,使该层大气趋于中性层结即混合层,混合层可能是其间的一个平衡态.对流层中低层冷平流的强度、位置和层次,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混合层的厚度和沙尘暴的强度.过程中混合层以下气层温度下降的比较快,加之沙尘暴顶层短波辐射有增温效果,在混合层顶(约500 hPa处)出现逆温盖.强冷空气活动是引发沙尘暴天气的主要原因,沙尘暴天气的发生伴随着地面剧烈降温,相对湿度骤降,气压涌升,地面风速直接影响沙尘暴强度.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能更加精细的反映和描述沙尘暴强度的变化.粒子散射系数的变化趋势和PM10浓度的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沙尘暴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1000Mm-1以上,达到强沙尘暴强度阶段,散射系数基本在2000Mm-1以上.  相似文献   
113.
基于MODIS的祁连山区积雪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迪花  郭铌  王兴  张小文 《冰川冻土》2009,31(6):1028-1036
利用2000-2003年日资料经8 d合成的500 m分辨率MODIS卫星反演积雪资料和数字高程模型, 借助于GIS空间分析技术, 以积雪频率和积雪盖度为监测指标, 研究分析了祁连山区整体的积雪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年内变化特征, 地形对积雪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 祁连山区的积雪分布极不均匀, 积雪主要沿山系走向成条带状分布, 呈现西段多, 东段次之, 中部和南部少, 山脊多, 山谷少的特征, 且海拔越高、 山势越陡、阴坡积雪的范围越大、持续时间越久. 累积降雪时间, 就全区而言为9月至翌年5月, 但不同高度、坡度和坡向带有所差别. 海拔4 000 m以上区域存在春、秋季两个时段的积雪补给, 而海拔4 000 m以下仅有中秋至中冬一个时段的积雪补给;坡度较平缓的区域冬季和春季为主要积雪补给期, 而坡度较陡的区域则为秋季和春季;平地和南坡积雪补给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春季, 而其它坡向为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14.
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对和田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沙尘暴监测网数据、常规气象资料以及MICAPS系统环流形势资料,对和田市2004年春季沙尘天气产生的污染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和田市春季污染相当严重,主要以沙尘污染为主。整个春季79%时间API(环境污染指数)指数均达到500,且45%时间可吸入颗粒物PM10在TSP巾的浓度比例达50%。不同天气系统对和田市空气的污染贡献不同。从东路影响和田市的天气系统、高压底部型地面系统和浮尘天气所造成空气污染相当严重。其余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所产生的污染较小。  相似文献   
115.
We present thermal mass loss calculations over evolutionary time sca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 if the smallest transiting rocky exoplanets CoRoT-7b (∼1.68REarth) and Kepler-10b (∼1.416REarth) could be remnants of an initially more massive hydrogen-rich gas giant or a hot Neptune-class exoplanet. We apply a thermal mass loss formula which yields results that are comparable to hydrodynamic loss models. Our approach considers the effect of the Roche lobe, realistic heating efficiencies and a radius scaling law derived from observations of hot Jupiters.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mean planetary density on the thermal mass loss by placing hypothetical exoplanet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upiter, Saturn, Neptune, and Uranus to the orbital location of CoRoT-7b at 0.017 AU and Kepler-10b at 0.01684 AU and assuming that these planets orbit a K- or G-type host star.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ydrogen-rich gas giants within the mass domain of Saturn or Jupiter cannot thermally lose such an amount of mass that CoRoT-7b and Kepler-10b would result in a rocky residue. Moreover, our 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present time mass of both rocky exoplanets can be neither a result of evaporation of a hydrogen envelope of a “Hot Neptune” nor a “Hot Uranus”-class object.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density and mass, these planets most likely were always rocky planets which could lose a thin hydrogen envelope, but not cores of thermally evaporated initially much more massive and larger objects.  相似文献   
116.
烟台海域海岛自动站大风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烟台北部面临黄、渤海,海岛自动站分布众多.我们发现,在同一大风过程中,各海岛自动站的风速、风向因为海拔高度、周围地形影响、下垫面摩擦的不同造成明显差异.本文主要以长岛作为渤海海峡大风的代表站,以崆峒岛和芝罘岛作为烟台北部沿海海域大风的代表站,利用便携自动站的观测数据近似代表海面大风的实况,与代表站进行大风的对比试验,对比试验的数据均采用指数廓线公式订正到海面10m高度.分析了三个海岛自动站的不同风向下的海面大风的实际代表性,并给出不同风向下的大风订正值.  相似文献   
117.
