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11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渤、黄、东海海表面温度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渤、黄、东海海表面温度作为一个整体场,研究其年际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探讨其与东亚季风场年际变化特征的关系.利用美国NOAA极轨卫星中的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反演的海表面温度资料,采用EOF方法分冬夏两季对渤、黄、东海SST的年际变化做了初步分析,发现渤、黄、东海SST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周期,冬季存在5 a的显著变化周期,夏季存在4 a的显著变化周期,并研究了东亚季风场的年际变化对SST变化产生的影响.发现冬季日Nin0年东亚寒潮活动弱于La Nina年,El Nino年SST较La Nina年偏高;夏季El Nino.年东亚夏季风活动弱于La Nina年,El Nino年SST较La Nina年偏低,但是趋势不如冬季明显.  相似文献   
122.
南黄海夏季大型底栖动物分布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夏季(7-8月)在南黄海进行的调查中,共鉴定出192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多毛类环节动物122种、甲壳动物22种、软体动物33种、棘皮动物8种、其它门类7种,优势种主要为小头虫科(Capitellidae)、掌鳃索沙蚕(Ninopalmate)、圆楔樱蛤(Cadella narutoensis)、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紫蛇尾(Ophiophplis mirabilis)、安岛反体星虫(Phascolosoma onomichianum)等20多种.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栖息密度为102 ind.·m-2,其中多毛类为57 ind.·m-2、甲壳动物为12 ind.·m-2、软体动物为24 ind.·m-2、棘皮动物为6 ind.·m-2;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湿重生物量为29.30 g·m-2,其中多毛类11.98 g·m-2、甲壳动物2.20 g·m-2、软体动物5.56 g·m-2、棘皮动物4.85 g·m-2.在南黄海西部32°30′~36°00′N的较浅水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高,而南黄海中部深水区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较低.与2000年夏季调查结果相比,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偏低,平均生物量相近;与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夏季的数据相比平均生物量稍低,但多毛类生物量明显偏大,软体动物生物量偏低.  相似文献   
123.
为获取声传播环境数据,实验中开展了水文调查和浅地层剖面仪的观测.由于声传播实验发射信号频率与接收船上的浅地层剖面仪信号频率接近,因此声传播实验信号在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图中产生了斜条纹.利用实验中水听器测量的信号模拟浅地层剖面仪的测量,解释了浅地层剖面仪测量图像中斜条纹的形成,并通过控制声传播实验信号的发射周期和时间模拟条...  相似文献   
124.
胶州湾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及固碳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6年3月-2007年2月逐月对胶州湾浮游植物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调查研究,分析了该海湾初级生产力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粒级结构特征以及碳流途径,计算了胶州湾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以及其对富营养化物质氮、磷的净化能力.结果表明:胶州湾的初级生产力平均为408.8 mgC*m-2d-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微微型浮游植物(Picophytoplankton)对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最高(42.14%),小型浮游植物(Microphytoplankton)和微型浮游植物(Nanophytoplankton)贡献率相当(分别为27.81%和30.03%);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超过50%通过微食物环再向高营养级传递并入经典食物链,微食物环在胶州湾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胶州湾海域每年通过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固碳量为52 809.1 tC,按照Redfield比值(C∶N∶P=106∶16∶1)每年吸收N和P的量值分别为9 299.7 t和1 287.0 t,浮游植物对大气CO2的吸收及对富营养化物质的净化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在保证海岸带区域控制点均匀分布的基础上,对3景SPOT-5影像分别使用1:5万DEM和SRTM90m数据,开展6个、9个、12个控制点的影像正射校正.结果表明:在海岸带区域,基于传感器物理模型的1景SPOT-5影像正射校正,6个控制点即可保证较高的精度,控制点数量的增多对精度的提高并不显著;1:5万DEM比SRTM90m数据对影像的正射校正精度略高,但并不明显,在缺少1:5万DEM时,用SRTM90m数据代替亦能满足908课题的精度要求,进一步验证了SRTM90m数据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正射校正中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26.
探讨了影响东北印度洋上层海水热含量变化的各要素的季节变化,以及其对热含量变化的贡献和作用过程.根据MOM4数值模拟所得的气候态数据,利用热力学方程积分所得的热通量方程,分析了热含量和各影响要素的季节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东北印度洋海洋动力过程的作用主要存在于海洋上层100 m以内;该区域上层海水热含量的季节变化,是典型的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由动力过程和海表净热通量共同控制,2种作用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并且随区域的变化两者贡献有所变化;西南季风爆发前,上层海洋热含量最大值的出现,是之前几个月动力作用和海表净热通量共同加热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