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5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9,他引:12  
春季降水是祁连山中段树木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利用树木年轮宽度指标重建了祁连山中段230年的春季降水序列,发现祁连山中段230年来经历了大幅度长阶段的干湿变化,干湿时段与西北实际的旱涝情况比较 合,而且与横断山区,华山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祁连山中段春季降水,特别是异常的干湿变化,具有较大范围的代表性,至少记录了西北地区的干湿变化历史,从咖一个侧面证实了重建序列的可靠,另外,20世纪初期到40年代的少雨以及20世纪40年中期到60年代的多雨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说明祁连山中段的春季降水可能和北半球或更大范围的气候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奇异谱分析结果分析,祁连山中段230年来的春季降水具有明显的69年长周期和21年短周期。  相似文献   
112.
氯平衡原理在降雨极其稀少的干旱区研究地下水补给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与H、O稳定同位素及含水量在包气带垂向的变化相结合,能够准确地计算地下水的多年平均补给率.在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2个钻孔剖面分别记录了过去574 a(B1)和812 a(B2)以来的补给量变化过程及其所反映的气候波动特征,在该地区,多年降雨量为89 mm,而补给量平均仅为1.3 mm/a,从B2剖面完整的记录可以将800 a B P气候划分为4个干期和3 个湿期.1500~1530年是干旱区气候突变的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是气候环境演化的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时间界限,自此以后的漫长时间,干旱化进程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13.
探讨过去人地关系演变机制的"支点"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地关系演变的历史、规律和机制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在人类社会演化的不同阶段,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揭示人地关系在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轨迹和机制可为有效衔接古今人地关系研究提供重要依据。基于对过去人地关系研究案例的分析和总结,我们提出“支点”概念模型尝试解释人地关系演变的规律和机制。当特定区域人口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达到平衡状态,随后的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变化都有可能打破其平衡状态。人类社会系统在面对生存环境变化压力时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方式的响应:① 通过人口数量的调节适应生存环境变化而达到新的平衡,其特点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模式(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支点”位置)不变;② 通过人类社会组织结构或技术革新方式使社会适应生存环境变化的“韧性”增强,体现为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模式发生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韧性呈增强趋势,人地关系演变的主导因素也整体呈现由自然因素向人为因素的偏移。最后,以河南、山西和陕西三省仰韶文化时期(约公元前5000—公元前3000年)至周代(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的人地关系研究为例,运用“支点”概念模型分析了其演变机制。  相似文献   
114.
第四级在第四级,过程一形态系统通过控制和联系的方式把一个能量流系统与一组形态变量联结起来,从而形成了过程一形态系统的特征——自然反馈回路。Strahler 根据力学和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地貌学系统,进而奠定了自然地理学中过程一形态系统理论发展的基础。此外,他通过分析外加应力(重力的、分子的)的基本性质吸其与变形形式(破裂、层流、紊流)的关系,着重强调了过程和形态间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15.
By using a 9-level global 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developed at the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 (IAP9L-AGCM)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response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climate to changes both in orbital forcing and the snow and glaciers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t the mid-Holocene, about 6000 calendar years before the present (6 kyr BP). With the Earth’s orbital parameters appropriate for the mid-Holocene, the IAP9L-AGCM computed warmer and wetter conditions in boreal summer than for the present day. Under the precondition of continental snow and glacier cover existing over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t the mid-Holocene, the authors examined the regional climate response to the Tibetan Plateau cooling. The simulations indicated that climate changes in South Asia and parts of central Asia as well as in East Asia are sensitive to the Tibetan Plateau cooling at the mid-Holocene, showing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n northern India, northern China and southern Mongolia and an increase in Southeast Asia during boreal summer. The latter seems to correspond to the weakening, southeastward shift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system resulting from reduced heat contrast between the Eurasian continent and the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s when a cool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im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now and glacier environment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mid-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the areas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Asian monsoon.  相似文献   
116.
