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21.
通过详细分析老挝南俄四水电站区域的大地构造背景、主要构造断裂带的活动性、地震活动性等,认为水电站工程区没有超过7级以上地震记录,工程区构造活动弱,处于相对稳定的构造地块中,区域构造稳定性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122.
讨论了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来优化选择支持向量机(SVM)参数的原理,分析了三种方法在地表沉降预测中的实例,结果表明PSO-SVM模型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3.
为解决高分影像特征间相关性大冗余度高、FCM聚类稳健性差带来的分类精度不佳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RMR选择和改进FCM聚类的影像分类算法。首先基于对象置信度指标(OC)进行影像分割,然后利用mRMR算法实现特征选择,解决特征冗余问题,最后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分类器通过IFCM聚类,得到最终分类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减少特征间相关性,降低冗余,并有效提高影像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24.
针对现有的新浪微博POI签到数据获取方式所存在的数据目标容易丢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四叉树动态格网获取数据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目标区域按照单一尺度划分均匀格网来获取数据,若待抓取格网中POI数量超过阈值,则采用四叉树思想动态划分当前格网迭代抓取。通过对比单一尺度格网抓取方法,验证了此方法能更好地保证数据采集的完整性,适用于大范围内的数据采集。实验中采用四叉树动态格网抓取方法,获取到全国范围内2017年1月至3月,共计1963851条新浪微博POI签到数据。  相似文献   
125.
在大量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西南巴伦支海浅层气渗漏的地质、地球物理以及地球化学判识标志,探讨了该区浅层天然气渗流的主控因素和成因机制。认为该区天然气渗流现象分布广泛,表现形式多样,包括麻坑、浅层气和水合物成藏(BSR)、气烟囱、沿断裂的流体渗漏以及其他相关特征;其气源主要来自下伏含油气系统,其分布主要受控于沟通深部富烃层系的深大断裂,晚上新世—更新世期间的冰川旋回作用、构造均衡抬升和剥蚀是其主要诱发机制。  相似文献   
126.
以泉州辋川滨海湿地为例,研究了种植秋茄林对滨海湿地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及土壤酸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秋茄林后第2年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当年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种植秋茄林后第2年(2011年冬季)土壤p H值较当年(2010年冬季)p H下降。种植秋茄可明显提高湿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27.
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1964年,中国大连市就发生了过量开采地下水引发的海水入侵现象。目前有十几座沿海城市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海水入侵。海水入侵不仅恶化了滨海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阻碍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沿海地区海水入侵面积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快速增长后,近些年来呈缓慢增长态势,甚至有些地区海水入侵面积不再增加。为了深入了解海水入侵的机制,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有关学者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通过水-岩间阳离子交换实验来了解海水入侵的地球化学作用,建立三维有限元变密度的过渡带数值模型模拟与预报海水入侵过程及发展趋势。为了预防和治理海水入侵,除了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布局外,沿海地区还园地制宜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人工补给、地下防渗帷幕、节水灌溉以及远距离调水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28.
研究了2014年5月和8月海河口9个站点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通过调查发现海河口有浮游植物48种,隶属于7门21科33属,以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总占比75.83%,优势种为鱼害微囊藻和中肋骨条藻。各断面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为1 654.21×104cells/L,其中采样断面3号点位在8月份密度最高。生物量平均值5月份为1.235mg/L,8月份略高为1.262mg/L。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0.97,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平均为2.24,Pie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25。研究结果表明,海河口水体处于中污型的中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9.
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王以琳  黄磊 《气象科技》2007,35(4):535-540
以GIS为基础,把人工增雨、防雹资料分析、作业指挥、数据传递、效果分析等项市级人工增雨、防雹业务,较完整地汇总到一个工作平台上,建立了可视化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技术系统。该系统依据雷达图像和增雨、防雹的不同特点,自动确定高炮作业参数,自动形成和发布作业指令并通过采用了GPRS(通用无线分组业务)技术的“固定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令接收机”安全、无延迟地接收作业指令,形成了地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作业点的作业模式。该系统较好地解决异地数据共享和异地事务处理问题,实现地市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的业务化,具有可移植性。  相似文献   
130.
祁连山青海云杉树轮δ~(13)C的时空变化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分析祁连山自东向西5个样点青海云杉年分辨率的树轮碳同位素比率(δ13 C),评价在大气CO2浓度日益增加的背景下青海云杉长期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长树轮δ13 C年表为189a,最短112a(1891-2003年).选择了5个样点的公共区间进行分析(1891-2003年).结果表明:祁连山青海云杉δ13 C序列之间显著相关,但是远离山脉主体的两条δ13 C序列与其余序列相关关系较弱.随着大气CO2浓度的持续增加,所有样点青海云杉水分利用效率均表现出显著的提高,但在祁连山腹地的青海云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幅度低于其它样点.以树轮碳同位素分馏(Δ13 C)和干旱指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基础,重建了研究区域1891-2003年期间的干旱历史.其中,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和最近10a的两次最严重的干旱分别是由降水减少和气候变暖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