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11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21.
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自生伊利石钾氩测年反映本区油气成藏事件在时间上表现出集中性,在空间上具有广泛性,表现出油气成藏事件的幕式性。时间上的集中性表现在油气成藏时间主要分为三期60Ma、58Ma、45Ma;空间上的广泛性表现在位于油气运移路径上相距极远(35km直线距离)的两点具有相同的油气成藏时间,据此限定的油气运移最小速率为4.5km/Ma,该油气运移速率不能由传统的油气运移动力--水动力、浮力解释,两者所造成的油气最大运移速率约为2km/Ma,远远小于研究区油气实际运移的最小速率,说明研究区的油气运移必须考虑构造作用的影响。中国东部古近纪近东西向的构造挤压作用对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带的油气运移、聚集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构造挤压作用强化了泥岩超压作用,并可导致油气从拉张作用所形成的泥岩裂缝中排出,因而有利于油气的初次运移。构造活动的幕式性导致了流体的幕式活动,而流体的幕式活动导致了油气的幕式运移与成藏,因此构造作用是本区油气波浪式运移、幕式成藏事件的主要动力来源。近东西向的构造挤压作用形成了本区主要的背斜型圈闭,同时导致本区NNE、NE向断层性质转为封闭,形成本区主要的断块型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形成演化与深部过程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软流圈隆升是板块相互作用的深部调整过程,同时也是地壳表层—地幔进行重力均衡调整的过程。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充填形态大多与盆地深部软流圈的隆升呈镜像对应关系,这一关系暗示了岩石圈和软流圈相互作用的耦合关系,也指示了伸展型盆地深部软流圈隆升幕的阶段性与盆地充填演化阶段之间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123.
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主要有总包反应模型、串联反应模型、无数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及平行一级反应模型几种。不同学者之间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存在较大差异。有机质成烃动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有助于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4.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动力学及层序地层模式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文中认为 :陆相断陷盆地层序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源于全球构造事件导致的区域构造应力场、地幔隆升产生的岩石圈拉张伸展而导致的不同级别的幕式构造运动以及由构造、冰川消融作用和地球旋转而产生的气候旋回。基准面的变化是构造、气候的函数 ,对于地史时期的滨海盆地 ,基准面就是相对海平面。不同级别的基准面变化旋回形成不同级别的层序 ,表现为盆地的裂陷旋回期相当于海平面变化旋回的超周期组 ,形成构造层序 ;裂陷幕和气候的二级旋回相当于海平面旋回的超周期 ,形成层序组 ;幕式断陷作用和气候的三级旋回形成层序。断陷盆地一个典型层序形成的模式是 :由于湖水体积的有限性 ,一次断陷和掀斜运动就能产生构造坡折并使湖水体积再分配 ,湖水向主断层和构造坡折之间可容空间增大的区域流动 ,造成基准面下降 ,产生陆上暴露、下切水道、水下冲积扇、废弃型三角洲及扇三角洲构成低位域 (LST)。构造宁静期 ,在气候等因素的作用下 ,湖水将趋于恢复断陷前的位置 ,使基准面 (湖平面 )升高 ,形成湖浸和河流退积作用形成的破坏型三角洲 ,深湖、浊积扇及浅湖构成湖扩张体系域 (EST)。当湖平面达到最高并趋于稳定 ,由于断陷使流域地形变陡 ,大量碎屑物入湖形成以三角洲前积体为主的高位体系域 (HST)。叠加在三级基准?  相似文献   
125.
江西丰城矿区障壁坝砂体内部构成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西丰城矿区上二叠统龙潭组狮子山段为障壁坝-湖体系沉积。该区障壁坝砂体包括前滨、临滨、入湖口潮道、涨潮三角洲、风暴冲越扇等成因相,这些成因相由10种构成单元组成。矿体内部可识别出五个等级界面,这些不同等级界面限定了不同级别沉积体的几何形态及其相互组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6.
