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31篇
  免费   3558篇
  国内免费   3247篇
测绘学   1048篇
大气科学   1454篇
地球物理   5544篇
地质学   7375篇
海洋学   2158篇
天文学   303篇
综合类   1134篇
自然地理   1720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73篇
  2022年   581篇
  2021年   673篇
  2020年   551篇
  2019年   727篇
  2018年   522篇
  2017年   514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76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706篇
  2012年   887篇
  2011年   854篇
  2010年   849篇
  2009年   874篇
  2008年   861篇
  2007年   711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713篇
  2004年   638篇
  2003年   731篇
  2002年   707篇
  2001年   689篇
  2000年   553篇
  1999年   442篇
  1998年   500篇
  1997年   420篇
  1996年   417篇
  1995年   369篇
  1994年   332篇
  1993年   312篇
  1992年   321篇
  1991年   241篇
  1990年   217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8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41.
三亚湾浮游动物数量分布及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三亚湾2005年春、夏、秋和冬季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这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变化。经过鉴定共有终生性浮游动物125种,阶段性浮游动物17种,其中毛颚类幼虫和短尾溞状幼虫是各个季度都出现的优势种。三亚湾的浮游动物可以分为河口类群、暖水沿岸类群和广布暖水外海类群。全年浮游动物平均丰度为95.91ind·m-3,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69.22mg·m-3;浮游动物丰度的季节分布是夏>秋>春>冬,平均生物量的季节分布是秋>夏>春>冬,总体上一般是夏秋季高于冬春季。冬季浮游动物丰度与浮游植物细胞总密度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2.
2001年夏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根据 2 0 0 1年 8月 2 0~ 2 2日期间对胶州湾海域进行的大面积调查资料 ,对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沿岸暖水性种类组成 ,以硅藻为主 ,还有少量的甲藻、金藻和绿藻。湾中央出现的种类最多 ,湾口其次 ,湾边缘最少。细胞数量的高值区出现在B断面和 A5站周围的水域 ,低值区出现 D断面和 E断面。此外 ,对群落多样性的研究表明 ,Shannon指数在湾北部的多数站位高于湾南部水域 ,在 D2和 B1站出现 2个低值区 ;Margalef指数在湾内东部和 D4站周围水域明显高于湾内西部和湾口水域 ;均匀度则在 B1和 D2站周围水域偏高。浮游植物群落同营养盐的相关分析表明 ,调查期氨盐和磷酸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盐 ,中肋骨条藻、浮动弯角藻和旋链角毛藻等几种优势种类决定了这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3.
钝吻黄盖鲽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群体遗传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产于山东蓬莱水域的野生钝吻黄盖鲽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及其群体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对钝吻黄盖碟的眼、鳃、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脾脏和鳍条共8种组织的15种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钝吻黄盖碟同工酶的表达呈明显的组织特异性。选择肝脏和肌肉2种组织的AAT,ADH,GPI,G3PDH,IDHP,LDH,MDH,MPI,PGDH,PGM,SDH和SOD共12种同工酶进行了钝吻黄盖碟种群结构遗传学分析,共记录了17个基因座位,其中,PGDH*,LDH*,PGM-1*和MPI-1*等4个基因座位呈多态,其多态座位比例为0.235 3(P0.99),观测杂合度和预期杂合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019 6和0.018 1,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093 0。  相似文献   
144.
潮流垂直结构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5.
烟台市污水处理深海排放工程设计方案研究与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城市污水处理深海排放工程在我国起步较晚,烟台市污水处理深海排放工程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同类工程,且已进入施工阶段,本文详细阐述了该工程及水工设计方案,在我国城市污水2深海排放工程领域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6.
9012号热带气旋维持的卫星云图和垂直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卫星云图的演变和常规天气分析相结合,对9012号热带气旋登陆后维持水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指出该热带气旋经久不消的重要原因为其西南侧对流云团和东北侧高空槽前对流云带与热带气旋云系相衔接在中低层东北气流引导下卷入,热带气旋内部的两条云带的维持,以及利有的环流条件。  相似文献   
147.
2000年夏季莱州湾生态环境要素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依据 2 0 0 0年夏季 8月 2 9日至 9月 2日莱州湾的 1次综合性生态环境调查资料 ,给出了表、中、底 3层的平均温度、盐度、主要营养盐浓度及其比例和叶绿素 a浓度 ,分析了莱州湾的温盐结构、主要营养盐和叶绿素 a的分布特征。由于莱州湾的水深较浅 ,各要素的垂直分布都比较均匀。生态环境要素的水平分布表现为小清河口为高温、低盐、高营养盐和高叶绿素 a浓度区 ,小清河口东测的湾顶区域为高温、高盐、相对低的营养盐和叶绿素 a浓度区。此次观测到的盐度较 1997年以前有明显升高。莱州湾各层平均的 N/ P和 Si/ N分别为 16.73和 1.67,都比 1998~ 1999年渤海中部的值大 ,但 N/ P比 1992 ,1995和 1996年莱州湾的 N/ P明显偏低。叶绿素 a浓度与硅酸盐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α=0 .0 1) ,表、中、底 3层叶绿素 a浓度同硅酸盐浓度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4 ,0 .68和 0 .67  相似文献   
148.
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模式,综合考虑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较好地模拟了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分布。得出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有三个比较强的上升流中心,分别位于2520′N,12000′E、2640′N,12015′E、2720′N,12045′E附近,并且在对闽浙沿岸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冬季沿岸上升流的强度和范围都明显减弱,但在2520′N,12000′E和2600′N,12030′E及2830′~3000′N,12200′E附近仍有相对较强的上升流存在。  相似文献   
149.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ytochrome oxidaseⅠ,COI)基因序列对北京地区和江汉湖群部分湖泊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初步分析。以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661bp的基因片断序列,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B.calyciflorus COI序列的同源性为82%—93%。在6个种群中,共获得了15种单元型。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单元型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大(0.248-0.263),而在同一季节单元型之间遗传距离较小(0.002-0.031)。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各种群之间无共享的单元型,同一季节不同湖泊种群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但未按照地理位置形成明显的地理格局。按采样时间分组进行AMOVA分析,组间差异高达94.09%;DH-I与其他种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遗传分化。同一湖泊不同季节样品之间,遗传变异较大,这表明在同一湖泊存在着不同基因型的轮虫休眠卵,当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后,不同基因型之间会发生更迭。  相似文献   
150.
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探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深部地震和重力资料反演揭示了南海北部陆缘地壳结构在总体上由北部的华南沿海(厚约30km)向南部的洋盆(5──8km)逐渐减薄。南海的近SN向拉张不仅造成南北方向地壳结构的巨大变化,也造成东西向的明显变化。在南海北部陆缘的西部,局部拉张产生了一系列裂谷构造。西沙海槽作为一条狭窄的陆内裂谷向西延伸,海槽南北两侧地壳厚度超过25km,海槽中部地壳减薄至不足10km。西端的莺歌海盆地地壳厚仅5km,缺少明显的壳内反射-折射。在珠江口盆地中部,地壳厚度在下陆坡明显减薄,地壳下部存在较薄的(3──4km)高速层(地震波速7.2──7.5km·s-1);在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壳底部存在约 10km厚、300km宽的高速层。在台湾地区,由于弧陆碰撞,曾经减薄的陆壳在碰撞带增厚,莫霍面深度超过30km。南海北部陆缘在裂谷拉张和海底扩张期间岩浆活动平静,表明南海北部陆缘为非火山型陆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