稻城冰帽库照日冰碛垄的宇生核素10Be年代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鲁里山南端的稻城冰帽在第四纪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冰川作用,然而,关于冰川作用的年代数据相对较少。选择稻城冰帽南缘库照日附近的3套冰碛垄进行宇生核素10Be的暴露年代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库照日最老冰碛垄(E)的暴露年代为(714±8.0)~(529±8.0)kaBP,D垄的暴露年代为(121±2.9)~(114±2.9)kaBP,DC垄的暴露年代为(47±1.3)~(43±1.3)kaBP。由于宇生核素暴露年代所反映的是冰川消退时的年代,因此,我们结合深海氧同位素的气候特征以及其他测年数据推断,E垄、D垄、DC垄可能是MIS16、MIS6以及MIS3b阶段冰川作用的产物;(2)冰川退却是一种逐步退却的模式。样品E的两次测验结果比较吻合,表明宇生核素10 Be暴露测年方法对冰碛垄形成年代的测定是可靠的,该方法在地貌学和第四纪年代学研究中有着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8.
近10年中国大气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名升  张建辉  张殷俊  周磊  李茜  陈远航 《地理学报》2013,68(11):1504-1512
为分析近10 年来中国PM10污染时空格局演变,运用统计学和GIS 方法对2002-2012 年PM10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 地级及以上城市ρ(PM10)年均值由0.130 mg·m-3下降至0.076 mg·m-3,达标城市比例由37.6%上升至92.0%;环保重点城市ρ(PM10)日均值超标天数比例由24.7%下降至7.0%。② 12 月份PM10污染最重,其次为1 月和11 月;8 月份污染最轻,其次为7 月和9 月。③ PM10的重污染区域明显减小,由集中连片分布变为零星点状分布。但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北方尤其是西北、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湖北一直是PM10污染相对严重地区。④ 北方地区PM10污染重于南方地区,两者的差异主要发生在北方采暖期(1-4 月及11-12 月)。⑤ PM10污染的改善主要体现在重污染城市的改善,1/10 左右的重污染城市对降低全国PM10平均浓度的贡献约占1/3,而清洁城市PM10污染则有加重趋势。⑥ 环保重点城市污染天气以轻度污染为主,占全部污染天数的80.4%。受沙尘天气影响,3、4 月份发生严重污染天气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19.
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好的评价指标之一。采用生态足迹模型,首次对宁夏1991-2010年长时间序列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对生态赤字的构成进行了分析;修正了Ulanowicz的发展能力模型,创新性的在计算公式中将万元GDP生态赤字(盈余)因子引入,对宁夏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991-2010年宁夏人均生态赤字高于全球0.4 hm2,和全国0.68 hm2的水平相比,1991-2010年宁夏生态赤字扩大5倍,20 a间系统稳定性逐渐下降,但近年有向良性化方向好转的趋势。在2010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上升,2010年最大,为2.993,是20 a前的16倍多。提高生态足迹多样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是宁夏提高发展能力的途径;且通过政策手段对能耗进行控制,宁夏建设可持续发展经济是可期待的。  相似文献   
120.
采用Li-8100对亚热带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分室昼夜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坪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和植物地上部分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呼吸速率日最高值出现在中午13:00~14:00;草坪生态系统的呼吸速率最低值只出现在6月的7:00左右,其他月份的最低值出现在23:00~2:00;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低值出现在4月和6月的7:00左右,8月则在2:00达最低值,11月土壤呼吸速率波动不大,极值不太明显.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始终表现为白天高于夜间.4月、6月、8月和11月生态系统呼吸的日排放C量分别为27.30、43.94、44.79和25.18g m^2d^-1.6月、8月和11月土壤日呼吸量占整个生态系统日呼吸总量的比例大约为50%,远小于4月的74%.除11月外,生态系统、土壤总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均与5cm土温呈显著的指数相关.草坪生态系统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4月〉11月〉6月〉8月,土壤总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6月〉4月〉8月〉11月;除11月外,土壤呼吸的Q10值大于生态系统呼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