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7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78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在对歧口凹陷古近系沙三二亚段的多种单因素沉积学信息——测井相、岩心相、砂分散体系、地震相和地震属性、生物相、矿物岩石学和有机地化与岩石(颜色)、构造、古地貌等分别进行了详细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对多种单因素沉积学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配置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沉积学的共性和特殊性规律,使多种单因素沉积学信息起到了相互佐证和互为补充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对研究区沉积体系类型、空间配置关系和物源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和评价。研究认为,歧口凹陷沙三二亚段发育4种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扇沉积体系和湖泊沉积体系。其中,在断层活动性强、坡度较陡的地区发育扇三角洲;在坡度较缓的地区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断控盆地边缘深水区发育近岸水下扇,盆地内部次级断层则控制了远岸水下扇的发育。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受5大主要物源控制:燕山物源、沧县物源、埕宁物源、孔店物源和沙垒田物源。本研究证明,这种"单因素精细取证,多因素综合分析"的方法在拥有丰富勘探资料的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中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3.
重大地质突变期生物与环境事件的分子化石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地质类脂物分子在地球环境和生命过程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应用。总结了志留纪/奥陶纪、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三叠纪/二叠纪、侏罗纪/三叠纪、古近纪/白垩纪5次生物集群灭绝期地质类脂物分子记录的生物和环境事件。重点讨论了地质类脂物记录的绿硫细菌和水体透光带富硫化氢事件、甲烷菌与海底天然气水合物释放以及这些事件与生物危机的可能关系。提出了当前的工作应从生物危机向生态危机深入,既能反映生物事件与环境事件的关系,又能体现地质记录和地质过程的结合,这其中,地微生物生态系和陆地生态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4.
115.
通过分析新郑市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概念模型,运用GMS软件建立三维地下水流的数值模拟模型,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进行现状评价,并对2015年和2020年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到2020年水位将会下降5~10 m,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开采漏斗,为了降低地下水位的下降幅度,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减少地下水资源的开采.  相似文献   
116.
大洋间SST遥联与亚太夏季风异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给出了四季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上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的显著遥相关.用SVD主模态时间系数构造了海温异常指数Ⅰ,分析了它们与同期亚太夏季风和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两大洋间的SST遥联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都与亚太夏季风相关,其中,年际尺度的两大洋SST遥联与长江流域的降水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7.
晚中生代一系列的构造运动使中国东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格局。关于白垩纪中国东部是否存在高原或山脉仍存在争议,故对高原或山脉的演化过程、古高程以及其延伸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收集了白垩纪中国各地的双气囊花粉和喜干植物花粉的孢粉数据,通过它们百分含量的变化来分析中国东部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变,为白垩纪中国东部地形地貌的解读提供证据。孢粉分析表明,白垩纪中国大致分为3个气候区:东北地区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区;北方地区为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南方和西藏、新疆地区为炎热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在古气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孢粉数据对白垩纪中国东部地貌进行解读,结果显示: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北地区存在1个高海拔地貌区;早白垩世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存在1个较高海拔的山脉,范围大致在闽浙地区;晚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海岸山脉范围达到最大;晚白垩世最晚期至古新世最早期,中国东部山脉逐步垮塌。推测至古新世早期,中国东部山脉基本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118.
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的多重性和高度复杂性,给地下河系统的水资源量评价带来许多难题。在分析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形成、分布和运移特征基础上,认为目前用于地下水评价的主要方法都不太适用来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量的评价和预测问题。作者在比较地下河与地表水多方面的相似性后,建议引入现代水文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来解决岩溶地区地下河系统水资源评价问题,并分析了可能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针对岩溶水资源的特征,作者认为,改变传统定量评价的思维、引进现代水文学理论方法和充分利用3S技术,是解决地下河系统水资源定量评价的主要出路。   相似文献   
119.
笔者在西藏南部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地层中获得了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两个介形类组合带:(1)Ilyocypris bradyi-Cyclocypris orum-Leucocythere dorsotuberosa组合带;(2)Leucocytherella-Candoniella zadaensis-Leucocythere mirabilis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类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类组合对比研究,将札达盆地托林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最晚期。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介形类群落:Candona-Candoniella群落;Ilyocypris-Cyclocypris群落;Leucocythere-Candona群落;Ilyocypris-Leucocythere群落;Leucocythere-Leucocytherella-Candona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Candona群落和Ilyocypris-Leucocytherella群落。通过对介形类群落详细...  相似文献   
120.
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存在争议。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详实的野外观测与室内鉴定,依据古生物、沉积构造与岩相、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林西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从钙藻、苔藓虫、海绵等海相生物化石、B/Ga值、碳氧同位素和沉积结构构造等方面,认为林西组主体为海相,存在海陆过渡相。林西组沉积环境可划分为三角洲前缘、滨海、浅海和半深海。生物礁主要为蓝绿藻粘结礁和藻粘结骨架礁,指示滨海—浅海环境。林西组沉积环境主要经历了滨海、半深海、三角洲前缘、浅海和滨海的演变,沉积盆地演化分为抬升—断陷—快速充填—稳定沉陷—稳定充填5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