江河源区自然环境严酷, 生态系统脆弱. 近年来由于该区域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之逐渐成为全社会所广泛关注的焦点地区. 根据采自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区西顷山和阿尼玛卿山的祁连园柏树轮样芯, 重建了研究区过去近425 a来冬半年的最低温和近700 a来夏半年最高温. 1578~1940年的近400 a间研究区冬半年最低温度的波动较为平缓, 但是自1941年来以来有急剧的升温趋势. 夏半年最高温在20世纪末表现出明显的升温趋势. 近425 a来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存在非对称现象. 最高温和最低温在近425 a来的变化非常相似, 但最低温的变化比最高温的变化超前大约25 a左右. 如果在未来30 a内最高温和最低温的变化保持过去近425 a来的相关趋势, 那么在未来30 a内, 最高温也将继续剧烈升温.  相似文献   
117.
中国北方城市大气降尘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环境磁学方法研究了兰州市区及对照点大气自然降尘的磁学特征. 结果表明, 兰州市大气降尘中磁性矿物含量较高, 主要含有磁铁矿, 并伴有少量磁赤铁矿和赤铁矿, 磁性矿物为准单畴颗粒; 兰州市自然粉尘背景值较高, 但市区污染物以人为源为主, 尤其在冬季采暖期间; 在春、夏季节, 兰州市的污染仍以人为源为主, 与通常认为兰州市污染冬季以燃煤为主, 春、夏季以粉尘为主的模式有较大差异. 近年来, 兰州市空气污染防治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空气质量有了较大改善, 冬季污染在逐年减轻, 而夏季污染变化不大. 环境磁学作为一种简单、快速且无破坏性的研究手段, 可以为城市污染源研究及城市污染防治研究提供许多极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8.
(双翅目)摇蚊科昆虫对环境因子的变化相当敏感,其水生幼虫的头囊能保存于湖相沉积物中,在国际古湖泊和古环境研究中常被用作一种环境替代指标。因为不同种属的摇蚊对环境因子的最适值和耐受范围有较大差异,所以利用湖相沉积物中的摇蚊化石组合面貌的变化可达到古环境的定量重建。在欧洲和北美进行的许多研究已证实摇蚊是古温度的有效指示器,重建夏季温度相对准确可靠,比其它气候变化代用指标有优势,很可能成为国际上古气温重建所使用的首要生物代用指标。截止目前,该领域研究在国内尚未开展,我国湖泊众多,利用摇蚊研究古温度记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9.
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新疆博斯腾湖的表层沉积物孢粉的分析, 探讨了干旱区大型湖泊中表层沉积物孢粉与周围植被的关系以及孢粉在湖泊中的分布和传播规律. 研究发现, 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孢粉主要是来源于周围荒漠植被中的藜科、蒿属、麻黄等植物以及湖泊四周浅水地带生长的香蒲等水生植物. 藜科、蒿属、麻黄等花粉的传播过程主要受大风作用的影响, 而且百分比含量在整个湖盆中的分布比较稳定, A/C值能够反映区域目前的干旱状况; 香蒲等水生植物花粉的百分比含量主要受其母体植物分布的影响. 云杉花粉在河口区域的相对高百分比含量表明其河流传播特征; 云杉花粉在湖泊中的低百分比含量与整个流域的植被及其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关; 云杉花粉具有超代表性. 近河口湖泊表层样品孢粉组合受河流和近岸植被的影响较大, 但距离超过2 km以后湖泊沉积花粉百分比含量较为稳定. 孢粉的质量浓度分布显示, 孢粉在湖盆中的分布有比较强的趋中性. 博斯腾湖中部沉积物孢粉序列能够很好记录区域的植被变化历史和环境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0.
2021年7月是我国著名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吉均先生逝世一周年.李吉均先生1933年生于四川省彭县,1956年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被推荐到兰州大学攻读研究生,师从著名地貌学家王德基先生.1958年研究生肄业后留校执教,一直坚守奋斗在兰州大学.自1958年参加施雅风先生领导的中国科学院祁连山高山冰雪利用研究结缘冰川起,长期从事冰川学、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和干旱区人地关系的教学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