扇三角洲序列样式及其控制因素:以伊通地堑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习农  孙永传 《地球科学》1993,18(6):749-756
扇三角洲沉积是伊通地堑主要沉积体系,地堑内发育水下水道型和水下水道一河口坝复合型扇三角洲,完整的扇三角洲序包括进积,加积和退积3个阶段,在不同的构造沉降和沉积物供给条件下,形成了3种各具特色的扇三角洲序列样式,即缓慢沉降和低速沉积物供给型,快速沉降和低速沉积物供给型,快速沉降和高速沉积物供给型。  相似文献   
127.
高分辨率二维地震资料显示中国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水深1 000 m及以下)发育如下深水沉积体系:珠江口盆地南部隆起区缓坡带(水深约1 000~1 500 m、坡度<1.2°)出露神狐南海山,该海山附近发育“海山相关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南海中层水循环(自西向东)底流控制;神狐南海山以南水深约1 500~2 500 m的陆坡区(坡度>2°)普遍发生坡移,发育“重力流滑塌体系”和“峡谷体系”,鲜见等深流沉积;下陆坡区(水深>2 500 m,坡度稍缓<2°)滑塌现象明显减少,主要发育“峡谷体系”以及“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席状等深流沉积体系可能受分散的、流速较低的南海深层水循环底流控制。地震沉积记录显示,神狐南海山附近等深流侵蚀特征最早出现于晚中新世早期,其后至现今该区较稳定发育等深流沉积/侵蚀的加积序列,说明南海西北次海盆西北陆缘的稳定底流沉积/侵蚀可追溯至晚中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128.
叶茂松  解习农 《地球科学》2014,39(5):577-586
下切谷作为一种特殊的层序内部组成要素,其侵蚀-充填演化模式对于层序划分和油气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综合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古生物等资料,展开了对下切谷下切-充填的演化过程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相干切片识别出东西、南东、南北3类不同流向的下切谷.在地震剖面上,下切谷表现为以V型为主的形态特征,内部充填样式以前积、发散、上超等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认为,海西-燕山运动期车排子凸起强烈隆升,基准面快速下降导致对下伏地层产生侵蚀,下切谷由此产生.古近系之后开始沉降,基准面重新上升使得下切谷开始接受沉积充填,充填时限与古岸线位置有关.对下切谷的演化控制因素讨论认为,下切谷的下切-充填演化受到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及物源供给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9.
深水峡谷广泛发育于大陆边缘,是沉积物由浅水到深水搬运的重要通道。近年来,深水峡谷研究成为当前深水沉积研究的热点之一。综合利用旁侧扫描声纳、海底锚系、地震技术和深水钻探等技术手段,在深水峡谷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突出进展包括:从地貌学的角度对峡谷的形态学进行了精细描述;利用深海观测技术对现代峡谷沉积进行了原位观测;通过物理和数值模拟等技术再现了峡谷的沉积演化过程;从沉积学的角度对峡谷内部构成进行了精细分析,总结了沉积充填演化及沉积模式、探讨了峡谷成因等。深水峡谷作为深海区重要的沉积体系之一,一方面通过对深水峡谷中充填沉积物的分析能够提供丰富的古气候、海平面变化和区域构造演化史的信息;另一方面深水峡谷也是深水油气储层发育的重要场所之一,对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0.
我国不同地区页岩非均质性研究是亟待解决的基础地质问题,且四川盆地陆相页岩气的研究十分薄弱.通过对鄂西-渝东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剖面和钻井岩心的岩石学特征、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精细分析,结合测井曲线,查明了该层段地球化学垂向变化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模式.结果表明,东岳庙段脆性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含量较少,下部有机质含量高于上部.地球化学指标所反映的古气候、古生产力、古氧化还原、古盐度表明东岳庙段垂向上具有明显差异;东岳庙段下部为干旱炎热古气候、贫氧-偏咸化水体和高古生产力,而东岳庙段上部为温暖湿润古气候、淡化水体和低古生产力,故东岳庙段下部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