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2篇
  免费   886篇
  国内免费   1315篇
测绘学   190篇
大气科学   126篇
地球物理   926篇
地质学   3807篇
海洋学   176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1篇
自然地理   93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25篇
  2020年   191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82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328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408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384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82篇
  2001年   238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188篇
  1998年   191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11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43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54篇
  1991年   120篇
  1990年   96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41.
近海污损生物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严文侠  董钰 《热带海洋》1994,13(4):81-86
近海海区污损生物调查有浮标挂板法和海上设施采样法,由于近海海区污损生物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和艰难性,笔者提出了利用已有的海上设施,尤其是固定式平台来积累近海污损生物资料,以便进行生态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2.
岳夫 《海洋信息》2002,(4):32-32,27
2002年6月28日,“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基地”在厦门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下称海洋三所)成立,并正式挂牌。“基地”在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下称中国大洋协会)和海洋三所的相关研究方向基础上建立,目的是把中国大洋生物基因研究开发方面的工作推向深入和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国家海洋  相似文献   
143.
本文研究了声波对某些海洋生物的影响与作用。实验表明,适当的声波剂量对海洋生物的作用所产生的声学生物效应是积极的,可促使生物体向有利的方向产生变异,而强度过大的声波对海洋生物有效伤甚至致死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4.
长江口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与絮凝沉降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本文研究了长江口区生源元素C、N、P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与悬浮物质絮凝沉降的关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和浮游生物的活动及水-颗粒物界面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不同,导致C、N、P等生源元素在运移过程中发生形态变化和物相转移,从而改变了颗粒的表面组分、性质及介质成分,影响胶粒分散系的稳定性.夏季出现NO3-、PO43-与logSPM呈正相关,PON、POC、PP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与logSPM呈负相关.颗粒物从河流向海方向运移过程中在盐度0.1~2.0出现絮凝速度的峰值区和在底层盐度2~11形成巨形网状絮凝团和高浊度区,并且在这两段盐度区间分别均出现C/N的峰值(亦即CEC的低谷区).说明生物地球化学作用是控制长江口区颗粒物絮凝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5.
中印度洋海盆生物硅质沉积区的锰结核有三种主要核心类型:(1)蚀变火山灰层碎块;(2)长英质浮石;(3)固结的残余沉积物(红粘土类型).结核中的形态变化是由于核心的形成、堆积过程(成岩或水成成园堆积)和结壳厚度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6.
青藏高原甜水海盆地MIS 3阶段湖泊沉积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23,自引:2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西北部甜水海盆地地处内陆干旱区和喀喇昆仑山的东侧雨影区,气候环境极端干旱。但多次考察结果揭示晚更新世时期存在着大湖和高湖面的地质证据。为了探讨该地区过去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历史,在甜水海盆地(海拔4840m)进行钻探采得沉积岩芯56.32m(TS95),通过对沉积岩芯其中一段的粒度、生物、同位素及地球化学多指标综合分析,探讨了MIS3时期甜水海地区气候环境演化过程。沉积岩芯显示沉积物岩性变化频繁,记录着湖面多次波动、沉积环境多变的演化过程,分别在59~56kaB.P.,49~47kaB.P.,45~41kaB.P.,35.5~34.0kaB.P.和28~25kaB.P.期间存在高湖面和湖水稀释。在其多环境指标的记录中,Heinrich事件和D-O旋回均有反映,揭示了全球变化信号在研究区的响应。同时,不同高湖面阶段内部环境波动也较明显,差别较大,其产生原因也各有不同,归结为3种情况:1)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冰雪融水补给增加而产生的高湖面;2)由于冷湿气候导致的高湖面;和3)由于暖湿气候导致的高湖面。本研究揭示出了MIS3时期气候频繁波动的特征和气候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7.
黑河中下游荒漠区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基于对黑河流域中下游荒漠区植被和土壤生境的调查分析,以土壤水分在各调查样地中的差异来反映研究区的生态水文特征,采用种的丰富度和多度来代表荒漠植物多样性研究了荒漠植物,包括隐花植物多样性分布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土壤水分变化不仅直接影响着荒漠植物的多样性,而通过影响其它生境因子又间接地影响着多样性的维持。因此,如何维持中下游相对稳定的土壤水分来源是该区荒漠植物多样性保育今后所要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8.
2002~2005年在长江中下游的洪湖、固城湖和太湖分别采集了沉积物柱样钻孔,测定了总有机碳(TOC)和金属元素包括Pb,Al,Fe,Ti等,并采用210Pb和137Cs进行了近代沉积物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洪湖钻孔平均沉积速率为0.15cm/a,固城湖平均沉积速率在0.067cm/a,太湖平均沉积速率为0.35~0.41cm/a。根据湖泊沉积物中铅元素与参考元素(Al,Fe和Ti)浓度和TOC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回归方程,线性关系极显著(p<0.001)。根据回归方程获取了钻孔中铅的背景值变化,研究表明近代沉积物中金属铅不仅仅来源于自然的作用,而人类活动导致铅的累积发生时间都在20世纪70年代,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利用沉积物铅含量变化进行断代存在可能性。对太湖钻孔而言,其污染程度要高于洪湖和固城湖。研究结果表明近30年来洪湖和固城湖人为造成湖泊沉积物铅累积量在不断增加,其沉积物铅污染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应受到科学家和管理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9.
重金属污染胁迫下盐肤木的生化效应及波谱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遥感生物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德兴铜矿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和植物盐肤木的生物地球化学效应,对盐肤木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波谱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提取和分析.研究发现酸、铜、镉等是德兴铜矿地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子,野外调查及样品的化验分析表明盐肤木对铜元素呈现一定的富集作用和很强的位移效应,是适合铜矿复垦的植被.利用导数光谱、包络线去除、红边效应、植被指数等光谱信息处理方法对盐肤木的野外波谱分析表明,随着叶片中Cu等金属元素含量的增大,其产生的毒化效应的波谱特征越明显,盐肤木叶片光谱反射率明显升高,波形蓝移,红边陡坡斜率增大,叶绿素吸收深度变浅,吸收中心稍有蓝移,水的吸收深度变浅,吸收中心位置红移,绿度指数变化明显.对波谱特征及其与重金属含量的相关关系综合分析后认为,红边特征、植被指数NDVI、叶绿素吸收深度与叶片铜含量关系显著,可以作为植被铜污染遥感图像特征提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0.
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干旱区绿洲土壤—胡萝卜系统中镉、锌、镍3种重金属的形态变化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Zn、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Zn、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3种元素的活性大小依次为Cd>Ni>Zn。根据回归分析,元素Zn对胡萝卜块茎和茎叶吸收Zn量贡献最大的分别是Zn的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态;元素Ni对胡萝卜各部位吸收贡献最大的均为Ni的铁锰氧化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