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63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1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0篇
海洋学   12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北冰洋水体对格陵兰海混合增密对流的可能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格陵兰海内发生的等密度混合后产生的增密对流是重要的对流现象之一。北冰洋正在发生快速变化,其内水团变性以及环流系统的改变都将使格陵兰海等密度混合对流发生明显变化,继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影响。以往关于等密度混合对流的研究很少,大都集中在对流发生海域。由于等密度混合的主体是大西洋回流水与北冰洋流出水体,本文目的是探讨北极内部不同海域的水体会对混合增密对流造成的可能影响。文中定义了有效对流速度,强调水平温度梯度和垂向层化强度是影响有效对流速度的决定性因素;水平温度差越大,垂向层化越弱,产生的对流越强。发生在东格陵兰极锋处的有效对流都是大西洋的水体,一部分是在格陵兰海回流的大西洋回流水;一部分是在北冰洋潜沉并回流的北极大西洋水,该水体在北冰洋循环的时间越长,温度差越大,产生的有效对流越强。而横越北冰洋的太平洋水因密度过低而不能参与等密度混合对流,加拿大海盆主盐跃层之上的水体也都不能参与对流。北冰洋几个海盆深层水的温度差异明显,有可能与格陵兰海深层水形成有效对流;但是,由于深层水流速低、湍流混合弱、水平温度梯度小,是否可以产生有效对流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112.
该项目以在"雪龙"号破冰船上建立的综合观测平台为基础,构建了完整的"大气-海洋-沉积物"综合立体观测体系,利用科考获得的北冰洋碳体系数据,对北冰洋、白令海及西北冰洋CO2体系及其相关参数进行  相似文献   
113.
《地理教学》2008,(1):48-48
由于地球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各国针对极地的“圈地”运动也在或明或暗地紧张进行。一边是环北冰洋五国对北极地区的争夺正酣,而另一边一些国家染指“资源宝库”南极大陆的欲望也与日俱增。据悉,英国外交部正计划向联合国提出申请,要求获得对南极洲100万平方公里海床的主权权利。  相似文献   
114.
The dramatic decline of summer sea ice extent and thickness has been witnessed i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in recent decades, which hasmotivated scientists to search for possible factors driving the sea ice variability. An eddy-resolving, ice-ocean coupled model covering the entire Arctic Ocean is implemented, with focus on the western Arctic Ocean. Special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ummer Alaskan coastal current (ACC), which has a high temperature (up to 5℃ ormore) in the upper layer due to the solar radiation over the open water at the lower latitude. Downstream of the ACC after Barrow Point, a surface-intensified anticyclonic eddy is frequently generated and propagate towards the Canada Basin during the summer season when sea ice has retreated away from the coast. Such an eddy has a warm core, and its source is high-temperature ACC water. A typical warm-core eddy is traced. It is trapped just below summer sea ice melt water and has a thickness about 60 m. Temperature in the eddy core reaches 2-3℃, and most water inside the eddy has a temperature over 1℃. With a definition of the eddy boundary, an eddy heat is calculated, which can melt 1 600 km2 of 1mthick sea ice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15.
北冰洋西部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Neogloboquadrina pachyderma(sin.)(Nps)壳体的δ18O和δ13C与浮游有孔虫丰度和筏冰碎屑含量的综合研究表明,MIS 7晚期以来,Nps的δ18O和δ13C值出现7次明显的偏轻,可能与海冰形成速率的提高造成轻同位素卤水的生产和下沉相关.偏轻的Nps δ18O和δ13C值对应于极低的浮游有孔虫丰度和筏冰碎屑含量,因此这些轻值与温暖的大西洋水和淡水的输入无关,应当指示进入北冰洋的大西洋水减弱和楚科奇海陆架水的大量减少.相反,Nps δ18O的重值则反映输入北冰洋的淡水和太平洋水的减少;Nps δ13C的重值指示来自陆架流通性更好的表层和盐跃层水向北冰洋的输送.  相似文献   
116.
经国务院批准,由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的以了解北极变化及其对我国气候环境的影响为主要科学目标的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2003年7月15日从大连出发,途经日本海、鄂霍次克海,7月23日进入白令海,7月30日进入北冰洋。考察队于2003年9月12日返航离开北冰洋,26日到达上海,历时74天,安全航行14188海里,航时1010h。本次考察以“雪龙”船为支撑平台,辅以直升机、水面作业艇、冰上车辆延展考察空间,利用卫星跟踪浮标、海洋浮标、潜标、潜水器、卫星遥感等高技术手段以及常规观测设备,在白令海、楚科奇海以及加拿大海盆开展海洋、冰雪、大气、生物、地质等多学科立体综合观测,圆满完成了预定计划,获得了大批宝贵的现场数据和样品。来自中国、美国、芬兰、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的109名科考人员参加了本次考察。  相似文献   
117.
大气输送的放射性核素7Be、210Po和210Pb,可以作为研究北冰洋大气沉降通量、海洋现代沉积以及海冰中物质传输的重要示踪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气团运动、土壤侵蚀以及水系统中颗粒物循环过程的研究。本文报道了2018年北极高纬度浮冰区表层积雪中7Be、210Po和210Pb的活度特征。7Be、210Po和210Pb的比活度变化范围分别为33.6~632.68 mBq/L、36.2~87.5 mBq/L、30.9~194.49 mBq/L。本文的研究发现,北冰洋表层积雪中7Be和210Pb比活度小于中纬度大陆地区。研究区域表层积雪中7Be的比活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此外,表层积雪中210Po/210Pb活度比值范围为0.70~1.48 (平均为0.93),210Po与210Pb活度已基本达到平衡,表明积雪样品年龄可能较“老”。  相似文献   
118.
《海洋世界》2007,(2):8-8
一组欧洲的研究人员在分析海水样品中的DNA序列时发现了新的生物体。遗传学证据表明这是一种未知的微藻类。研究者将其取名为Picobiliphytes(“pico”的含义为“百万兆份之一”),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小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9.
北极争夺战     
人们通常所说的“北极”,多数情况下是指“北极地区”,即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北冰洋和其中的岛屿,中心点是北极点。北极圈内的陆地面积约800万平方千米,水域面积约1300万平方千米,周边国家有俄罗斯、挪威、丹麦、加拿大、美国、冰岛、瑞典和芬兰8国,其中6国环北冰洋。  相似文献   
120.
1966~1991年北极海冰模拟结果与观测的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宇如聪等1995年建立的北极区域冰-洋耦合模式,以1966~1991年期间逐月的月平均实测海平面气温和气压场为强迫场,模拟了上述26年间北极海冰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分布,着重分析了大西洋及欧洲沿岸一侧的巴伦支海和格陵兰海的海冰状况,并与目前能够得到的北极海冰密集度观测资料做了对比,结果表明:(1)模式对巴伦支海海冰年际变化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表现在不仅模拟的1969~1979和1979~1987这两个时段的主要变化趋势和观测事实比较一致,而且模拟出了1979和1984这两个多冰和少冰的极端年份。模拟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