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7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981年1月24日道孚6.9级地震是继1973年炉霍7.9级地震在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的又一次强烈地震。其震前地震活动与1976年松潘、平武地震,盐源、宁蒗地震、1975年永善地震有所不同,没有观察到震源区周围在震前几年内地震活动增加。因而对这样的地震怎样利用地震活动作可能的予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根据年震情会商研究中事前确认的观测异常项,研究了四川主要微观前兆手段和单台项异常的自然出现率和有震条件概率,为今后四川地震趋势和重点监视区的震情判断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一种信度估计。并利用32个观测项的前兆异常系统状态熵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这些前兆变化与孕震过程的联系,给出了一种综合预报的思路和算法。  相似文献   
113.
一、前言 1987年6月,我们在承担屏山县欧家村水电站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复核任务时,在搜集历史地震和现今地震活动性资料中发现:厉史上对该电站工区影响最大的地震是1936年4月27日的马边地震。由于以往宏观考察和微观资料的不足,对于该次地震震中位置的确定不够准确,几种版本所定不一(表1),地震烈度也欠真实。例如,载于《中国地震目录》(1983年版,第299页)一书上的该地震的等震线图中,从Ⅸ度区到Ⅶ度区为四条同心圆圈  相似文献   
114.
Introduction With the model of double couple point source, both orientations of the T, B, and P axes of a singl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and parameters of the two nodal planes may be determined.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under ″the model of the best double couple″ can also be given by seis- mic moment tensor, such as those provided by Harvard CMT solutions. The orientations of the T, B, and P axes from one earthquake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released stress, but they cannot be re- gar…  相似文献   
115.
区域弱震异常时间过程表现为平静或增强。本文基于微破裂异常时间过程的概率描述,得到弱震的随机性发生与长期应变积累速率或应力水平有关,也与瞬时应变增长或减缓有关。利用分区带弱震活动归一化累积频度可较好分析弱震活动的趋势背景和其非线性偏离,以用于各研究区中期异常检测和中强震预测。并用推广GP法研究了区域弱震活动的空间多分形谱,以q<0维数段的多分维值表示地震活动各时段的演变过程,得到了澜沧普洱地区、巴塘理塘地区、鲜水河地震带和松潘龙门山地区分维值随时间的变化,同时进行了误差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上述地区地震多分形给出的奇异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6.
本文介绍了淮阴1号桥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桥面系的施工工艺,钢梁及斜索的安装,桥面混凝土裂缝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7.
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震源参数及应力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1-2008年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100次3级以上中小地震波形资料计算了地震震源机制解.采用力轴张量法计算给出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平均主应力方向为NW-SE,与历史中强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一致;走滑错动占的比例较大,且分布集中.由小震的震源波谱参数绘制出视应力平面分布和深度分布剖面图,显示在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及其附近区域相对高视应力区出现在石棉附近地下5 km和15 km两个不连通区域,西昌以南的则木河断裂带地下5 km左右区域,以及西昌以北地下10~20 km区域.若将相对高视应力分布区作为未来强震危险性的估计指标,则安宁河断裂带北段及则木河断裂带中北段未来存在潜在的强震危险性,而在这些地段近8年也有小震活动的密度和强度的显现.  相似文献   
118.
根据2000-2010年四川地区数字测震台网以及紫坪铺、瀑布沟水库地震小台网地震记录进行地震精定位,小震震源机制解求取.研究紫坪铺、瀑布沟水库区及周围地区地震活动过程中,发现这两个区域地震活动在汶川8.0级地震前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119.
汶川地震与松潘地震前异常现象分析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76年松潘7.2级地震和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异常现象。汶川8.0级地震为地震活跃期的首发大地震,震前区域性中小地震相对平静,区域地震活动b值为0.77;松潘7.2级地震是活跃期间发生的地震,震中附近地区地震活动密集,曾发生松潘黄龙6.5级地震,震前区域地震活动b值为0.62;汶川地震前区域主压应力方位与错动类型总体上与8.0级地震给出的解大体一致,这与松潘7.2级地震前的情况有显著差异,震前地震与余震震型有差异。根据观测数据的分析和异常判定结果认为,松潘地震与汶川地震前的观测异常没有一个台项是重复出现的,短临异常数前者显著多于后者。松潘地震与汶川地震前的宏观异常现象差异极大,更未出现火球、地光临震异常现象。这说明,已有的短临前兆观测异常的出现仅有个案特征,而无普适意义。  相似文献   
120.
根据2008年9月至2013年10月金沙江下游水库地震台网监测资料,分析了蓄水期间水库地震影响区的地震活动和震源机制。向家坝水库蓄水1年多,蓄水后库首区A、B段的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蓄水期间地震活动显著增加,集中分布在库区C段,并不是蓄水初期地震活动就增加,与库区2013年6月启动第二阶段蓄水有一定相关性,强度在3级地震活动水平。增加的地震活动位于近南北走向的翼子坝、玛瑙断裂的中段。这些局部地段蓄水后发生的地震,其震源的力学机制多为倾滑或正断型,分析认为部分地震为水库诱发岩溶或塌陷型地震,多数仍属构造地震。本文结果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和震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