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6篇
  免费   1491篇
  国内免费   1546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700篇
地球物理   1286篇
地质学   5374篇
海洋学   54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09篇
自然地理   26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72篇
  2021年   214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297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289篇
  2003年   295篇
  2002年   333篇
  2001年   284篇
  2000年   260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239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39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184篇
  1993年   171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187篇
  1989年   142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28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3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4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 毫秒
131.
“4·4”强对流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是四川盆地春末夏初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我们预报工作中的难点。本文通过对发生在四川盆地区内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从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揭示了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产生的必然性,为我们今后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2.
平凉地区对流风暴地闪活动与环境层结因子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1997年和1998年6-8月间在甘肃平凉地区的3站闪电定位系统所取得的地闪资料与当天早晨探空资料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对流风暴中地闪活动与环境层结因子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不稳定度、余额不稳定度5℃处的环境温度、温度层结中(中层)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对流风暴中地闪活动的重要因子,对流风暴的地闪活动可通过这些因子进行预报。  相似文献   
133.
青藏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利用1998年5月-7月在改则、当雄和昌都三测站获得的近地面层气象要素变化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地面层风速、温度和湿度日变化特征及廓线规律,发现高原近地面层微气象学特征具有自己的特点;同时还讨论了高原近地面层白天出现的逆湿现象。  相似文献   
134.
本文从雷暴大风形成的物理因子入手,对"7.25"雷暴大风形成的环流形势、能量、层结特征、数值预报产品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各因子在大风发生前均有明显反映.  相似文献   
135.
李宇中 《广西气象》2002,23(B12):5-7,21
分析了新世纪气象事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广西气象信息网络业务在“十五”期间气象信息网络业务建设规划、发展的重点环节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136.
综合宽角反射、近垂直反射的探测结果和有关地质资料,对大别造山带地壳结构和超高压变质带研究显示:大别造山带地壳具有层块结构特征。沿安义-庄墓剖面,上地壳有7个弹性块体,中地壳有5个,下地壳有4个。扬子与华北地块的主缝合带是超高压变质带,扬子地块与大别造山带的现今分界线是与郯庐断裂相交的太湖-马庙断裂,磨子潭-晓天断裂是大别造山带的北界,北淮阳构造带呈楔状向下插入,它与华北地块的分界是肥中断裂。郯庐断裂在中、上地壳近于直立,下地壳向西倾斜。超高压变质带的厚度为5-7km,产状向北插入到北大别块体之下,折返过程是构造就位,不是大别山的均匀抬升,折返的主运动面是水吼-五河高温剪切带。  相似文献   
137.
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成源 《地质论评》2002,48(3):234-241
有关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涉及到有关建立界线层型的一些基本原则。本文作者确信,乐平统的底界不可能建立在小间断上或层序界面上;不能被证实的点断成种事件也不能用来建立界线层型;定义种在连续演化谱系中首现的点位是确定的不是任意的;必须考虑定义种的首现时期的居群特征,不能用定义种晚期的居群特征来确定GSSP的点位;定义种的定义不能任意改动,要保持分类的稳定。不能过高估计或只认为齿脊特征是区别晚二叠世舟刺分子的唯一标准。梅仕龙有关C. postbitteri和C. dukouensis两个种区别特征的争辩是无用的,因为本文作者所使用的区别这两个种的标准正是梅仕龙等(Mei et al, 1994)所提出的。现在没有必要为维护自己的界线定义或点位而修改有关种的定义。原来有关这两个种的定义和区别特征是科学的。本文作者鉴定的C. dukouensis (Wang, 2000a, p1. 2, figs. 1~8)是正确的,符合原来的定义。乐平统底界定义应当是严格的科学的。金玉玕等(Jin et al, 1994, 1998)从来没有提到更谈不上“反复讨论”了C. doukouensis的“首现”(梅仕龙,本期)。虽然提到(C. postbitteri的首现,但由于C. postbitteri的先驱种不清,这个定义是不科学的。乐平统底界的科学而严格的定义应是:在Clarkikina postbitteri—C. duk  相似文献   
138.
新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9  
权志高  李占双 《地质论评》2002,48(4):430-436
新疆十红滩铀矿床是中国近年发现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该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盆地西南部的艾丁湖斜坡带西侧,赋矿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辫状河—曲流河相的含煤碎屑岩系;矿体严格受发育于河道砂体中的层间氧化带前锋线控制,矿体形态呈卷状或板状;含矿岩石主要为灰—深灰色疏松和次疏松细—粗粒长石石英砂岩,铀主要以吸附形式存在;全岩Pb同位素测定的主成矿年龄为24 Ma。研究认为:晚侏罗世后,持续干热气候条件下,层间氧化带的充分发育,高含氧水在富铀地层砂体中持续向前运移,在富还原剂地球化学障形成铀沉淀富集,是该铀矿床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9.
武山铜矿北矿带黄铁矿的成因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武山铜矿是长江中下游铁、金成矿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武山铜矿北矿带的成因矿物学研究,可将其划分为沉积成因系列与热液成因系列两大类,从而进一步证明武山铜矿北矿带为在正常沉积基础上,由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40.
成都外环路高速公路东半环超过有20km的路段处在成都粘土分布区,针对成都粘土的易滑性,本文提出了全封闭的浆砌片石护坡,土钉墙,非全封闭的锚杆框架护坡,钢纤维混凝土喷锚全封闭护坡,重力式挡土墙等五种方法处理成都粘土路堑边坡工程,施工实践表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在该类土的边坡防护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