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5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203篇
地质学   53篇
海洋学   20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金沙江水网对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及其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金沙江水网6口观测井水位与水温动态对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 分析了同震响应的特征与同震响应的机理。 结果表明, 4口井水位有同震响应, 同震响应形态全是振荡, 对地震波响应的时间、 振荡的幅度、 振荡的持续时间等的差异主要取决于井-含水层系统的导水系数。 结果还表明, 3口井水温有同震响应, 响应形态是不对称的V字或U字形; 水温的先期下降是井筒内上(冷)下(热)水混合作用引起的, 后期上升是井水与围岩之间的热传导引起吸热作用的结果, 各井水温升降的幅度、 持续时间等不同, 主要是井水温度梯度与水岩热传导系数不同引起的; 后期升幅总是大于先期降幅, 这可能与地震波作用使井区大地热流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12.
地震宏观异常与临震预测成功的希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宏观异常指人类用感官可直接觉察到的自然界中的不正常现象,其中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的现象称其为地震宏观异常.我国近4000年历史资料中,有十分丰富的有关地震宏观异常的记载,甚至有一些利用宏观异常试图预测地震与防震减灾的记载.我国现代地震监测预报实践也表明,地震前确实存在大量的宏观异常,若能够观察、收集、整理与分析这些异常就有可能实现成功的临震预测,尤其为临震时间预测,可取得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3.
差干井在2004年12月26日印尼MS8.7地震时发生强烈井喷,喷柱高达60m。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井喷是在特定的井区水文地质条件下,富含CO2气体的观测含水层地下水受到地震波的扰动,一方面使大量吸附气被释放,另一方面使游离气泡被打碎,导致地下水被"汽"化,从而使含水层孔隙压力剧增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4.
水温微动态形成的水热动力学与地热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井-含水层热系统分析为基础,结合井水温度(水温)动态观测到的实际结果,提出了水温微动态形成的两类基本机制,即水热动力学机制与地热动力学机制.水热动力学机制指井水温度的动态是由于水流动产生的热对流引起的变化;地热动力学机制指井区岩土中大地热流作用或热传导引起的井水温度变化.结果表明,多数同震响应是水热动力学机制下生成的水温微动态;水温的震后效应或变化则多是热传导或深部热流变化引起的,属于地热动力学机制下生成的水温微动态.少数水温微动态特征较为复杂,多是源于井-含水层系统中包含有多个水文地质特征差异明显的含水层,尚不能简单地用水热或地热动力学机制予以解释.  相似文献   
115.
大规模宏观异常的双重性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宏观异常的大规模出现是地壳强烈活动的重要标志 ,常与其后的强震活动相关。中国多次强震短临预测的成功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大规模的宏观异常。然而 ,宏观异常也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可作为重要的地震短临前兆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构造活动引起的 ,不具有前兆的性质。因此 ,在地震预报的科学探索中 ,应大力加强宏观异常的观察、观测、分析与研究 ,识别地震前兆与构造活动异常的区别 ,使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6.
四川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剪切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利用四川紫坪铺水库数字地震台网2004年8月17日~2008年5月11日的地震观测波形资料,使用剪切波分裂SAM系统分析方法,获得了四川紫坪铺水库库区8个数字地震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结果.结果表明,紫坪铺库区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主要为NE或NW方向;台站的快剪切波偏振优势方向与区域主压应力方向或活动断裂走向一致;快剪切波偏振方向变化可能与汶川大地震前区域应力场的增加和龙门山断裂带微破裂增加有关,慢剪切波时间延迟的变化与四川紫坪铺水库水位升降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17.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在锚杆检测中可能出现的振动和波动的变化特征,阐述了现行基桩低应变检测分析方法(包括现行仪器、反射波震相及数据处理)、波列振幅衰减测桩法(包括振幅衰减、震相及周期变化)在对杆长及锚固质量进行无损检测的可行性,并以检测实例证明对于检测8~10 m的锚杆长度及锚固质量能满足现行规范、规程要求;对于4 m以下的短锚杆,则需提高采样率,提高仪器精度.同时指出检测及分析时需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18.
太龄雪  高原  刘庚  肖卓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11):4079-4091
中国地震科学台阵第一期(2011—2013年)布设在南北地震带南段,本研究利用中国地震科学台阵布设在云南及相邻地区的部分流动台站记录到的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开展地壳各向异性分析.本文使用剪切波分裂系统分析方法(SAM方法),获得了研究区内67个台站的剪切波分裂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受到云南及周边地区复杂的构造、应力环境和纵横交错的断裂分布的影响,该地区快剪切波偏振方向(PAZ)整体上显示出NNE向和NE向的优势取向,但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复杂,虽然大部分台站的PAZ与构造应力场方向一致,但部分断裂附近台站的PAZ受到断裂的影响.结果显示,本研究区内不同区域的PAZ有一定差异性.本研究划分了5个子区,西部3个不同区域的PAZ从北到南分别为NNW向、近N-S向和NE向,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而东部的2个区域PAZ分别为NEE向和NNW向.研究证实,青藏东南缘地区的地壳各向异性空间分布虽然非常复杂,但大体上与区域内的主压应力的方向和断裂分布相关.  相似文献   
119.
车用太  杨丽  何镧  鱼金子 《中国地震》2015,31(3):602-604
利用杭州超距科技有限公司最近研发的ATG-6138型测汞仪在云南省弥勒井气汞(Hg)观测中记录到尼泊尔8.1级地震的同震效应。这是中国气汞观测的第一个同震效应的纪录。这一事实表明了进一步提升地震地下流体化学量观测仪器的观测精度与采样率,有可能记录到固体潮与同震效应等更多的地壳动力作用信息,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0.
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孢粉及古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92°经线上南北2个典型剖面的孢粉分析,结合剖面岩性特征和地层年代的测定,对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环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沙漠地层沉积特征不同,剖面孢粉种类、数量差异较大。南部ZH剖面长期受季节性洪水冲击而成,地层孢粉含量相对贫乏,只有21科属植物183粒孢粉,孢粉组成以藜科、禾本科为主,属典型的荒漠植被和草原荒漠植被类型;北部沙漠干湖盆剖面地层沉积包括了上游的冲积、洪积物和沙漠北部的风成相沉积物,地层剖面孢粉有39个科属植物孢粉1 767粒,孢粉以荒漠植被藜科占优势,并涵盖有莎草科、黑三棱属等湿生草甸类植物花粉。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环境经历了干热、干湿交替到干旱的变化过程,代表干旱环境的藜科植物孢粉含量由南部的30.6%增至北部的50.5%,早期的ZH剖面曾出现过多次干湿交替的变化过程,表征干旱环境的麻黄属/蒿属比值在1.0%~2.0%之间变化,晚期的沙漠干湖盆剖面至少出现过一次干旱化过程,麻黄属/蒿属比值为1.80%。依次推断库姆塔格沙漠自第四纪以干旱环境为主,干旱化程度总体在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